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军民水乳交融的礼赞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选曲《这份恩情报不完》演唱笔记

2023-05-22 08:13张延岭
河北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沂蒙山咏叹调乐段

张延岭

(山东歌舞剧院歌剧团)

一、歌剧《沂蒙山》作品创作背景、故事梗概以及分析依据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山东出版集团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是近年来中国民族歌剧现象级的高峰之作。该剧作为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和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斩获“白玉兰”戏剧表演多个奖项以及2022年第13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大奖。由栾凯作曲,王晓岭、李文绪编剧,黄定山导演,以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沂蒙山为创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咏叹调(aria)最早起源于中国戏曲,从宋代到元末明初,逐渐形成带有器乐伴奏的、有节奏的歌唱形式。到了西方被加以改造,形成了歌剧、神剧或康塔塔等戏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咏叹调(aria)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同时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其作用就象戏剧中的“独白”,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刻画人物特征,渲染歌剧感染力。

二、歌剧《沂蒙山》赵团长的角色理解

赵团长是歌剧《沂蒙山》中的重要角色,八路军115师某团团长,是共产党八路军形象代表,是表现军民水乳交融的最重要的表现元素。赵团长出场并不多,但是在第六幕的戏份,却是用歌声升华了沂蒙人民义薄云天的大爱情怀,是颂扬军民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浓墨重彩...

三、歌剧《沂蒙山》咏叹调《这份恩情报不完》的歌词赏析

《这份恩情报不完》的歌词总体分为四段,从得知噩耗的悲怆到对事件的叙述感怀,再勾勒出沂蒙人民大爱的一帧帧和一幕幕,积聚的情感推动升华了子弟兵对大爱的歌颂,下面分段进行赏析:

第一段

泪水呀止不住,似那沂水流

心痛呀忍不住,滴血蒙山沟,大爱涌心头。

这段词首先承接了剧情带给赵团长喜与悲的多次冲击:本来洋溢着战役胜利的喜悦,却引入了对林生牺牲的缅怀,悲情中心中刚刚燃起自己有女儿的希望火花,却又被海棠牺牲儿子换取自己女儿的生命的噩耗所浇灭,这反复心潮的退涨势必比单纯的情绪酝酿更加有推波助澜的巨大力量,歌词的前两句从泪水到沂水形象上的巨大反差,由心痛到滴血的悲恸至极,由外至内,前后对仗,是灵魂的哭诉!另外情感设定与“由求辙”的半开口辙韵为歌词又带来些许压抑色彩,所以用声运字的复合状态需要歌者给予拿捏。

第二段

谁家父母不疼儿,哪个母亲不温柔

挑筋断脉的别离,谁能够,谁能够?

第二段歌词开始赵团长内心的独白,用词浅显平实,脉脉温情的画面在第三句迅速跳转到别离的痛惜,简洁直刺的情感落差开始烧灼自己的灵魂…

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别人的孩子

扯心揪肺的抉择,谁能够,谁能够?!

相同的句式重复是表现递进与强调,这是舍己求义的大爱,但这个抉择之苦何止于扯心揪肺?“谁能够”的再次设问已经是对所有听者的拷问。

第三段

那小车推出的辙印,那担架铺盖的衣袖

那乳汁救活的生命,那鞋垫绣过的春秋

如果说第二段歌词是对海棠舍子求义是对一个具体人物事迹概述、歌咏,那么第三段词就是磅礴的画卷:有磅礴的支前洪流,有对子弟兵救助,有勇于奉献的写照,有对前方最爱的支撑…

第四段

这份恩情报不完,高天苍茫热土厚!

第四段歌词是整个作品的抒情段落,点题的段落,军民一心,生死与共。人民是高天厚土,人民是子弟兵的生命源泉,人民对子弟兵的这份牺牲,这份奉献,这份恩德,是生生世世的血脉,是世世代代的咏颂!

