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大棚水槽双茬高效养殖试验

2023-05-23 03:28熊良伟宋扬袁圣王海华李燕华徐亮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头茬侧窗蚂蟥

熊良伟 宋扬 袁圣 王海华 李燕华 徐亮

(1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2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39; 3 泰州海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300)

蚂蟥(Whitmaniapigra)学名宽体金线蛭,俗称水蛭,是中国药典药材水蛭的主要基原动物,其干燥全体可入药,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功效[1],是目前国内疏血通注射液[2]、通心络胶囊[3]等人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特效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药材市场蚂蟥供应量严重不足,价格持续上涨。根据2022年5月中药材天地网的报道,蚂蟥清水统货市场交易价格高达1 750元/kg。从养殖特性来看,蚂蟥养殖周期短(一般为3~6个月)、投资见效快,养殖利润空间大,因此成为了我国水产养殖的“新宠”[4]。

蚂蟥是一种变温动物,其自身没有调节体温的机制。研究发现,蚂蟥对高温应激的敏感性较高,免疫力较差。当水温低于15.0 ℃时,蚂蟥生长缓慢;当水温达到35.0 ℃以上时,蚂蟥即出现持续性死亡[5-7]。因此,加强蚂蟥养殖期间的水温控制是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目前常见的蚂蟥养殖模式是采用池塘网箱和水泥池进行养殖,由于养殖水体水位浅,控温措施缺乏,因而有效养殖周期短,产量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近年来,具有较好控温作用的大棚水槽蚂蟥养殖模式逐渐兴起[8-10]。本研究根据蚂蟥养殖特性,设计建造了具有良好控温、控光效果的养殖大棚,开展了蚂蟥大棚水槽双茬高效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大棚搭建

大棚为南北走向,长72.0 m,跨度7.9 m。采用直径2.5 cm、壁厚1.5 mm的热镀锌钢管搭建拱形骨架,热镀锌钢管间距为1.2 m,棚体用厚度0.012 mm的透明聚乙烯薄膜覆盖。大棚两侧各安装1根压膜槽,压膜槽距地面的高度为1.8 m;拱形架之间安装1根压膜绳,用于固定聚乙烯薄膜。大棚两侧开设侧窗,侧窗下沿距离地面0.25 m,上沿高1.8 m,与压膜槽连接。具体做法是:将大棚两侧下沿和侧端1.2 m的聚乙烯薄膜固定,压膜槽以上的薄膜亦固定,其余区域的聚乙烯薄膜由电动卷膜器控制,形成侧窗。棚顶内侧安装伸缩可控的遮阳网,遮阳网完全伸开时宽度约7.0 m。大棚南、北两端各安装1扇门,以方便通行。独栋保温大棚共8栋,大棚间距为1.2 m。养殖大棚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蚂蟥控温养殖大棚结构示意图

1.2 水槽安装

每栋大棚内安装长33.3 m、宽3.0 m、高0.8 m的长方形水槽4口。水槽用刀刮布制作,并由钢管搭架支撑。水槽上沿四周设置防逃檐;进、排水口分设于两端,分别安装有过滤网袋和防逃网袋,水槽底部由进水口端向排水口端略有倾斜;池底每隔3 m左右布置微孔增氧盘1个。水槽与大棚两侧均有约0.45 m的通道,距大棚两端约2.0 m,水槽间距约1.0 m。

1.3 头茬苗放养前准备

2021年6月初准备好养殖水槽,用渔用复合碘消毒1次;第2天将消毒液排光并清洗水槽,之后注水约0.5 m深,施渔用肥水膏和自培小球藻源肥水;肥水期间将遮阳网收起,晴天打开侧窗通风透气,气温较低时则关闭侧窗保温。

1.4 头茬苗放养

5月中旬将人工孵化的宽体金线蛭卵茧投入幼苗培育池中进行培育。6月中旬开始将苗移至养殖水槽,每口水槽投放0.7万尾左右,折算投放密度约70尾/m2。苗种平均规格0.4~0.7 g/尾,试验共28口水槽,累计投苗约20.0万尾。

