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2023-05-23 21:53:34龙慧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中华文化影响力

龙慧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积极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中华文化影响力,成为现阶段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为中国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现阶段制约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因素以及对策,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中华文化;影响力;话语体系

一、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底气也是民族精神的旗帜。从文化的概念上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人类的精神生产能力以及产品。文化是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体现,并且能够对相关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1]在全球经贸合作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指的是国家行为体在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其自身文化对他国产生的影响作用,国家行为体的文化国际影响力越大,其文化体系对于他国的行为影响作用就越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化产品的精神影响力、国家软实力以及综合国力。

从文化产品的精神影响力来看,书籍、影视作品以及音乐等属于文化产品,一国的文化产品往往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的价值理念等,随着国家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其行为体内部所产出的文化产品也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输出,从而使得本国的价值理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国的国民产生影响,并由此影响其他国家行为体的行动,使之与本国的意志一致;从文化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来看,文化影响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就其本身的特征而言,以国家或民族为单位的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其产生的影响主要不在于通过强迫或贿赂的方式而迫使别国做出行为上的变化,而是利用自身的强势文化地位,获得其他国家行为体的认同,让他国自觉地做出行为上的变化,文化软实力所构成的影响力往往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其影响力的边际成本也是相对比较低的;从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来看,文化影响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其与经济、政治、外交等国力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影响其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制约因素

(一)资本主义文化主导地位

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中,以资本主义文化为主导,而西方社会则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主体,其文化影响力不断向外扩张,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2]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西方文化主张“个体价值”,而中华文化则讲求求同、中庸、仁义,强调个体对于集体的责任。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中,个人道德高于法制,西方国家则更为重视法制。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也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及社会制度下,自由、民主、人权有着不同的内涵以及实现方式。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自身的制度模式包装成自由、民主、人权,无视他国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现实,将西方“普世价值” 思想强加于他国,并利用其文化主导地位不断向他国渗透这套思想,向世界宣扬要想有未来,就必须接受西方“普世价值”。事实上,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并不能代表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其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霸权及意识征服。在传统冷战思想的西方语境下,“共产主义” 是恐怖、专制和集权的象征。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与西方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西方传媒界往往向中国发动舆论攻势、人权问题、宗教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些西方世界向中国施加压力的主要筹码。在文化传播机制以及舆论导向方面,西方国家也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当前,四大主要的西方新闻社—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每日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占到了全世界新闻总发行量的80%,而50多家西方传媒跨国企业则占据了全世界95%的传媒市场。借助强大的媒体机器以及造谣诬陷等手段,西方媒体不断向世界输出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极大抑制和削弱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被西方国家主宰的世界舆论系统的单方面推动下,中国国家形象被严重扭曲和丑化。

(二)尚未建立起自身的话语体系

鸦片战争期间,西方以坚船利炮强势打开了中国国门,随之而来的还有强势的西方文化。为了扭转被动的处境,国人开始积极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尽管很活跃,但是始终未能妥善处理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属于中国的新文化体系。[3]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对中国百年来的文化探索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洋为中用” 的思想,但是由于当时处于冷战背景下,并未付诸实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开始积极地参与西方所主导的国际体系当中,并从中汲取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中国再度大规模学习西方文明,这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养分,而且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受西方文化强势地位的影响,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部分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与动摇,盲目迷信西方文化,疏离中华文化,脱离中国现实进行文化创作,这就导致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大多是对西方理念以及学说的模仿,缺乏本土文化特点。总的来看,尽管近些年中国社会发展较快,但是还并未完全建立起基于自身文化的话语体系,对于西方文化的应用也缺乏有效甄别,没有使西方文化真正“为我所用”。

