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成鱼的混养自繁试验

2023-05-23 07:24王建军邓平平税春徐嘉波谢永德杨明施永海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脊尾暗纹白虾

王建军 邓平平 税春 徐嘉波 谢永德 杨明 施永海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刀鲚(Coilianasus)学名长颌鲚,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 ,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现有研究认为,长江刀鲚具有两种生态类型:一类为洄游生态型,即每年春季性成熟后溯江而上,在江、湖中产卵繁殖,受精卵孵化后,幼鱼随江水游返回大海生长;另一类为淡水定居生态型,不洄游,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周边的湖泊中[1-7]。刀鲚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呈银白色,主要以桡足类、枝角类及小鱼小虾为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历来深受消费者青睐,并与鲥鱼、河鲀、鱼回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8-9]。

暗纹东方鲀(Takifuguobscurus)又名河豚、河鲀,隶属于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区域,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水产品。暗纹东方鲀是近海温水性中下层鱼类,有海淡水生殖洄游习性,是一种溯河洄游产卵性鱼类。每年4—5月,成熟的亲鱼溯河游入江中产卵,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肥育,翌年春天返回大海[10]。

近年来,暗纹东方鲀养殖技术发展很快,自1龄鱼种养殖阶段起就能产生可观的效益,暗纹东方鲀养殖面积日益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11]。为深入开展暗纹东方鲀养殖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开展了暗纹东方鲀混养模式的研究,将暗纹东方鲀与经济价值更高的刀鲚一起混养,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12-13]。因刀鲚室内全人工繁育生产成本较高,且1+龄刀鲚池塘养殖中生态自繁频率增加[14],故研究刀鲚的生态育苗尤显重要。本试验利用刀鲚和暗纹东方鲀生态位互补的特点,充分挖掘养殖池塘的生产潜力,研究二者的混养效果,同时探索1+龄刀鲚在与暗纹东方鲀的混养池塘中自繁的可行性,以期为刀鲚与暗纹东方鲀混养并实现刀鲚生态自繁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数据,也为提高暗纹东方鲀养殖效益和进行刀鲚规模化养殖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准备

试验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进行。选择基地内的6号东、6号西、16号东、16号西等4口池塘,单口池塘面积均为0.53 hm2。池塘呈东西向,淤泥较少,水深1.6~1.8 m。池塘进排水设施齐全,进水口套孔径0.25 mm(60目)的筛绢过滤网袋,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用水为来自当地河道和河口的低盐度海水,盐度为6~8,水质清新、无污染。每口池塘配备2台1.5 kW的叶轮式增氧机。试验开始前,排掉塘内积水,干塘曝晒。于5月初用漂白精配制成浓度为20 mg/L的消毒液全塘泼洒消毒,消毒后继续干塘曝晒,在鱼种放养前10 d进水。

1.2 鱼种放养

于2021年5月10日放养暗纹东方鲀鱼种。从上一年基地自行培育的暗纹东方鲀中挑选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无畸形、规格整齐的鱼种,用活水车充气运输至池塘边,在塘埂斜坡上铺好塑料薄膜,再将鱼种连水顺着薄膜缓缓倒入塘中。放养的暗纹东方鲀鱼种规格为119~140 g/尾。按照12 000尾/hm2的密度,4口试验塘共放养鱼种25 600尾(见表1)。

表1 2021年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混合养殖放养情况

于2021年5月14—20日放养1+龄刀鲚鱼种。刀鲚鱼种为基地自行培育,健康无病,平均体长12.8 cm,平均体质量6.2 g,每口池塘放养1 600尾(见表1)。用容量100 L的塑料大桶装运鱼种,每桶装运50尾。在鱼种转运过程中要注意用遮阳薄膜覆盖桶口。当装有刀鲚鱼种的大桶运达池塘边后,先将桶放入塘内,以缩小桶内的水与池塘水的温差;接着将池塘水慢慢灌入桶内,与桶内水体混合;最后将桶倾斜,使刀鲚鱼种随水缓缓进入池塘。鱼种放养前提前3 h开启增氧机,以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量,使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

