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探析

2023-05-24 06:46冯亚妮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启示探析

冯亚妮

摘 要: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凝练概括和形象表达,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甘肃省正宁县五顷塬乡龙咀子村为例,分析阐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及由此得出的启示:党的领导是基础、思想转变是关键、产业支撑是动力,以期对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启示;探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美丽乡村是重头戏。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甘肃省正宁县大力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大政方针,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龙咀子村就是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本文以正宁县五顷塬乡龙咀子村为例,分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龍咀子村是如何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和发展现状,把昔日省定贫困村变为今日生态宜居的乡村,并由此得出启示。

一、龙咀子村基本村情

龙咀子村位于正宁县五顷塬乡东北部,地处子午岭林边缘,是全县回民集聚村之一。全村辖皮坊店、党塬、乔塬、龙咀子、甘木沟、王洼6个村民小组,截至2022年年底,全村有358户1192人。村情有4个特点。一是地理优势明显。龙咀子村地处子午岭林缘西麓,距县城24公里,东、南、西部分别临近陕西省的黄陵、旬邑、彬州,居南罗公路和国道327、福银高速、咸旬高速的交会处,距离西安180公里,是重要的人员和物品集散地。二是生态环境优美。毗邻子午岭天然氧吧,负氧离子浓度高,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森林覆盖率高,东部子午岭天然林区58万亩,是避霾、避暑的理想之地,具有发展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全村有黄帝文化旅游景区、调令关森林公园、秦直道、习仲勋旧居、民族文化景观等,绿色、红色、人文景点自成体系、组合良好,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四是民风淳朴。群众热情好客,生活俭朴,淳朴善良,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二、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龙咀子村地处林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10年前,当时的302户村民中建档立卡户为117户504人,贫困发生率为45%,是全县19个省定贫困村之一。300多户群众分散居住于沟壑梁峁之间,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现如今,通过实行整体搬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彻底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

(一)真抓实干换新颜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基础设施改善事关广大群众根本福祉,更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唯有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要解决的是村民的住房安全。乡党委、政府抓住龙咀子村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点这一机遇,多方筹措资金,把这个村久居深山老林的40户回民群众陆续从山区搬迁到了塬面上。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充满现代气息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绝大部分群众搬入新居,30多名学龄儿童解决了上学问题。龙咀子村回民群众祖祖辈辈梦想的“平原生活”,终于变成了现实。

二是狠抓公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完善民生保障,是脱贫致富的第一步。村里最早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交通极其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国家通村柏油路项目实施时,乡党委、政府积极向县交通局争取在龙咀子村实施通村柏油路,并同扶贫工作组一起筹资筹劳,一个一个地解决困难。现如今,泥泞难行的泥土路、石子路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路边水泥杆顶部的弧线型灯架挑起一盏盏漂亮的路灯,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三是整治乡村环境。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充分发动村民参与,结合村庄特色,因地制宜改善村庄风貌。全村环境整治实行网格化管理,专人专责,垃圾进行集中收集。规矩大家定,承诺自己守,“活”的村规民约让乡村环境美,人心更美。垃圾定点投放、清扫维护及时,走在村子里,既看不到垃圾桶,更看不到垃圾。以前,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群众眼中无光、心中无望;现在,生活在干净、美丽的村庄里,群众脸上笑了、心里乐了,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扶贫扶志拔穷根

龙咀子村的基础设施在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转变,贫穷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想真正帮助龙咀子村的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就要变过去“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从单纯的物资支援向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是思想引导,转变群众观念。龙咀子村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把思想引导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心态积极、主动作为。在乡党委书记、乡长的带领下,驻村帮扶工作队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农村开展“摒弃等靠要懒,摆脱精神贫困”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立自强,树立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龙咀子村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百姓大讲堂、农村文明随手拍、农民素质争优赛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摒弃不文明陋习,培育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民风。党员干部利用群众闲暇时间,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将群众组织起来,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孝亲敬老、睦邻和谐,移风易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挖掘乡村文化,改善精神面貌。乡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民俗和文化的滋养,乡村文化的魅力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挖掘本土优秀的文化基因,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就能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龙咀子村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清真寺为代表的回族文化、以黄帝故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回民支队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都颇具影响力。为了激发群众的自我认同感和凝聚力,乡党委在坚定文化自信上做足了文章,对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凝心聚力促发展

