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
【摘 要】面对新学科与新时代,学校要坚持底线思维,开放心态,实现“人工智能+”进校园;要坚持素养为先,育人为本,实现“人工智能+”课堂变革;要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实现“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坚持应用驱动,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光彩课程体系;要坚持创新引领,高效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学校管理。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课堂变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5-026-02
新时代的教育要立足高质量发展,以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为指引,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探索。面对新时代,北京市灯市口小学从理念、课堂、师资、课程、管理等五个方面,开启“人工智能+”模式,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开放心态,实现“人工智能+”进校园
1.面对新时代巨变,要有信心,有定力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上线,引发人们的讨论:教师的职业会被智能设备替代吗?学校会被智能设备替代吗?时代的进步总会给教育发展出新题,我们要保持定力,守住底线。
党和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擘画,就是我们的思维底线。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不难发现:大科学时代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广播业、电视业、互联网产业,都曾经冲击教育行业,学校教育非但没有垮掉,反而让基础教育更有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这明确了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基层教育赋予新的力量。作为基础教育学校,必须认真落实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声音和要求,共赴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挑战。
2.社会变革助力教育新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影响,催生了新常态下教育新形态:线上线下+智能+教育。“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教育的新要求。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体;“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率的课堂变革,这些探索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坚持素养为先,育人为本,实现“人工智能+”课堂变革
课堂连接着学生与未来,是育人的主渠道。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纵深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社会格局改变,给课堂变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以教室为中心的场景互联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学校利用VR、AR、自然交互等技术,把社会层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室里就能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互动,拓展学生具身认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如在美术课“画恐龙-2线条表现”一课中,教师利用AR技术,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了恐龙的皮肤肌理。学生绘制出平面恐龙,扫描后生成独一无二的AR恐龙,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修改、扫描……生成自己心目中完美无缺的“高级定制”小恐龙。
课堂贯通数据可视化、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可视化,综合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效果评价,从而支持学生深度思考和交流互动,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和反思提升。
2.制定个性化学习,实现深度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数据作出调整,打造适合每一位孩子的教育。运动健康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让这一理想成为了现实。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还能提升学生实践的效率与深度。通过跨地域、跨时间、跨媒介的智能合作,形成各种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获得深度学习的体验。
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实现“人工智能+”教师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面对数字原生代的学生,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势在必行。
1.借助校本培训,精准提升微能力
学校重视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借助“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开展了“信息技术与亮彩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校本培训。学校组织教师通过远程网络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解读”等最新学习材料,提高认识站位;开展“希沃白板5交互式课件基础”的线上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面对丰富而复杂的教师信息化能力要求,基于校情、师情等因素,学校将教师信息能力分解形成若干具体的、易理解的微能力,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发展目标和应用实践情境,提高教师信息能力。
2.借助科研平台,赋能教师微创新
学校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东城区数字化资源学习平台”,建立“校本培训工作坊”,把日常的教研活动与教师“十四五继教”校本培训有机整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坚持应用驱动,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光彩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课程创新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不断对标对表,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光彩”课程。其中,“创·彩”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校创新实践的重要抓手。
结合2022年新课程方案的颁布,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光彩课程”发展策略,促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技与教育融合创新,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不断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构建良性教育发展生态。
坚持创新引领,高效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学校管理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提升学校日常运行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习惯养成方面:班级电子屏及时呈现学生一日生活的状况,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规范行为,养成好习惯;课堂管理方面: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问题诊断、即时反馈,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加精准、有效。
大数据的“精准定位”,为学校治理提供“精准服务”,人工智能时代的管理必将带来学校的“精准治理”。抓住时代机遇,我们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模式的改革,构建安全智慧快乐的校园。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催生了第四代工业革命,助推人类社会迈入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新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和深远的。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我们投身新时代的教育变革,争做“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