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飞 叶 婷 田 方 王 宁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9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改革发展任务。这一任务的落实关键在于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完善,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2]。从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1-2]。
本文以“双高计划”国家级高水平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例,针对无人机产业链中的岗位群,探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群进行人才培养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重要依据和标准,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就业面向、培养规格、毕业标准、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构建等内容,因此,确定专业群所面向特定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首要任务[3]。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在分析无人机产业链岗位群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基础上,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化专业课程+平台化拓展课程”的组合型、多元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课岗对接、课证融通”的专业群“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整体提升专业群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对接无人机产业链条和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主要对应产业链中下游,辅助支撑无人机产业上游链环,覆盖无人机制造类、装调类、操控类、作业类和保障类岗位群,满足无人机产业对人才、技术和服务的多样性需求(如图1 所示)。
图1 专业群与产业链映射图
专业群形成了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为核心,机电一体化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和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为辅助支撑的架构,合力为无人机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涉及装备调试、操控技术和应用领域,对应装调、操控、作业岗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设备运行、系统控制、通信导航、故障诊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对应装调、操控、保障岗位,两个专业为无人机装备及任务载荷作业的关键岗位提供技术支撑。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保障无人机及通用航空装备作业前后安全运行及装备改装,对应保障与装调岗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主要对应无人机测绘领域作业岗位,助力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多元化发展。
专业群主要面向无人机、航空制造、通用航空、新兴地理信息等相关行业及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培养思想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专业综合素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无人机及通用航空器相关机电设备的装配、调试、操作、行业应用服务、设备保障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无人机及通用航空装备任务载荷作业前装备安装、调试、飞行计划申请,作业中装备操控、性能监测、信息处理,作业后装备维护、保障、数据处理,装备改装等综合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落实“立德树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设国家级“样板支部”,以项目和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劳动模范进课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尊重和热爱劳动,指引学生养成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2.深化“三融战略”,服务产业、国防、区域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与成都纵横、大疆创新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培养。深化军民融合,实施定向士官分段式培养模式,加强对退役军人、民兵、预备役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培养,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校地融合,依托陕西航空职教集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双方共同修订课程标准、共建实训基地,教师定期赴企业顶岗实践,推动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深化“双元培养”,推进“现代学徒制”
依托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行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学习、双导师授课、双场所教学、双标准评价,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从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两个维度出发,将无人机行业服务等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按照“岗位分工—任务分解—理论分析—素质融合”四个步骤,从目标、知识、技能、工具、方法五个方面转化为教学任务,融入课堂教学。
对接无人机行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按照从基础到综合、从单一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训练项目,重构基于职业能力成长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积极参与制定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等4 项教学标准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工作,根据学历教育和培训的不同特点,在“育训”融合的过程中,按照“分段”“分类”“分层”的“三分”能力递进模式,在培养过程中融入“X”证书内容。同时,建设行业应用项目案例库,创建知识、技能“培训包”,形成“岗课赛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 所示),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即上岗。
图2 专业群“岗课赛证”课程体系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专业群实施“名师引领”计划,推行骨干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高水平“导师”的传、帮、带,从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研究、育人”五个维度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企业顶岗实践、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等多种途径,有效提升专业综合技能,教师能力提升路径(如图3 所示)。
图3 教师实践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进修学历、企业实践、技术研究和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为教学团队进行指导等形式,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4-5]。
从岗位出发,以能力为本,对接行业新标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材结构形式。校企“双元”开发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信息化教材。校企联合开发无人机原理验证、模拟飞行、任务载荷、维护保障等方面的VR/AR 教学资源,依托教学资源库、MOOC 学院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丰富网络课程教学,服务学生自主、泛在式学习。同时,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广泛开展现(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下岗工人等的继续教育工作。
围绕无人机装调、操控、作业、保障等岗位群,按照“产教融合、技术领先、智能管理”的原则,整合现有实训资源,校企共建“通用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无人机飞行训练、应用服务和检测维护实践中心,开展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技服务与生产运营。同时,依托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工卡制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使实训基地硬件设备能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实训基地成为集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6]。
高水平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同育人、分层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以“以产促教、以教引产、产教融合”为实施路径,完善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坚持“精准对接、因材施教、分层培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课岗对接、课证融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核心任务,系统梳理无人机产业链岗位群能力关键要素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并将其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过程,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融通,进一步完善“课岗赛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是聚焦“三教改革”,提升育人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时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课堂形态,并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与评价全过程;对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航空报国、改革创新等思政元素,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材形式;内培外引、德技并修,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