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价值、困境与思路

2023-05-25 16:35崔文法矫海燕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路困境

崔文法 矫海燕

摘  要: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新的现实困境,高校应加强法治教育顶层设计,设置多层次的法治教育课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搭建法治教育实践平台。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为高校安全稳定保驾护航,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法治人才。

关键词:法治教育;价值;困境;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为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高校维护校园平安和谐稳定营造了浓郁氛围,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2012年以来,高校持续在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保障了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维护了高校的校园安全和稳定,法治教育效果显著。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为党为国培养法治人才,是高校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进入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利于践行依法治校,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理论需要、实践需要、时代需要和价值需要的综合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高校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主战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更是满足大学生獲得法律法规等系统知识的主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2]同样,高校大学生一旦掌握了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就会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稳步实施的中坚力量,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青春和力量。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助于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融入大学生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对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认同,进而培养法治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进一步树立社会契约精神,在法治社会中遵守和维护法治社会的规则,强化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以此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法治社会的推崇和信任,让依法办事成为大学生基本的行为准则,从而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真正在大学生心中种下认同、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种子。

(二)有利于践行依法治校

近年来,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中仍然存在“人治”、学术造假、偷窃、投毒等乱象。这些现象的存在,给学校依法治理校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助于矫正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人治”的现象,让“人治”转变为“法治”,让依法办事、依章办事,成为学生工作的基本准则;有助于减少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出现学术造假的现象,让大学生心存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做到学术诚信;有助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让学生知晓违法犯罪的代价,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仅要知法懂法,还要依法办事。另一方面,有助于营造一个人人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建立平安和谐稳定校园,有助于提高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三)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3]大学阶段是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大学生在学有所获的基础上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众所周知,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之一。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法治人才,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弘扬者和实践者。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

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推进《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对培养以法治素养为核心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拥有正确法治观的大学生将会在新征程中勇立潮头,披荆斩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契约精神,形成对法治思想和行为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水平,最终形成正确的法治观,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牢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我国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虽然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还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

(一)法治教育认识不足,制约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目前,部分高校注重专业课程教育,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尽管部分高校已将我国的法律法规作为学生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从课时分配上都不足以将法治教育落实到位。部分高校甚至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匮乏会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比如,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大学生参与网络电信诈骗、网络造谣传谣等屡见报端。法治素养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法治教育有所欠缺,会直接制约着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会影响高校的平安、和谐和稳定。

(二)线上教育效果不佳,制约着法治教育的效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在我国网民群众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0%。[4]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大学生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下,学生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加,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逐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本领的主要渠道。目前,部分高校将法治教育课程放在中国大学慕课、超星、雨课堂等平台上向学生开放,倡导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线上考试等方式完成。这种线上的法治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诸如存在师生互动少、学生用电脑手机刷课、作业完成率不高、考核结果不理想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线上法治教育效果不佳。

(三)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法治教育的长期发展

总体来说,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呈现“老师少、学生多”的不合理局面,尤其是偏理工科的高校更是如此。目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队伍主要是由从事法学研究教学的专业教师、从事教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从事法治教育的辅导员等三部分教师组成。从事法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开展的法治教育覆盖范围非常有限,通常仅局限于本学院本專业的学生,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有限。从事教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面向全校大学生从事法治教育工作,但更多的是书本上的通识法律知识与法律条文的浅显解读,呈现出学理性不强、实践不足的问题。“兼职”从事法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再加上日常忙于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所开展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活动多表现为常见案例、视频等内容宣传,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削弱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制约着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长远发展。

(四)法治社会实践欠缺,制约着法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发展

目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比较重视理论阐释和宣传,较少关注法治教育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理论的正确与否需要得到实践的不断验证。同样,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理论只有得到了法治社会实践的检验,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促进法治教育理论和法治教育实践实现良性结合,才能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佳。法治教育实践是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法律法规理论内涵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目前,高校在法治教育实践工作方面还十分欠缺,鲜少带领大学生深入公检法、深入社会基层、深入人民群众开展法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缺少法治教育社会实践的关键一环,只采取课程讲授的教学形式,会造成学生对“乏味”的法治理论丧失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法治教育的综合理解和现实体验。这种缺少实践的法治教育会导致大学生感受不到法治教育的魅力和强大力量,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发展便无法实现。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生成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应不断拓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路径,采取加强法治教育顶层设计,设置多层次的法治教育课程,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搭建多层次的实践平台等举措,打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组合拳”,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法治教育顶层设计,提高重视程度

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高校要从自身出发,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将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加强统筹安排与指导落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高校应考虑设置专人专岗,专门负责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制定中长期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规划,分阶段逐步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同时开展年度工作考核,检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成效进展,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行的效果。

(二)设置多层次的法治教育课程,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部制定发布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5]高校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教学实际等情况,设置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公共课程、校本课程等多层次、多维度的法治教育课程,形成立体式法治教育课程群,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同时,要着重以打造大学生法治教育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出品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法治教育金课、精品课、微课等优质课程资源,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质量。

(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效果

为适用新冠病毒感染防控要求,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大学生法治教育应充分利用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微信、QQ等线上直播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此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要主动开启视频,定时与不定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在师生对话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其次,跟进学生听课状态。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时发布线上讨论,在师生讨论中,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增加教师点评、学生点评等教学环节,保持学生良好的听课状态。再次,加强过程监督和考核。合理设置观看视频、讨论、测验、作业的分值,及时向学生反馈线上学习的结果,敦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最后,回应学生关切。做好线上调研,挑选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或有疑惑的问题,在课上或者课下做到及时回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同步进行,实现了“云”沟通和交流,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效率与水平。

(四)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大学生法治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力量,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为保障法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水准,高校应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配齐配强队伍,培育优秀法治人才。首先,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成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室,以学术课题研究为依托,带领教师团队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师资力量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教育师资的整体实力。其次,对现有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进行整合统筹,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再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实力;鼓励教师通过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修,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素养。再次,加强与公检法部门、其他政法类高校的教师合作,积极探索联合授课模式,实现校校合作和师资资源共享。最后,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的合作,聘请资深的律师到校担任主讲教师,实现校企合作。

(五)搭建法治教育实践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良性循环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搭建法治教育实践平台,与属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政府部门建立合作,挂牌成立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模拟法庭、参与庭审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魅力。注重抓住法治教育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贴合学生实际的法治教育活动,例如,在“3·15”和“12·4”等特殊日期开展大学生维权意识教育和宪法意识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人民群众在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上的智慧和妙招。积极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让大学生成为法治教育的主体,主动策划、组织、设计法治教育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结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高校应加强法治教育顶层设计,设置多层次的法治教育课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搭建法治教育实践平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法治教育效果与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88.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0):3-10.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新闻世界,2021(03):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引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计划(2021-2025)》的通知[EB/OL].(2021-11-03)[2022-04-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3/s5914/202111/t20211111_579070.html.

责任编辑  周  静

作者简介:崔文法,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矫海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辅导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中小学宪法教育一体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JKS19XSX-108);2020年天津市哲學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疫情防控进程中集体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课题编号:TJKSQN20-00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思路困境
不同思路解答
困境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