1.5 二茬苗放养

10月上旬,头茬苗养成收获清池后再投放二茬苗。二茬苗是从泰州地区自然水体中收集到的野生蚂蟥,平均体质量为6.0~8.0 g/尾。每口水槽投放约50.0 kg苗种,12口水槽累计投放约600 kg。投放前将蚂蟥在大棚内存放1 h以上;投放时,事先在水面上放置泡沫板若干,将蚂蟥投放在泡沫板上,通常体表无伤、体质好的蚂蟥会自行沿着泡沫板四周爬入水体中,体表受伤严重、体质差的蚂蟥则停留在泡沫板上,可将这部分蚂蟥及时回收加工出售。

1.6 养殖管理

水质调控:养殖期间保持水深在0.5~0.6 m,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换水通常在夜间或凌晨进行,边进水边排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水槽内水体的1/3。养殖前期和中期通过“肥水”或投放腐植酸钠和黄腐酸钾复合物等措施控制水体的透明度在35.0 cm以下,以防滋生青苔。养殖中后期每1~2周用乳酸菌等渔用生物制品调水和改底1次。

饵料投喂:苗种放养后立即全槽投喂活螺蛳,每次螺蛳投放量可供蚂蟥摄食3~7 d。头茬苗养殖初期,投放的螺蛳规格在0.15~0.30 g/颗,此后可逐渐增大螺蛳的规格。投喂前用池水将螺蛳冲洗干净,并确保无死亡。

温度控制:高温期到来之前,可根据水温和棚内空气情况选择在晴天适当开窗通风透气;高温期保持侧窗常开,当天气炎热、水温超过30.0 ℃时,将侧窗和遮阳网完全打开;高温期过后逐渐减少侧窗开启程度和开启时长,通常在白露后晚上关闭侧窗,以防止水温快速下降。

其他:在每口水槽靠近中间位置的槽底安装温度计1支,每天中午前后根据温度计记录水温;每天观察蚂蟥的活动情况,及时打捞死亡的蚂蟥;晚上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当开启微孔增氧机增氧;持续晴天和高温季节,白天应密切观察水温变化,及时做好降温工作;高温期前后,当水槽水质严重恶化时倒池1次。

1.7 捕捞

头茬苗和二茬苗分别于9月下旬和11月中旬开始收捕,采用放干池水、徒手捕捉的方法捕捞。

1.8 试验数据采集和统计

每次移苗时随机抽样约5 g,用精确度为0.01 g的电子秤称量、计数后,计算苗的平均体质量。头茬和二茬苗在收捕后,用台秤(感量20 g)称量,并随机抽样约1.0 kg,用感量1 g的防水桌称量、计数,计算苗的平均体质量。

计算头茬苗和二茬苗的养殖平均产量和养殖成活率。

2 结果

2.1 水温控制情况

6月份养殖水槽水温稳定在20.0 ℃以上,此后逐渐上升;8月中下旬水温达到最高值,白天底层水温接近35.0 ℃,晚上稍有降低;此后水温逐渐回落;10月中旬水温维持在22.0 ℃左右,之后逐渐下降,至11月中旬水温下降到15.0 ℃左右。总体上看,大棚在高温和低温期发挥了一定的降温和保温作用。

2.2 养殖情况

头茬苗于10月中下旬捕捞结束。28口养殖水槽,最低的产量为96.4 kg,最高的产量为132.2 kg,总产量为3 245.2 kg,平均单位产量1.16 kg/m2;头茬收获的蚂蟥平均规格为21.1 g/尾,养殖成活率为76.90 %。

二茬苗于12月初捕捞结束。12口养殖水槽,最低的产量为81.3 kg,最高的产量为93.0 kg,总产量为1 015.2 kg,平均单位产量0.85 kg/m2;二茬收获的蚂蟥平均规格为12.3 g/尾,养殖成活率为92.36 %。

