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璐 于洋 吴广辉 李葳 吴涛 岳花兰 张宏家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诚信管理的部署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国卫科教发〔2021〕7 号),进一步加强生物医学科研诚信体制建设,规范医学科研诚信行为。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是国家的重大战略,科研诚信事关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成败。医院是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科研失信行为对医院的声誉、学科建设、学科排名、科研能力评价极具负面影响,甚至还将造成医院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科研诚信建设对医院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李克特五级量表方法,针对北京市某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科研人员开展调查,了解医院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知情况,分析科研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结合医院科研诚信建设的现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为医院有针对性地制定科研诚信制度,完善科研工作管理举措,保障医院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供借鉴。
于2022 年7 月针对北京市某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诚信认知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样本医院的研究系列人员、科研岗位人员以及各临床科室承担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利用WPS Office 软件在线表单功能制作并发布问卷,由样本医院科技处统一发放,组织本院科研人员填写并匿名收集。共发放问卷96 份,回收问卷96 份,问卷回收率100%。
基于既往文献学习和案例分析,采用自设问卷调查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政策、科研失信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认知和看法。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梳理医学科研诚信政策、文献和科研失信行为案例,结合样本医院实际情况,形成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②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政策及相关文献的认知程度;③科研人员对科研失信行为的认知程度;④科研人员对科研失信行为诱发因素的认知情况。其中,第2 ~ 4 项内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方法[1]调查,问卷问题提供了5 种代表认知水平的选择,即:非常不了解、不了解、一般、了解、非常了解,并从1 ~ 5 分依次赋值。其中,科研诚信政策及相关文献的认知情况总分为6 ~ 30 分;常见科研失信行为的认知情况总分为7 ~ 35 分。
本研究通过WPS Office 的在线表单创建调查问卷,实时收集调查数据。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表示。
共有96 名医院的科研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男性49 名、女性47 名;学历以博士研究生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94.79%;拥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71 名,占比73.96%;研究生导师共61 名,其中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占比45.83%;隶属于临床科室的科研人员68 名,占比70.83%;调查的科研人员均正在承担科研课题,均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过论著。见表1。
表1 科研人员基本信息(n=96)
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政策及相关文献的认知情况得分平均为(26.0±4.8)分,其中对《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的认知程度最高,表示“非常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71.88%和62.49%;其次是《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和《赫尔辛基宣言》,表示“非常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58.33%、58.32%;而对于《纽伦堡法典》和《贝尔蒙报告》,表示“非常了解”的人数占比低于50%,见表2。
表2 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政策及相关文献的认知情况[名(%)]
医院科研人员对常见科研失信行为的认知情况得分平均为(32.2±5.6)分,其中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界定”“伪造、篡改、剽窃的界定”“实验记录、原始数据的要求”“不当署名的范畴”和“虚假同行评议的概念”的认知程度较高,表示“非常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78.12%、77.08%、76.04%、74.99%和74.99%。科研人员对于“人体试验中受试者的伦理问题”和“动物实验中动物的伦理问题”的认知程度相对偏低,表示“非常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62.50%和59.37%,见表3。科研人员对涉及人体试验受试者伦理和动物实验伦理的熟悉程度,低于科技论文一稿多投等相关的科研诚信认知程度。
表3 科研人员对常见科研失信行为的认知情况[名(%)]
对于科研失信行为的诱发因素,高达88.54%的科研人员认为与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外部环境有关,其次依次是“科研诚信主观意识薄弱,防范和警觉性不高”“个人的侥幸心理,自律不高”“缺少科研活动的执行标准和监督体系”,有37.50%的科研人员认为近年来学术期刊审核过程中失职或未履行编辑责任也是造成科研失信行为的原因,见表4。
表4 科研人员对导致科研失信行为的因素认知情况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及研发能力显著提升,科研诚信认知水平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不匹配的现象日益突出。医院科研人员常规的科研工作主要包括:临床课题设计与规范的病例采集,动物实验,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科研原始记录的保存,课题的申请、实施及结题,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相关数据保护,科技论文撰写及其投稿,科研学术交流等。以上常规工作与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法治化进程日益加快[2]。2022 年8 月科技部等22 部门联合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国科发监〔2022〕221 号),其中明确规定“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属于科研失信行为[3]。本研究中医院科研人员对于人体试验中受试者的伦理问题和动物实验中动物的伦理问题的认知程度相对偏低,提示与学术不端问题相比,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尚有待提高。
本文通过调查医院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知现状,提出造成科研失信行为的原因既存在普遍因素,也存在由医院科研工作的特点及难度导致的特殊因素。
3.2.1 造成科研失信行为的普遍因素