(三)文化建设力度不足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相关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文化建设。[4]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人本主义也逐渐被消解。由于缺乏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物质享乐的过度追求,导致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群众道德滑坡、诚信危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等,相关问题会严重损害民族的声誉。文化传播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认同和观念认同的过程,优秀的文化产品应该赋予人们信念的动力,但是目前来看,中国社会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中国是一个文学大国,自新世纪起,中国小说产量已达4000余万册,但却存在着“繁而不荣,多而不精” 的问题。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学创作中,能够以恢宏气势反映中国变化的作品十分稀少,以文学叙述来构建国家与民族壮丽的诗篇更是凤毛麟角。但数十年来,西方文艺思潮却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一些文学创作者更加樂于从西方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进行解构,却不善于赋予作品建设性的文化价值。在市场化浪潮冲击下,部分文学创作者已成为“码字工人”,其目标是自我表现与谋生。很多文学作品有情节却无灵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作品文化影响力的发挥。过度娱乐化的文化市场及对流行文化的过度追求,使得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品质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文化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究竟怎样的文化才能真正地代表中国精神,并反映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仍是当前中国社会亟须思考的问题。

三、加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相关对策

(一)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改革开放后,受限于多方面因素,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交锋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西方文化长期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文化价值理论对于中华文化的诋毁与误读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走出去” 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中华文化谋求自身发展和突破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文化“走出去” 的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思路,并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助力文化“走出去”。而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文化“走出去” 逐渐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走出去” 的重要性,并认为文化“走出去” 需建立在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从而更好地在国际社会中弘扬中华文化。

文化“走出去”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走出去” 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思维习惯以及价值理念差异,依据文化传播的规律与需求,构建一套完整的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文化传播话语体系,使中华文化能够以更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形式展示,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在宣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与网络媒体,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进行文化传播。使外国民众能够了解真实的中国并喜欢中国,逐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提升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其文化自信的来源。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建立起文化自信是一切行为的基础。[5]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自豪于自身文化,积极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蕴含的价值理念支撑着中华民族始终自强不息、薪火相传,其包含的道德准则与理想信念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文化始终能够基于时代的方向与特色实现创新,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现阶段,中国社会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文化自信,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在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文化真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中华文化的引导作用,使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内化为民众的精神追求以及自身的行为准则,以此来促进和展示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和引领力。

(三)重视构建自身文化话语体系

文化话语权是自身积极争取的结果,无法通过自我肯定或他国馈赠获得。现阶段,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话语的国际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国必须把握好这个機会,在国际文化话语体系中加速建立自己的文化话语体系。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建立国家文化话语体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与各世界组织以及国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加强整体设计、统筹协调,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机制。目前,建构中华文化话语权的关键在于跳出西方叙事逻辑,突破已有的话语系统,脱离西方的评价标准,以中华文化的角度与方式,阐释自身立场与国际问题。一方面,我们不能把自身的文化形象定位于其他国家的话语体系中,而是要以中国话语体系把中国的故事讲得更生动;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不要一味地迎合、跟随,陷入西方话语陷阱。要更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加强国际舆论导向,让中华文化与世界接轨,引领全球文化发展方向。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强调的是平等、共同发展的文化力量。争取文化的话语权,就是要为文化利益的分享而努力,因此,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定位。文化话语体系中不能过分强调“我”,这会引发世界的警觉和抵抗,妨碍中华文化话语体系的建立。因此,在构建中华文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在认识上不能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气概,在语言运用上也不能高人一等,需要体现中华文化的友好与真诚。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软实力体系成为文化建设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 战略,提升文化自信,并构建自身文化话语体系,从而使中华文化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 孟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建构跨文化分层传播体系的思考[J].中国编辑,2020,(11):31-34.

[2] 魏海香.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20,(4):96-106+148.

[3] 王宁霞.新时代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J].发展,2019,(12): 44-45.

[4] 杜俊华,刘盼盼.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J].重庆行政,2019,20(1):85-86.

[5] 赵徐州.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30(001).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中华文化影响力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天才影响力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0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9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求是学刊(2016年6期)2017-01-07 11:26:00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20:26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25:27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