1.3 活体饵料的培育和投放

根据刀鲚以桡足类、枝角类及小鱼小虾为食的食性,提前在试验塘里进行活体饵料的培育,即在池塘注水后进行“发塘”操作,培养水体中的桡足类、枝角类等生物饵料。养殖中期,每口试验塘投放5 kg抱卵脊尾白虾。

1.4 日常管理

1.4.1 暗纹东方鲀的投喂

暗纹东方鲀投喂鳗鱼饲料(粗蛋白质量分数为45%)。将粉状的鳗鱼饲料加适量水搅拌,揉成团状定点投喂,每天投喂1次,投饲量为池鱼体质量的3%~5%,具体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投饲后2 h检查料台,如果饲料已被吃完,而料台附近仍有鱼在游弋,则说明投料不足,可以适当增加投饲量。反之,如果饲料还有剩余或有较多碎屑,则要适当减少投饲量。

1.4.2 刀鲚的投喂

1+龄刀鲚的饵料以池塘里的桡足类、枝角类和抱卵脊尾白虾及其幼虾为主。根据料台检查试验塘内脊尾白虾和产出幼虾的总量情况,视情况在养殖期间适当追加投放脊尾白虾。另外,在低盐度海水养殖过程中池塘自繁的糠虾也是重要的饵料,这些饵料可以满足整个养殖周期刀鲚鱼种的摄食。

1.4.3 日常巡塘

坚持每天巡塘两次,早晚各一次。检查并清理料台,观察塘内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观察池塘的水色、水位,鱼是否缺氧,以及塘里是否有病鱼或死鱼等,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闸门和网具是否损坏,并及时进行修理和更换,以防换水时池鱼外逃。

1.4.4 增氧机管理

通常情况下每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 h,4—6月份晚上开机8~10 h,7—9月份晚上开机10~12 h;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或连续阴雨天气,则适当增加开机时间。一旦发现增氧机有损坏停机的现象,则立即更换,保证增氧机正常工作。

1.4.5 水质监测

定期监测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总悬浮固体等水质指标,掌握池塘的水质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加注新水或换水等措施。试验过程中,一般每隔10~15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30%~40%。

2 结果

经过132 d的养殖,试验池塘暗纹东方鲀和刀鲚的产量以及刀鲚自繁鱼种情况见表2。其中6号东池塘出塘大规格暗纹东方鲀5 765尾(平均体质量299 g/尾),小规格暗纹东方鲀546尾(平均体质量265 g/尾),养殖成活率为98.6%;6号西池塘出塘大规格暗纹东方鲀5 998尾(平均体质量290 g/尾),小规格暗纹东方鲀264尾(平均体质量265 g/尾),养殖成活率为97.8%;16号东池塘出塘大规格暗纹东方鲀6 061尾(平均体质量281 g/尾),小规格暗纹东方鲀339尾(平均体质量265 g/尾),养殖成活率为100.0%;16号西池塘出塘大规格暗纹东方鲀6 073尾(平均体质量298 g/尾),小规格暗纹东方鲀327尾(平均体质量265 g/尾),养殖成活率100.0%。4口池塘暗纹东方鲀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 372.8~3 502.5 kg/hm2。

表2 试验池塘1+龄刀鲚和暗纹东方鲀混养及刀鲚自繁产出情况

养殖过程中各塘换入不同量的淡水,有部分试验塘的1+龄刀鲚产生了自繁鱼种。其中6号东池塘出塘大规格刀鲚865尾,养殖成活率为54.1%,无自繁鱼种;6号西池塘出塘大规格刀鲚784尾,养殖成活率为49.0%,收获自繁鱼种2 515尾;16号东池塘出塘大规格刀鲚240尾,养殖成活率为15.0%,收获自繁鱼种2 871尾;16号西池塘出塘大规格刀鲚390尾,养殖成活率为24.3%,收获自繁鱼种3 399尾。

