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平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生成于数学课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做好知识与方法的呈现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1.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育人目标
以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塑造上。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实现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育人目标。
2.逻辑思维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能力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最为基础性的学科。数学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提升后,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就能够用同样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分析、思考,更容易把握学科问题的本质,探索学科问题发展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需要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逐步体验、积累、领悟,形成以数学的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有条理地进行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习惯于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向分配给“如何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和必要性,并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数学课堂。但是,有的教师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证明题——证明结论是怎么得出的,过程、方法是什么。精准把握好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这是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的地方。
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1.利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一定是具备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数学逻辑,能够引发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调动其思维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挖掘其数学潜能,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使问题具备联系性、逻辑性、明确指向性,并且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活动特征。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课前要对其中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回顾与新知识点学习相关的旧知识点,来构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旧知识点的逻辑连接点上,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点。
再如,在学习《角》时,教师可以直线、射线和线段为基础,来设计与角有关的数学问题——角与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用线来定义角?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还要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层次性,按照学生数学学习的客观规律,从熟悉到陌生、从易到难,来对数学问题的内在逻辑进行构建,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力。
2.结合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数学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数学逻辑的精华。但是,大多数的数学概念都较为深奥,如果单单地将数学概念摆在学生面前,他们一时很难理解概念的意义。要想有效发挥数学概念的作用,必须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例如,当初中生学习到轴对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及时地应用数学模型教学法。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教材上学习轴对称的定义,学生很难将文字定义转化为思维空间中的具象化知识,而缺少这一知识转化过程,会加大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模型,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在这些模型上画出对称轴,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轴对称的含义。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实例教学法。如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以马路、桥梁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来为学生演示什么是平行线、什么是相交线。
3.重视课堂延伸,巩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能让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再次得到锻炼和优化,所以课后作业的设计很重要。
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注意分层设计。
比如,学习《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使其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对待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且能够熟练地完成课后习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为其设计实践化的课后作业,如实地测量并计算操场跑道的面积等。
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我们还可以提出多角度解答数学问题的要求,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思考,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灵活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具體化的探究,以此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责编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