村容村貌的改变以及村民思想观念的逐渐转变,使群众逐渐有了主动作为的劲头。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产业发展是“造血”能力的关键。在全县两区两带的产业布局下,龙咀子村按照“强优势、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巩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思路,延长产业链,加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一是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龙咀子村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通过种植养殖业,每户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5万~6万元。龙咀子村变废为宝,对原先废弃的老牛场进行维修改造,成立正宁县天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从小牛购进到成牛销售全程提供服务。全村现有肉牛养殖户155户、牛存栏1180头、家庭农场2个、合作社3个,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0多万元。

二是延长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在养殖业和特色农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龙咀子村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谋划实施产业集群项目,完善产销对接体系,强化乡村电商网点建设。通过电商销售,变农作物为农产品,积极促进农产品多层次转化增值,带动了龙咀子村的经济发展,让农民腰包鼓了起来。

三是创新发展思路,文旅融合引领乡村振兴。为了快速促进经济发展,龙咀子村立足村情实际,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依托子午岭林区的天然优势,以森林、花海为媒介,以历史人文、农耕文化、传统民俗为依托,突出“感党恩、住民宿、游乡村、赏山花、享低碳”主题,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奋力把龙咀子村打造成具有避霾、避暑、养生、养心特点的生态型康养胜地。

(四)支部引领聚合力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不断攻坚克难。

一是打牢基础,建强支部班子。龙咀子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脱贫攻坚以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从扶强班子、筑牢基础入手,把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村党组织聚焦引领和服务两方面,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龙咀子村严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围绕“四抓两整治”和党员分类晋级工作,落实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结合“双培双优”行动,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培养储备年轻后备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生命力。

二是发挥村干部带头作用。头雁展翅,群雁才能高飞。龙咀子村选出致富带头人马万保作为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在村支书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村“两委”定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农业技术知识,每周走访几户贫困户家庭。通过走访、面对面座谈,听取群众心声,寻找帮扶良策。

三是组建群众性自治组织。龙咀子村坚持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作用,打造“党建+民族团结”品牌,突出民族团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增进各民族感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到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回汉一家亲。充分发挥龙咀子村民族村的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将乡村日常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打分评价,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三、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党建是基础。龙咀子村加强村“两委”建设,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强有力的党支部和威信高的党支部书记,把全村党员群众紧密团结起来、组织发动起来,起到良好的桥头堡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干部群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解,切实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激发和调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力量,推动龙咀子村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跨越式发展。

(二)思想转变是关键

培养村民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只有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打赢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战。在培育乡村建设内生动力的思想指引下,要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起到模范榜样作用。如当地致富带头人王常宝在“三灾六难”面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最终实现脱贫致富,掀起了龙咀子村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热潮。

(三)产业支撑是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如果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撑,难以实现乡村持续有效的建设。龙咀子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径,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相关产业,促使乡村“资源”向“资本”转变,加速美丽生态、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实现了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龙咀子村还依托现有资源和地形地貌,利用闲置荒地、边角废地,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和文化内涵,采取“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变荒为景、移步造景”的方式,精心规划设计,打造集人文、自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小游园,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片”,逐步形成旅游带,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四、结语

现如今,龙咀子村“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群众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美丽成了村子的代名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桃源美景,就在我们的眼前。未来,龙咀子村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打造以农家小院为主的“零碳民宿”;建设“回民游击支队历史记忆长廊”;在山上现有野生桃花的基础上,打造天然花海;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建设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名村,推动休闲农业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让乡村回溯诗意、引青年回家创业、请游客品味慢生活”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杜志刚.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2:129-131.

[2]赵望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J].发展,2021(12):54-58.

[3]郭东伟.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新農业,2022(07):65-66.

责任编辑:朱松琳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启示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