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陈媛,冷英杰(通信作者),林花兰,胡耀权,龚莹莹
1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2 隆回县中医医院(湖南 邵阳 422200);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5)
腹膜透析是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或中毒患者的常用方法,操作过程中需在患者腹腔内安放腹膜透析管,而透析管外端固定于腹壁[1]。为防止透析管因被牵拉而发生移位,医护人员通常会在患者的腰腹部佩戴一个腹膜透析管托袋或腹带。但传统固定方式具有固定不稳等诸多不足,可能会影响透析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相关装置既有设计不足[2-3],优化设计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1 年4—9 月期间某医院肾内科的62 例腹膜透析患者和20 名参与临床护理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腹膜透析时导管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0 例;年龄48~58 岁,平均(53.52±3.61)岁;病程3~6 年,平均(4.12±0.52)年;病因分布,慢性肾衰竭16例,尿毒症10例,其他肾功能疾病5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8 例;年龄50~59 岁,平均(54.66±3.79)岁;病程3~8 年,平均(4.76±0.73)年;病因分布,慢性肾衰竭18 例,高血压肾病11 例,其他肾功能疾病2 例。护理人员基本情况:20 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职称分布:初级职称15 名,中级职称5 名;学历分布:大专及以下13 名、本科及以上7 名。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研究同意书,该研究在医院进行医学伦理备案(长医医伦〔2021〕-11 号)。
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60 岁;病程3~8 年;意识清晰且能正常沟通;病情稳定。患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癌症疾病史或现病史、严重炎症状态。护理人员纳入标准:年龄20~40 岁;工作年限>1 年;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护理人员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不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纳入研究的62 例患者由相同医护团队负责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且均定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导管的固定方法具体如下。
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导管绑带进行导管固定:所使用的医疗导管绑带均采购于上海健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腹膜透析导管铺设、连接、固定方法如下,将腹膜透析导管一端置于患者腹腔,另外一端连接引流袋,管路连接完成后关闭引流袋阀门;对导管进行整理后使用绑带进行绑定,并将导管接口部位固定于床旁,避免牵拉导致接口分离;开启引流袋阀门,此时腹膜透析液可被引出。
观察组采用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进行导管固定,具体如下。(1)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该装置固定袋体两侧分别设有可伸缩的松紧带体,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绑定的松紧程度;固定袋体前部设有呈倒“U”型结构的掀翻部,其周缘处设有固定粘贴层,便于将其固定于松紧带体或取下;固定袋体内部设有固定留置导管的装置,能将导管卡于其中,避免牵拉导致导管移位或脱落[4],如图1 所示。(2)使用方法:护理人员将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固定于患者腹部(绑带前方通过患者脐部),要求各管路紧贴患者皮肤,松紧带体包裹管路置于松紧带体、患者皮肤之间,并根据患者腹围调整松紧带体松紧度,而后将魔术贴毛面层与钩面层进行贴合;整理腹膜透析导管,要求其处于患者躯体两侧,导管尽可能保持直线不弯曲,若管路冗长则将多余部分进行盘缠,整理成圆环状并使用胶带进行捆绑,如图2 所示。
(1)固定效果:比较两组管路移位、意外脱管、管路折扁等的发生情况。(2)主观评分:由患者根据主观感受从固定舒适程度、卧床自由活动、导管自由拉扯、固定过程安全4 个方面进行评分,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即1 分(非常不满意)、2 分(比较不满意)、3 分(一般满意)、4 分(比较满意)、5 分(非常满意)。(3)护理人员满意度:由护理人员根据工作实践感受予以判定,评定内容有4 个维度(方便安装拆卸、减少移位风险、保证引流通畅、预防牵拉脱管),每个维度均设置2 个选项(满意、不满意)[5-6]。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管路移位、意外脱管及管路折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固定效果比较[例(%)]
观察组固定舒适程度、卧床自由活动、导管自由拉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固定过程安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观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主观评分比较(分,±s)
固定过程安全评分对照组 31 3.71±0.77 2.43±0.29 2.08±0.35 3.87±0.71观察组 31 4.25±0.51 3.99±0.40 3.67±0.34 3.90±0.88 t 3.25517.58018.1430.148 P 0.002 0.000 0.0000.883组别 例数 固定舒适程度评分卧床自由活动评分导管自由拉扯评分
观察组方便安装拆卸、减少移位风险、保证引流通畅及预防牵拉脱管的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20 名,名(%)]
腹膜透析是抢救患者生命、加速体内代谢产物清除、阻止毒物进一步吸收的重要方式,采用该疗法的患者临床病情相对严重,因此,需尽可能使透析管路保持畅通,以确保治疗安全进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路移位、意外脱管、管路折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能将透析管固定得更加牢固。其原因为:设计层面,该装置通过设置掀翻部和固定装置,可以将留置导管非常牢固地固定在掀翻部对应的固定袋体内,避免因牵拉或移动造成留置导管发生移位,甚至因大范围、长距离移位而导致意外脱管,从而确保腹膜透析的安全性;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反复翻滚或挪动体位容易导致导管管路部分区域发生折叠,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可对导管进行更好的固定和管理,只要患者翻身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导管通畅性便不会受到明显影响[7-8]。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固定舒适程度、卧床自由活动、导管自由拉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为:以往临床护理人员常使用胶布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导管固定,但患者局部出汗会导致粘贴不牢固,甚至发生脱落;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强化了导管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松紧带体有相对较好的回弹性,不会对患者腹部造成明显的压迫感或拘束感,因此,患者治疗过程中活动受限程度大大降低,同时可减少不自主活动而导致的导管移位或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9]。
本研究结果另显示,观察组方便安装拆卸、减少移位风险、保证引流通畅及预防牵拉脱管的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便安装拆卸的原因可能为:首先,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固定袋体内表面设置有固定粘贴层,其上又设有固定装置,便于使用;其次,掀翻部的结构为可掀翻式,结构非常合理巧妙,使用便捷,且固定效果好;最后,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可根据患者体形特征或要求调整腹部导管的固定高度或方式,使用便捷性进一步提升。减少移位风险的原因可能为:固定袋体内表面的魔术贴勾面层可以与毛面层贴合连接,不仅可固定导管,当发生牵扯时,还能提供一定的移动空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管移位的风险[10]。保证引流通畅的原因可能为: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对透析管路的固定效果更好,不易发生折叠、弯曲、脱管、移位等现象,故可保持引流通畅。预防牵拉脱管的原因可能为:首先,固定袋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伸缩的松紧带体,松紧带体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因此,导管短距离内发生拉扯不会直接导致脱管的发生;其次,掀翻部呈倒“U”型结构,其周缘处设有固定粘贴层,可使掀翻部很好地固定在固定袋体表面,该设计可避免导管一端从固定袋体内脱离。
综上所述,改进型腹膜透析管路固定装置能降低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固定舒适性,护理人员满意度亦相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