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用房资源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管理思考

2023-05-23 00:21杨典沫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学化规范化高校

杨典沫

摘要:面对高校公共用房增量逐渐减少,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师生用房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如何在有限资源内提高公共用房使用效益,全面提升公共用房管理水平,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W音乐院校为例,介绍优化公共用房管理的手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推进公共用房资源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用房;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

公共用房资源作为重要类别的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及行政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基本保障。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校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将由“粗放化”“被动化” 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公共用房资源的管理模式必将随之改变。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公共用房资源需求日益增加,在有限的土地面积、房屋资源情况下,用房缺口明显加大,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出。[1]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房屋资源内缓解用房矛盾,优化公共用房资源配置,构建公共用房管理长效机制,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长足保障,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公共用房的概念及分类

高校公共用房是指产权为学校所有,除学校已分配给教职工住宅以外的各类用房及构筑物。无论其建设经费来源(包括引进校外资金、校内单位集资等)及所处地域,均属学校公共用房管理范围。

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按公共用房使用主体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进行划分,大体可分为行政办公用房、教学科研用房、服务保障用房、教职工周转性住房、经营服务用房五类。行政办公用房指各职能部门办公使用的房屋,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等;教学科研用房指用于教学、科研及艺术实践的房屋,包括教室、工作室、实验室等;服务保障用房分为公共服务用房及基础设施保障用房,其中公共服务用房指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保障用房指配电房、锅炉房等;教职工周转性住房指学校为教职工提供的教师公寓、午休房等;经营服务用房指学校对外租赁,用于服务师生所使用的公共用房。

二、高校公共用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足,基础工作薄弱

长期以来,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公共用房作为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更是处于管理的薄弱地带。公共用房现存的各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意识淡薄。公共用房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

公共用房的基础档案不仅包括房屋产权证,还包括房屋从设计、施工到完工的各项资料。很多高校房屋历史较久,楼栋面积、房间面积、楼层平面图等基础档案信息残缺,而对全校区各楼栋开展重新测绘的工程量大、投入成本高,很多高校未能下决心开展清查与测绘工作,导致基础档案缺失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基础档案信息的不完善将导致:第一,房屋台账数据不完整,管理部门无法有效掌握学校公共用房使用状况,对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房屋难以及时调整,严重影响公共用房资源使用率;第二,房屋台账数据不准确,对外各项数据填报与实际有很大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与研判;第三,影响学校固定资产标准化存放地点库的建设,导致固定资产存放地点五花八门,增加固定资产管理难度。

2.管理职责不明

多数高校并未设立专门的房屋管理机构,往往由后勤部门或资产部门管理公共用房各项业务。实际上,公共用房根据使用主体和使用性质的不同,其管理部门、管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管理职责不明直接导致高校公共用房使用方向划分不准确、管理范围不恰当、管理内容不充分等情况。[2]

3.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校区多、房屋资源分布广、房间数量多,房间使用情况各不相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难度。目前,很多高校公共用房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缺少专业的公共用房管理系统,严重影响公共用房电子化信息的构建,难以开展数据采集、统计与分析,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统筹规划力度不够,资源布局不合理

高校对于公共用房建设与管理缺乏长远的、综合性的思考。[3]校园整体规划不足,导致高校房屋结构失衡、校区功能定位不准确、楼栋房间使用方向分散,如教学楼类存在行政办公用房、储物用房、经营性用房等。房屋资源分散、布局混乱。一方面,导致无法准确区分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易造成管理盲区;另一方面,在公共用房資源紧缺的同时,因资源布局的不合理易造成同功能的房屋重复建设,总体利用率较低,存在公共用房资源总体不足与客观闲置并存的怪象。

(三)资源配置不科学,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公共用房资源配置是公共用房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管理的源头,以教学科研类公共用房为例,因缺乏科学的资源配置而长期凸显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教学科研类房屋资源客观上总体不足,但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以W音乐院校为例,通过全校区房屋清查,清查房间3143间,总面积88562.11平方米,其中闲置房间97间,闲置房间面积约2757.27平方米,面积占比3.11%,经仔细排查,闲置房间中高达三分之一的房间经维修改造后再利用,增加学校可用房间资源。

二是公共教学资源总体紧缺,但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又造成了使用率不均衡的现状。W音乐院校现有三个校区,其中校区1主要用于行政办公、开展大学部教学科研及艺术实践活动等;校区2主要用于附中附小教学、学生宿舍及教职工生活;校区3主要为学生宿舍,经调研,随着大学部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校区1教学用房资源极度紧缺,而校区2因附中附小办学逐渐缩减,教学用房资源使用率较低。两校区按分级办学配置公共用房资源的模式已经与现实需求严重不符,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使用率的差异化。

三是各院系教学用房紧缺,现有的分配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明显矛盾。房屋资源配置制度的缺乏导致各院系教学用房缺少调整标准,长期不调整导致现有分配数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四)绩效评价机制缺乏,忽视公共用房使用效益

高校公共用房的配置、调整与使用管理是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目前,高校公共用房管理还缺乏评价机制,其管理处于初期的、被动的、静态的管理,使用情况没有被客观反映。对于教学科研用房资源,因缺乏监督和评价,部分教学科研用房被长期占用,或者“一人多房” 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和使用效益低下长期并存;对于经营性用房,缺乏监督和考评易引发经营风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以保障。

