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存梅,刘 睿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730000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且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3]。《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要求,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明确了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等[4]。近年来,我国在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及任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5],但多侧重于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急诊科等专科。而母婴专科护士准入、培训、考核的研究较少,并且目前尚未有标准概念的界定,本课题小组通过参考国内外对专科护士概念的界定,考虑了我国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现状,经过2轮Delphi法,将母婴专科护士界定为“经过母婴专科培训后取得母婴专科上岗证书,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能力,能为母婴直接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2021年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目标10指出“产妇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产科病人健康”[6]。另外,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的增加,给母婴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有必要系统地培养1支高素质的母婴专科护士团队,规范母婴专科护士能力评价、培训及考核准入的标准[7-9]。基于此出发点,本研究构建了符合我国当下护理实践状况的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为后续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和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课题组由7名从事产科护理工作的成员组成,包括护理管理专家1名,职称为主任护师,主要负责课题设计、统筹规划;临床护理专家1名,职称为副主任护师,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课题总结;专科护士2名,职称为主管护师,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本科,负责具体实施、资料收集;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1名,负责收集资料、录入数据及统计分析;护士2名,学历为本科,产科工作时间不足1年,负责观察护士的工作内容,并详细记录。
1.2.1 文献检索
研究小组以国际护士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及相关学者提出的护士核心能力概念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为: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借鉴相关量表[10-11],在此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形成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的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
1.2.2 观察法
选取兰州市年分娩量>5 000例次的1所三级妇幼保健院、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名护士分别跟随责任护士观察具体班次的工作内容,直至所观察班次中不再出现新的工作内容,再进行下一个班次的观察。通过跟随观察记录了3个白班、2个小夜班、2个大夜班后,课题小组分析观察内容,增加了1个二级指标:难产及产科急、危、重症病人监护、初步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2个三级指标:乳房的解剖学特点,子宫破裂的识别、判断及抢救流程。最终形成包括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的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初稿。
Delphi法要求遴选的专家在本专业具有权威性、较高的理论水平或实践经验,以15~50名为宜[12]。遴选来自浙江、山西、上海、甘肃的15名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专科护理专家进行函询。专家纳入标准:①在本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本科及以上学历;④从事产科护理工作≥10年;⑤对本研究有较高积极性。
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方式进行2轮专家函询,专家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不重要计1分,不太重要计2分,重要计3分,比较重要计4分,很重要计5分)对每项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每级指标后均设有指标修改、增加、删除栏。在进行数据处理后,作为下一轮咨询内容修正的依据。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数据整理,课题组成员经过头脑风暴法,对同时满足变异系数<0.25,重要性评分均值>3.5分以及满分比>20%的条目予以保留[13],并根据专家意见对部分条目进行了删除、扩展和修改。在2轮咨询表回收后进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采用SPSS AU软件、SPSS 26.0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专家的积极系数用专家咨询表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Cr)表示,由专家判断系数(Ca)与专家熟悉系数(Cr)2个因素决定,Cr=(Ca+Cs)/2;专家的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邀请了15名专家。①专业领域:护理管理5名(33%)、护理教育6名(40%)、临床护理3名(20%)、临床医学1名(7%);②学历:博士4名(27%)、硕士7名(47%)、本科4名(27%);③职称:正高级8名(53%)、副高级4名(27%)、中级3名(20%);④工作年限:10~19年6名(40%)、>19~29年7名(47%)、>29年2名(13%);⑤年龄:<40岁4名(27%)、40~50岁11名(73%)。
专家积极性由问卷的回收率来表示[14]。2轮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了专家对此研究有很高的积极性。
专家的权威程度表示专家函询的可信度[14]。2轮函询的Ca分别为0.87和0.92,Cs分别为0.93和0.90,Cr分别为0.90和0.91。专家权威系数>0.7为可接受,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表明了专家对于各项指标判断的一致性,由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通常变异系数<0.25且协调系数为0~1,一般在0.5左右波动[9]。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36,0.329(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
经过2轮的专家函询,将变异系数≥0.25或重要性评分≤3.5分的条目予以删除,参考专家意见新增加了2个二级指标:母婴专科相关健康促进知识、创新能力,将二级指标中的服务意识更改为主动服务意识。增加了4个三级指标:早产儿的解剖学特点、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改进和研发护理新技术、改良常用护理产品和使用方法。经过小组成员与专家们的不断交流和小组内部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79个三级指标的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头脑风暴、观察法、小组讨论及Delphi法确定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所函询的专家均来自在临床工作多年的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专家,对母婴专科护士的能力要求、管理评价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负责观察的护士选择了临床工作不足1年的轮转护士,没有形成系统的母婴护理工作模式,不容易将个人主观意见、工作习惯带入研究中,保证了观察结果的客观性。本研究严格遵守Delphi法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运用了层次分析法,科学综合了各位专家的意见,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专家函询结果显示,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均较高,对各级指标的认可程度趋于一致,证明了研究的可靠性,为评价指标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通过Delphi法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母婴专科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专业发展能力),23个二级指标和79个三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相差较小,说明母婴专科护士需要具备各项综合能力,每项能力缺一不可,才可以应对母婴护理工作任务重、突发情况多且急、抢救风险高、夜间工作量大、工作量不均衡、工作责任心强等的任务[15-16]。其中,母婴专科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2个一级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170,0.180,占比相对较重,这是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权重值也高达0.170,这体现出了母婴护理的特殊性,母婴信息安全及婴儿的身份信息绝对不能出现差错。沟通协调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权重值相同为0.160,沟通能力是每个合格的护士均应具备的能力,在母婴护理工作中,产前的心理疏导,产时的耐心鼓励、指导,产后帮助新妈妈适应新角色等要求护士具有有效沟通的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是临床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母婴专科护士通过会议、学术讲座、文献学习等形式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升带教能力,更好地带教低年资护士,促进科室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权重值(0.15)相对较低,可能因为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一直处于医疗从属地位,医院管理者一直强调培训护士的专业能力,对于其他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少,这也体现出了目前国内护理工作的现状。
本研究构建的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母婴专科护士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并对各项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以作为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和考核的有效测评工具,为母婴专科护士准入、培训、考核及任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