四、咏叹调《这份恩情报不完》的音乐写作赏析

歌剧《沂蒙山》的整体音乐气质和创作手法,充分借鉴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创作模式,强调音乐的歌唱性、抒情性和戏剧性以及收放开阖等特点[1];《这份恩情报不完》唱段音域宽广,以大调式的音乐调性,不时隐现富于山东地方特色的音乐动机,歌词与音乐水乳交融,如泣如诉,时而跌宕起伏,时而绵延悠远、时而恢弘磅礴,极具戏剧张力,正因这首咏叹调,才饱满地塑造了歌剧中赵团长这个有勇有义的共产党八路军形象,推动整部歌剧升华出主题和情感高潮,是典型的西方歌剧咏叹调。

下面分段解析:

前奏:(谱例:1)一串雷鸣般的震音与连续的上行音阶揭示赵团长忽闻噩耗,如雷击顶,心潮涌动,不可抑己。

谱例1

第一乐段:这个乐段以歌词为依,共有五个乐句,音乐行腔还借鉴了中国北方民间哭唱的手法。音乐第一个乐句的音乐动机起在富于地方特色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在偏高声区的“羽”音上,一路下泻到“宫”音,然后上跳到“徵”音上延长推动,前奏所揭示的激烈情绪如泣如诉,使得音乐感受开口既高潮,将赵团长积聚的悲情喷薄而出,发展出的第二个乐句在更高的上方纯四度承起,以大调式的特征连绵宛转,流动的音型大开大阖落到音阶的中音上,强调和展示山河为之而泣的悲怆。第三个乐句有转折的意味,回到《沂蒙山小调》的第二个音乐动机,以伸展的方式连续到第四个乐句,第四乐句连续的重属到属音的推动,第五个乐句是“商”音到“宫”音的小终止,以大调式和宫调式的综合特征表达这个乐段的结束,音乐的情绪由此张弛转换,进入内心的独白。

首先,南皮位于京津冀第二圈层。南皮县距北京主城区250公里,距天津主城区160公里,以两大中心城市的主城区为极核,北京、天津市属郊县为第一圈层,南皮县处于接受中心辐射的外围第二圈层。

第二乐段:(谱例:2)音乐的律动转为平缓安宁的小间奏,《沂蒙山小调》的音乐动机宛若摇篮曲的风格。然后由赵团长口中描述了对宁静山村与温情脉脉的母爱的想象。在“商”音与“徵”音之间回荡的旋律却隐隐有不安与悲悯的情绪在酝酿。果然,第三个乐句情绪上的突转,音乐在“商”音向“徵”音的上行跳转用伤感的音调揭示了“挑筋断脉的别离”又迅速下行到低声区的“徵”音,在内心发出痛苦的设问:“谁能够?谁能够?”两次的重复加重了语气,触及灵魂的颤栗。第五个乐句向后是第一到第四乐句的重复,有分节歌的特点,但是结合歌词,我们发现,这是赵团长语气上更为强调在“我”的状态里,“扯心揪肺”的情感不只是对第三人称的叙述,还是第一人称下自我的拷问,最后一句“谁能够?”的音乐却是向中高声区的“徵”音伸展,三个重音记号同时敲向所有的受众,泣诉中带有颂扬,却又撕扯着不忍,如此复合的情绪在无形中也让所有人泪奔。

谱例2

第三乐段:(谱例:3)这个乐段按照歌词写作,共分为四个乐句,音乐在男高音的中高声区,还是运用《沂蒙山小调》的基本音乐动机,用大开大阖的固定音型和具有大调特征的曲式,结合具有中国音乐思维的起承转合句式反复推动发展,将我们的视线引向沂蒙精神的场景,一一呈现,再以大调式的属音上更加延长推动,明确地向更高一些的主音上倾向,激情即将如火山迸发。