三、优化公共用房管理的举措

目前,各高校逐步开展了公共用房管理改革,力图谋划资源配置创新格局,全面提高资源综合使用效益。笔者以W音乐院校为例,介绍目前高校在优化公共用房管理方面的举措。W音乐院校房屋管理曾隶属后勤部门,管理事项主要为房屋维修维护、水电租金催缴、对外数据报送等。在学校房屋增量基本为零,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公共用房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对此,W高校采取了公共用房管理“三步走” 方针,在有限资源内缓解矛盾,立足当下,解决问题。

(一)强力整顿、快速清理、资源整合

1.全面开展公共用房清查,夯实基础信息,建立公共用房总台账

W音乐院校大多数楼栋历史久远,基础信息匮乏,且未建立全面、系统的房屋台账。为全面摸清学校可用资源,秉持“应查尽查,全面盘点” 的基本原则,本着“有门有窗即为房” 的基本思路,明确“核准面积、落实部门、明晰用途” 的清查重点,开展全校公共用房清查工作,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全校公共用房管理信息化台账,分析公共用房使用现状。

2.对内挖潜,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优化调整资源布局

最大限度对内挖潜,将地下闲置空间改建为集中仓储用房,对有实际储物需求的部门进行合理分配;将地面闲置房间进行维修改造,用于琴房、仓储用房等,多措并举增加可用房屋资源;聚焦房屋主要功能,调整教学区域内行政办公用房、储物用房等非教学用房,明确行政办公区域、教学区域划分。

(二)建章立制,重塑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职责

1.全面打造公共用房管理制度体系

W音乐院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公共用房管理办法,打造了以公共用房管理领导小组、归口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为层级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公共用房动态调整机制,着重解决以往公共用房管理权责不清、配置标准不明、管理流程不顺等问题;对行政办公用房、琴房、教室、艺术实践场所、周转房、会议室六类公共用房分类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各类公共用房歸口管理单位及管理职责。

2.科学制定公共用房分配原则及分配标准

高校行政办公用房可统一遵循国家规定标准,但基于各高校办学特色及发展目标的不同,教学科研类公共用房的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不能一概而论。W音乐院校基于其艺术院校的特点,实行“统筹兼顾、教研优先” 的总配置原则,对教室、琴房、工作室等重要的教学科研用房明确了分配标准,如学生琴房以学生主学乐器专业为基础,为大件乐器学生按3人/间的标准配备各院系固定的学生琴房,非大件乐器学生统一使用共享琴房。

(三)开放共享,持续优化公共用房调整

1.打造公共用房共享平台

为加强房屋共享,切实提高房屋使用率,W音乐院校以原有校园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建设琴房、会议室、教室等各类公共用房的预约管理模块,以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时追踪房屋动态,了解全校房屋使用情况。

2.保持常态化调研,持续落实调整

为切实做好公共用房优化调整工作,W音乐院校建立了动态化长效调整机制,坚持常态化的调研,确保资源下沉,在有限资源内及时满足师生合理的需求。

四、全面加强公共用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W高校遵循的“开放共享、动态调整、科学配置” 的公共用房管理理念以及各类优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其公共用房管理改革的力度和内驱力都有所不足。在高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高校公共用房资源应迈向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的管理新格局。

(一)建立公共用房常态化监督机制

学校公共用房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监督巡查,归口管理部门对所辖房屋履行监督职责,对各类公共用房开展常态化监督与检查,时刻掌握房屋的使用部门、使用方向、使用人以及使用状态的变动情况,确保公共用房台账信息准确,全面提升公共用房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公共用房资源调配做好基础准备。

(二)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公共用房配置机制

倡导绩效评价管理理念,科学构建公共用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衡量各类公共用房的“投入与产出”,作为房屋资源调配的客观支撑,有效提高公共用房使用效益。各类公共用房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共性指标和非共性指标,其中共性指标包括安全稳定、日常管理、制度执行等;非共性指标根据公共用房的不同类别进行设定,如行政办公用房绩效评价指标考虑定额配置标准、年度中心工作完成情况等,教学科研用房绩效评价指标考虑房屋使用率、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或科研成果转化率等,服务保障用房考虑房屋使用率、服务师生满意度、资产收益率等,教职工周转房考虑教职工满意度、收益成本率、房屋空置率等。

(三)提高公共用房共享程度

在有限的资源内,灵活运用公共用房资源,提高共享程度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如对专业个别课教室等在八小时外及周末时间开放师生共享使用;减少职能部门、院系独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建设,统一建设共享会议室,避免资源闲置浪费等。

(四)提升公共用房信息化管理水平

公共用房的精细化、开放共享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基于学校实际,引入专业房屋管理系统,与学校人事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系统、智慧校园平台等实施对接,多部门协同合作,保障数据的联动性、系统性与有效性,多维度采集数据,可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五、总结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公共用房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配置、科学管理都将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全面推进高校公共用房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管理刻不容缓,高校应立足实际,打造公共用房管理制度体系、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以绩效评价为导向,实行公共用房精细化管理,科学配置、动态调整,切实提升公共用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豪.陕西某高校房屋资源配置改革的实践探索[J].西部学刊,2020,(5):39-42.

[2] 耿玉贵.探究我国高校房屋管理的现状及优化路径[J].建材与装饰,2017,(45):147.

[3] 侯艳艳,李俊,赵明.高校房屋资产优化配置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13-15.

猜你喜欢
科学化规范化高校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