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将教育数字化转型确立为当下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2023年初,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要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教书育人效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服务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微观角度讲,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的应用普及到教学活动中,推动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及产品变革与创新。从宏观角度讲,教育数字化转型则是旨在通过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深度融合,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及数字化、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又称乡村教学点,是促进乡村振兴、供给义务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当前,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质量堪忧,如何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难题。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契机。
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學本位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手写识别、自动批改、大数据分析诊断、智能推送等流程,助力即考即阅,实时反馈评阅结果,为教师减负,辅助教师精准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
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研专业化。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有望从教研组织形式上打破学校的围墙,从教研的评价形式上对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更为精准的画像,以可视化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数据呈现,是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教师教研能力差距的一道良方。
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学习个性化。一方面,有效打破了“知识孤岛”带来的困境,促进了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并显著增强了学习者与资源的适配性,为个性化学习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技术赋能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样为课堂流媒体、在线教育、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显著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了学习者评价从“中医式诊断”向“西医式诊断”的转变。
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管理智能化。借助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与管理。从育人现实需求出发,搭建“三位一体”全环境育人平台,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育人工作,为学生成长画像,实现学生评价的智能化与过程化。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链接城镇和乡村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流通、共享,为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供资源保障。同时,有力地驱动数字化基础设施、优质课程资源等内容的建设,为缩小区域、校际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乡村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乡村教育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效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编 辑:卢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