第一,在社会环境因素层面,既往科技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的异化,使得科技论文成为科技评价或绩效考核的基本指标。过度追求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滋生“论文工厂”现象,也是导致大批量科技论文集中撤回的主要原因。晋升压力大被认为是诱发科学违规行为的主要因素。临床科研人员迫于职称评定、职称晋升的压力,急需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可能脱离科研诚信的底线。
第二,在个人因素层面,部分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意识薄弱、防范和警觉性不高。科研失信行为的成本很低,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却很高。例如,通过伪造、篡改等手段获得科研成果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低,侥幸通过各类评定后,工资性收入或者科研奖励等均有增加。而且科研失信行为通常是隐匿的,不易被发现。此外,以往缺少学术行为指导规范和有效、统一的科研失信惩戒规范,即便被发现,惩罚处置也很轻。长此以往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逐渐淡漠,科研诚信底线不清。
3.2.2 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特殊性
首先,医院科学研究工作通常以人为研究对象,涉及知情同意原则、实验设计及进行过程中的道德原则等。其次,医院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医工交叉、基础与临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特点。再次,医院科学研究工作还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科研工作具有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可行性的特点,但是科研工作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是所有医院科研人员特别是临床青年医师面临的普遍性困难。最后,医学科研的终极目标是从临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护人的健康并预防疾病,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采取一定经济鼓励措施表彰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在医院管理实际工作中具有政策局限性。目前,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伦理监管采取上级行政部门协同开展的形式,暂时没有独立的行政主管部门[4]。各个医院的伦理审批管理职能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情况各异,以北京市属医院为例,伦理审批管理的职能有的归属在医务处,有的归属在科研处或药理基地,从管理角度来看,如实、完整、准确地跟进研究过程存在困难。因此,了解医院科研人员科研失信行为认知现状,对医院建立全覆盖、多渠道的科研诚信建设制度,设立诚信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3.1 医院科研诚信建设前期基础
样本医院自2014 年起持续开展科研诚信宣传培训工作,设立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工作台账。科研处协同教育处开展导师科研诚信学习系列讲座,协同人力资源部在新员工入职、职称评审等环节增设科研诚信教育内容,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纳入临床科室早交班必学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意识。要求科研人员在课题申请阶段签署承诺书,在课题结题阶段签署结余经费使用告知书,每年开展一次全院在研课题年中检查和实验记录规范性检查,自2020 年起每年年底开展一次全院科研学风自查。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借助医院的官方微信、抖音号进行新媒体传播,实现科研诚信教育与培训全覆盖。
3.3.2 基于调查结果的改进措施
(1)重视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诚信培养。样本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于一身的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还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型医院,本研究中63.54%的科研人员为研究生导师,他们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5],其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意识形态和行为,甚至对研究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科研管理部门协同教育处发挥导师科研诚信模范带头作用,让研究生在临床学习和科研中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在研究生导师聘任环节设立导师科研诚信承诺签名。对于教育系列的评优评审必须经过科研学术诚信公开意见征集的环节。科研管理部门协同人力资源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报名、考试、评审环节设置科研诚信讲座和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6],确保提交材料真实有效,对12 种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7]一经查实即行“一票否决”,切实防控科研违规行为的发生。强化教育引领作用,持续提高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标准,筑牢医学研究生学术不端不容触碰的思维底线[8]。借鉴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大学的教学经验,开设科研诚信教育课程,通过科研失信行为案例分析,引导医院青年科研人员提高自身判断性思维[9]。
(2)改进科技评价方法。样本医院基于本研究数据分析,修订出台了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实施细则,制订了临床研究系列评价指标以及科学研究岗位评价指标,注重将里程碑式、具有重大突破的代表性成果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特点,把医院人才分为研究型人才、临床型人才、临床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把临床诊疗效果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纳入人才评聘条件,充分调动人才的主动性、发挥人才的创造性,让临床科研人员更专注于如何提高疑难杂症诊治水平,以期推动医院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终极目标。
(3)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一是建立了项目过程管理监督机制,在项目申报、评审、遴选、中期、验收等环节分批并行抽查,持续强化科研实验原始数据的检查,减轻科研人员应付检查的负担,降低科研行为的违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二是把信息公开机制和承诺机制融入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重大课题立项、验收、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公示,课题负责人实行承诺机制,谁签字谁负责。三是建立医院科研失信行为案件调查处理制度和科研失信行为案件通报制度,对于科研失信行为一经查实,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全院公开通报科研失信行为案件调查经过及其处理结果,通过科研诚信违规案件警示教育,防微杜渐,引导医院科研人员自觉坚守科研诚信规范和道德底线,营造清风正气的科学氛围。四是建立科研诚信行为预警机制和奖励机制,及时披露学术声誉较差、版面费收取过高、稿源分布异常、发文量增长速度畸高的国际科技期刊[10],着力宣传在科学研究中的学术道德楷模,在院内论文推荐信上注明“署名负面清单行为”[11],遵守科技论文署名规范,恪守科研诚信行为。设立科学实验记录评比,对于评优项目进行全院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