谱例3

第四乐段:(谱例:4)这个乐段是咏叹调的抒情乐段,根据歌词的结构,呈现起承转合结构,结合典型的大调式特征和常规终止式,显得中规中矩。音乐承接上个乐段在属音上的推动力,音乐由高声区的主音开始以级进的方式直瀑而下,将”这份恩情报不完”的情感呈现得如泣如诉,后续乐句发展流畅大气,第二乐句在高声区稍许停顿貌似破坏了音乐的正常律动,却有泣不成声的表现效果,进而产生推进音乐情感的动力,乐句第一次结束在属音后又一次反复强调中结束在主音上,但是还远没有达到震撼人心的结果。

谱例4

第五乐段及尾声:(谱例:5)这个乐段是整首咏叹调的高潮段落,同时反复了第三乐段和第四乐段的音乐过程,但是在写作上辅加合唱的表现形式,丰富了音响的饱满度,音乐气质相较恢弘大气沉雄有力。

首先是合唱再现第三乐段,是戏剧化场景再现,为咏叹调推向高潮提供了更加饱满的音响推动力!然后第四乐段抒情再现,与伴唱声部交织缠绕,更觉饱满厚实的烘托下,将“高天苍茫”的歌意推向高声区,完成第一次男高音的技术呈现和情感抒发,而后的小结尾,反复将歌词用迥异的高亢再一次强调,完成男高音英雄式的第二次技术呈现,用江河奔流与惊天泣神的气魄从角色完成了歌剧中对沂蒙精神的第一次咏颂。

谱例5

五、咏叹调《这份恩情报不完》的声乐演唱技术性以及情感表达层次的分析与实践经验

咏叹调《这份恩情报不完》是整部歌剧情感凝聚爆发的一个重心,其结构严谨,气势宏大,起伏跌宕,抒情性与戏剧性的表达复杂且强烈浓郁,是一首高难度作品。

第一个乐段:前面说过,作品开口既高潮,是悲情的迸发。第一个乐句,写在e2上的“泪”字,要使用硬起声的方式,既要让观众感受到喷薄而出,还需要在技术上把控其干净从容和稳定,乐句流动到保持音要求气息支持流畅,稳定,同时做好第二乐句的预置。第二乐句高音区的g2的“似”字却是闭口音,有相当的技术难度,要求气息稳定下的鼻咽部肌群积极兴奋,在控制中表达“泣诉”的情感,前两句下行音阶的乐句都要保持张力,不能懈怠。第三乐句在中声区是mp的力度上充分酝酿,大六度的跳跃保持机能的稳定性,最后一字四拍保持音要有克制的伸展,不可过于饱满[2]。第四句的演唱是第三句的递进和强调,要适度推动给最后一个乐句则在p的力度上走向内心的抒怀,这个乐段要整体保持气力支撑且赋予情感涌动,咬字归韵要润泽准确且有开阔性,在歌声层面以塑造角色气度。

第二个乐段:这个乐段音域稍低,要注重“说唱”的演绎,行腔上如线似牵,意随连绵,着力细腻的线条复合进赵团长柔和情绪。整体更多使用p-mp的力度范围,从第一乐段张的状态中松弛下来,走向内心的独白,还要保障声音清晰的伸展与传递,形成乐段之间的情感对比,彰显演唱能力。不过四次出现的设问句“谁能够?”,要有渐进层次,有推动,有强调,有感染。

第三乐段:这个乐段从第二乐段衍展出来,偏中高声区,力度上也有增强的要求,需要演员适度调整表演心理与肌体上的兴奋度,第一乐句要有伸展和广阔的表达效果,第二乐句要技术上从强到弱的收敛感,第三乐句表达此情此景的动容,第四乐句呈现军民相拥的大爱,在起承转合的过程里,呈现出电影语言(montage)蒙太奇式的画面感,唱出波澜壮阔的伟大人民战争,唱出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主要回旋在中声区,技术的分析不再赘述。

