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九、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莫做口是心非的两面人
政治生活中两面人的突出表现就是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知与行脱节,没有真正“致良知”。《论语》中称左右逢迎的伪善小人为“乡愿”,原文是:“乡愿,德之贼也。”就是指知行脱节、表里不一的人,这些人没有忠义侠骨,只会媚上欺下,见异思迁,欺世盗名,貌似忠良,其实心里面阴暗十足。须知,没有健全的人格及高尚的品行,权势再大,终究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成为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历史上,唐朝著名的“口蜜腹剑”宰相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忠厚老实、忠心为国、知人善任、见贤思齐的样子,也很少跟真正有才能的人正面起冲突,说起话来总是正气昂扬、充满正能量。但这一切,都是他装出来给别人看的。真正的李林甫却是另一副面孔。他对皇帝赞许的人,往往会当面夸奖,并佯装举荐,以便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但背地里却使尽阴招损招暗招坏招。皇帝想重用任用的人,他都以各种理由挡在皇帝的视野之外;对那些才智超群、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人,他表面上尊崇有加,让对方感到友善,但在关键时候,却一反常态,翻脸不认人,致对方于死地。这就是唐朝著名的言行不一、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其城府之深、用心之险,无人能比。
北宋末年的蔡京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两面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重回朝廷执掌大权,他要求全国各地官员尽快废除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恢复旧制,而且限期只有短短五天时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遭到了各地官员的极力反对,但唯独蔡京举双手赞成,并在他的属地做到了。司马光对蔡京大加赞赏,加以提携。后来司马光失势,支持新法的铁血宰相章惇在朝廷主政,这时的蔡京马上又换了一副面孔,对主政的章惇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附和说应尽快启用新法。前后十年时间,蔡京不断察言观色、变换面孔,以新党旧党矛盾之争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在他执掌朝中大权后,任人唯亲,又利用党争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一个十足的官场两面人。他晚年被称为北宋“六贼之首”,后被贬岭南。在贬谪途中,沿途老百姓都不卖给他“食饮之物”,最后他穷饿交加,死在了潭州城南的一座破庙里。临死之前,蔡京说出了八个字:“京失人心,何至于此!”
历史是公正的,李林甫、蔡京之辈虽位高权重、权势熏天,但结果却遗臭万年,留下了千古骂名,正所谓“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现实中,近年来落马的官员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时随地把党和人民挂在嘴边,幕前假清廉,幕后真腐败。这些官员“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比如山东省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将许多纪律和规矩写在文章里,讲在会议上,甚至在落马前夕还“慷慨陈词”,演绎出外表清廉、背地敛财的“双面人生”;又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曾痛陈“党风廉政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自己却做了“权钱交易所所长”;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张阳曾多次狠批郭伯雄、徐才厚,要求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肃清流毒,而自己却大搞贪污腐败之事,最后落了个畏罪自杀的下场。除了在讲话言辞上伪装自己,一些“两面人”还靠着精湛的演技成功迷惑了不少身边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很善于伪装自己,破旧的衣服、土气的外表、吝啬的做派,表面的穷酸形象很难让人将其和贪腐联系起来,而其背后却是一双肆无忌惮、欲壑难填的敛财之手。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两面人,总能瞒人一时,却不能瞒人一世,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表演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由于这些两面人的存在,天下因此而伤,国家因此而衰,百姓无不受其荼毒戕害。形形色色的两面人,表面上忠肝义胆、忠诚老实,实则包藏祸心、阴险狡诈,一旦大权在握,则恣意妄为、滥权任性、贪赃枉法,无所不用其极。两面人通常用拉关系、搞圈子等方式影响其他官员,导致腐败态势蔓延,严重影响政治生态,进而败坏整个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党章要求,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坚守为官为政的底线,坚决和两面人划清界限,越是在关键时刻,越应当回首初心,顺应大势,不管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都应自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作为,勇于开展改革创新,做到清正廉洁、诚实守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同时,要注重自我监督,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领导干部要做知行合一的模范
坚持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本领,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能夠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强调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要“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首先,一定要把知付之于行。反对空谈,崇尚实干。实干兴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并不是简单地厚行薄知,而是强调求知的目的是为了行,做到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区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标准,我们观察一个人必须“听其言而观其行”,推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知行问题时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一再号召领导干部要力行,做实干家。他说:“我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切实做到知行合一提供了方法指导。
第二,要增强知行合一的自觉性。言为心声,行为意动,只有诚意正心,才能修齐治平。知行合一必须注重修身律己,不断锤炼和增强自觉性,追求“慎独”境界,达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统一。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慎独就是“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微慎初,“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并明确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二十国集团应“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要求为我们增强知行合一的自觉性指明了方向。
第三,要做到知与行统一、说与做相符。一个人即使拙于言辞,不善表达,但只要做得好,行得正,同样会赢得尊重、垂名青史。孔子就一再对“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表示欣赏,并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断言“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就是,做人做事应该少说多做,如果言过其行,那是很可耻的,整天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有道德高尚的。荀子讲得更明白:“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所谓“国宝”“国器”“国用”“国妖”,就是按言与行是否一致分出的等次。最好的“国宝”是说到做到,最差的“国妖”是言行相背。一个人口齿伶俐、善于表达,应该说是一种优长。但在发挥这种优长的时候必须牢记,自己讲的话首先自己要负责任,要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不能有口无心,口是心非,更不能只说不做,言行脱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
第四,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力行实践。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修养论与道德实践论,但儒家“修己以安百姓”和“内圣外王”的思维逻辑,要求道德修养必须落实到政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上,所以知行合一也是一种政治学说和政治智慧。王阳明所讲的知行关系的当代意义,就是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领导干部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知行合一,应极力避免出现知行分离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知先于行和行先于知是知行分离的两种特殊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领导干部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由先学好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前后两个阶段组成,其实这是知先行后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屡屡出现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等华而不实、坐而论道的现象,知先行后就是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思想根源。知先行后思想极容易导致一知半解、知而不行、行而不实等不良后果。有些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是似懂非懂,甚至不求甚解、不懂装懂,他们坐在课堂上、会议室里,看似进行理论学习,实则是在“闭目养神”。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理论学习之后的实际工作效果如何。而有些领导干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或许是懂了、理解了,或是深刻掌握了,但“知道”却不“做到”,知而不行,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还有些领導干部,理论可能是明白了、精通了,也起而行之了,但却行而不实,事实上都是花拳绣腿。在这些知先行后的表现形式中,所谓的知都不是真知,而是假知、虚知或伪知。这些领导干部都是“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的人。
第五,做到知行合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干部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学习实践智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道德养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政治素质,实现理论和实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将知行合一的重点放在行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应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