此外,6号东、6号西、16号东、16号西4口池塘分别出塘脊尾白虾90、55、54、11 kg。

3 讨论

3.1 活体饵料投放量和投放时间对刀鲚生长的影响

刀鲚主要以桡足类、枝角类和小鱼小虾为食,脊尾白虾作为1+龄刀鲚的活体饵料,在刀鲚养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刀鲚鱼种的生长,池塘水体中的桡足类、枝角类数量逐渐供应不足,且适口性变差。水体自繁的糠虾以及投放的脊尾白虾就成了刀鲚的主要活体饵料。脊尾白虾具有繁殖力强、雌虾可以连续产卵的特点。此时池塘内如果有充足的脊尾白虾和幼虾,就可以显著提高刀鲚的养殖成活率和出塘规格,反之就会影响最后的养殖效果。本试验中,在刀鲚鱼种下塘后近3个月,每口池塘投放了脊尾白虾5 kg(9.4 kg/hm2),投放数量偏少,投放时间偏晚,因此对最后的养殖成活率和鱼体规格造成了影响。今后可以适当增加脊尾白虾的投放量(建议提高到37.5~75.0 kg/hm2),并提早投放(于刀鲚鱼种下塘前投放),为及时补充刀鲚活体饵料打好基础。

3.2 影响1+龄刀鲚自繁和成活率的因素

由于刀鲚室内全人工繁育生产成本较高,且刀鲚在池塘养殖中生态自繁的频率增加,因此,找到一种简单高效的刀鲚自繁模式尤显重要。本试验根据施永海等[14]提供的刀鲚自繁方法,在1+龄刀鲚的养殖前期使用淡水,后期则使用低盐度海水(盐度6~8),并采用不同的活性饵料进行培育和饲喂,因此4口试验塘中有3口池塘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自繁鱼种。在养殖过程中,笔者发现,1+龄刀鲚的自繁情况受产卵时水体的盐度以及活性饵料适口性和丰度的影响较大。

4口试验池塘中,相对于其他3口池塘,6号东塘换入的淡水量较少,1+龄刀鲚没有自繁,但其成活率(54.1%)较高。据分析,没有自繁的1+龄刀鲚成活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刀鲚亲本在繁育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消耗;(2)起捕时刀鲚与自繁的刀鲚混在一起,在分级分拣操作过程中,小规格的1+龄刀鲚有可能混入了大规格自繁鱼种群体中,从而造成统计有所出入;(3)刀鲚自繁鱼种占用了养殖水体空间,并与混养的1+龄刀鲚争食活体饵料,从而影响1+龄刀鲚的成活率。因此,在今后的刀鲚自繁养殖试验中,可分别针对提高1+龄刀鲚的自繁比例和控制自繁以提高1+龄刀鲚养殖产量这两个不同的养殖目标做进一步的研究。

3.3 混养对养殖收益的影响

养殖密度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密度养殖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水体利用率,但同时会导致鱼类对空间和饲料的竞争,使养殖群体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下降,增大发生病害的可能性,并会导致养殖对象个体间的生长差异变大[15]。但养殖密度过低又会造成养殖水体的浪费,最终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证明,不同品种多层次的养殖模式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16-18],立体养殖模式可提高鱼类的成活率和养殖经济效益[19]。如采用立体种养模式养殖暗纹东方鲀,相较传统的单养模式,虽然暗纹东方鲀的生长、成活率以及饵料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养殖效益明显提升[20]。

本试验基于养殖综合效益考量,利用刀鲚和暗纹东方鲀在水体环境中不同的生活空间和食性,控制暗纹东方鲀的放养密度在12 000尾/hm2左右,1+龄刀鲚的放养密度在约3 000尾/hm2。经过132 d的养殖,4口试验池塘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均较高(97.8%~100.0%),饲料系数较低,养殖期间亦没有病害发生,养成的大规格暗纹东方鲀占比较高,可以提前上市,因而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试验池塘刀鲚的成活率为15.0%~54.1%,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大规格刀鲚自繁苗种。由此可见,本试验探索的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混养自繁模式可以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值得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脊尾暗纹白虾
暗纹东方鲀的营养品质及相关研究进展
浅析暗纹东方鲀的引进及养殖技术
疫情当下,上半年华东地区小棚、工厂化、土塘白虾如何应对?
繁花世界
脊尾白虾“红”起来了亩产可达五百斤!
六价铬离子在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苯并[a]芘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体内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多晶硅酸制绒工艺研究
脊尾白虾仿生态规模养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