第四乐段:音乐分析里说过,这个乐段的演唱是从上个乐段的属音上延长推动起来的音乐情绪在高声区抒发,这就要求在g2上的“这”字必须有ff力度,稳定自信硬朗的强起,气息的准备和鼻咽腔张力要充分而不过分,下行的行腔稍带哭腔的特征,我认为先不要特意去强调,要控住音乐的线条,宛若拉住受众的心弦,不能松懈。第二个乐句在律动上根据作曲家的意图拉开,营造泣不成声的表现效果,并为后续乐句积聚动力,在此还要提出,咏叹调中的大量附点四分音符的写作不仅仅是时值上延长,而应充分表现出律动力量。第三第四乐句在跌宕起伏的进行过程,要非常强调气息的流动,这是声音流动的保障,也是情感积聚的基础。第五个乐句在中低声区,在内心的叨念中感染共情,并推动音乐再现下一组,用合唱展现的蒙太奇。

第五乐段:这个乐段的前半段是用合唱再现的第三个乐段,更加弘大的气魄为赵团长提供了大抒情的铺垫。然后再现了音乐的第四乐段,音乐的再现意味着强调,演唱应当在用声、情感、表演等诸多元素上的饱满度要体现超越,若雷鸣,如山崩,似泣血,但还要保障从容的音乐性。两次技术性的高音是情感爆发的高潮点,需要求一潮高过一潮,这两个乐句要反复锻炼,机能要达成技术要求,做到激情,自如还圆润,心理上要更具歌唱的积极性和兴奋度,昂扬的临场状态既是完成演唱的保障,形态上也是在塑造好八路军形象。

六、咏叹调《这份恩情报不完》的舞台艺术形象塑造的实践经验小结

赵团长是歌剧《沂蒙山》里共产党八路军的形象代表,是军民水乳交融的诠释者,举手投足都应当稳健大气,英武豪迈而不失睿智,在咏叹调《这份恩情报不完》里虽然是激情澎湃,悲泣交加,但也应当举止有度、反复练习、形态定位、拿捏准确,是演绎这首咏叹调乃至塑造整个角色形象的基调。

根据导演的调度,在这首作品里第一乐段,赵团长占据舞台的中心位置,但不是固化在此处,从前奏到起唱伊始到前冲站位,再到蒙山沂水的肢体表达,都是对词对乐对角色对情感的浑然一体,要精确把握[3]。

第二个乐段是对往昔的设定和内心感受的独白,赵团长要走向意向的故事里,在“谁能够?”的设问里,有灵魂的自我拷问,有外现式的与受众的互动,更加具有戏剧感染力。

第三个乐段的蒙太奇里,赵团长要把整个舞台乃至整个剧场揽在胸怀里,与灯效背景诸多舞台元素一起营造视像的波澜壮阔,传递出强烈的感染信息来积淀即将爆发的抒情吁意。

第四段落的唱与演要浑然一体,引发受众的情感代入,挥洒间要拂动观众的心弦。

第五乐段的合唱中,赵团长有一个大调度,形体表演将舞台外化为壮阔辽远的蒙山沂水,升华为沂蒙精神的壮丽图景,第二次在舞台正中央的突冲到最前区,以形体的势能和高亢的泣诉再次激发受众已然临界的神经,将戏剧的魅力和感染力淋漓传达,以升华到咏叹调所期许的艺术冲击力。

舞台艺术的魅力在于以真挚感人的故事,纵贯一体的精神风貌和恰如其分的表演来激发受众的情感体验,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塑造人民的精神家园。歌剧《沂蒙山》所展现的崇高品格和艺术追求,给人激昂奋进的力量,极大地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不愧为当代中国民族歌剧经典之作。

猜你喜欢
沂蒙山咏叹调乐段
沂蒙山小调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人生咏叹调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
老李的咏叹调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非常规”曲式类型
——以乐段范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