2.3 投入与产出分析

两茬养殖投入和产出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大棚和水槽等基础养殖设施建设安装费用最高,达到30.0万元,占总投入的47.24 %,接近总投入的1/2;其次是苗种(包括卵茧)费用和购买螺蛳(饵料)费用,分别为18.3万元和11.2万元,分别占总投入的28.82 %和17.64 %。以上3项费用占总投资的93.70 %。

头茬苗养殖蚂蟥销售价格在230~250元/kg,销售收入79.5万元;二茬苗养殖蚂蟥价格增加,达到260~285元/kg,销售收入27.4万元。全年累计销售收入106.9万元,养殖当年纯利润约43.4万元。养殖大棚和水槽等养殖设备按使用5年计,折算每年平均使用成本为6万元,头茬苗和二茬苗按养殖时间之比分摊养殖设备费用分别为5万元和1万元,头茬苗投入产出比1∶4.37,二茬苗投入产出比1∶1.68。头茬苗养殖周期长,苗种(卵茧)成本低,投入产出比较高,二茬苗养殖周期短,苗种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于头茬苗。

表1 蚂蟥大棚水槽双茬养殖试验投入和产出情况

3 讨论

水温是水产动物养殖水体一项重要的管理指标。一方面,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受水温影响,水温过低时其停止摄食和生长,而随着水温升高,水产动物摄食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但当水温过高时,水产动物会产生热应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另一方面,随着水温的升高,水体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会消耗水体中大量溶解氧,且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加强高温期的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现有研究表明,蚂蟥对水温变化敏感,当水温低至4.0 ℃时,蚂蟥即进入“冬眠”状态[11];蚂蟥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2.0~26.0 ℃,当水温上升至30.0 ℃以上,其生长速度缓慢,养殖成活率低[5-6];当水温升高到34.0 ℃,蚂蟥热应激反应明显,后期会出现抽搐并且有大量黏液脱落,出现持续性死亡[7]。与草鱼[12]、日本沼虾[13]和河蟹[14]等我国常见水产养殖动物相比,蚂蟥最适养殖水温和临界水温的上限要低4.0~7.0 ℃。蚂蟥在传统的室外养殖条件下养殖,在缺乏有效的水温调控措施的情况下,遇到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养殖水体水温可达到甚至超过蚂蟥的临界水温上限,会导致蚂蟥大量伤亡,因此,改变蚂蟥池塘网箱和水泥池等传统养殖模式十分必要。

高温季节减少光照是室外水产养殖控温的一项有效措施。谢海林[8]在水蛭养殖水体上方覆盖遮阳网,能有效防止水温过高,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但该养殖设备密封性差,保温效果不好,不适合在我国南方以外的地方推广。承江[9]和苏晓峰等[10]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蚂蟥大棚养殖模式,大棚用黑白膜覆盖,通过阻止阳光直射来达到高温期控温的目的,同时,大棚密封性好,保温性能优良。但是,光质和光照对蚂蟥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也不能忽略[15]。塑料大棚有较好的透光性和保温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果菜类蔬菜种植中。郄丽娟等[16]通过对塑料大棚进行结构调整,使得我国北方的冬季棚内温度仍可达到8 ℃以上,满足了蚂蟥养殖对温度的要求。本研究在高温期利用棚顶的遮阳网来减少阳光照射,通过开启侧窗来加强大棚内的通风换气,在夏季将棚内养殖水槽的水温控制在35.0 ℃以下,在深秋和初冬则利用大棚的保温作用,使养殖水温维持在15.0 ℃左右,延长了蚂蟥的有效养殖周期,与传统的蚂蟥水泥池养殖模式相比增加了一茬养殖[17],因而可大大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头茬侧窗蚂蟥
蚂蟥“出狱”啦!
蕲春蕲艾头茬艾和二茬艾的产量及质量比较研究△
轻松一刻
头茬新韭
DJ4电力机车司机室活动侧窗锁闭器的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江西省鄱阳县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应用研究
城轨车辆侧窗粘接工艺分析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促茸灵促进头茬茸生长的应用研究
轿车乘员舱内气流对气动阻力影响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