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视域下小郁竹艺的价值转变研究

2023-05-21 11:18王明佳陈建都
美与时代·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

王明佳 陈建都

摘  要:小郁竹艺价值的转变是“郁匠”与“环境”在不同时代下互动的产物,它的转变受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运用艺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在调研过程中,采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对小郁竹艺的演变和价值进行研究,揭示了小郁竹艺价值从以实用性为主到以艺术性和文化性为主的转变的现象和原因,表明手工艺的价值主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所不同,价值的凸显与暗淡体现了手工艺的兴衰。在后工业化社会,小郁竹艺需做出适当转型,通过设计创新、运用现代设计语言,满足当代消费者的艺术和文化需求,从而提高经济价值,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郁竹艺;价值转变;艺术人类学;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肇庆学院校级科研基金“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传统手工艺价值研究”(504/2021011819)研究成果。

小郁竹艺是湖南省益阳市的传统手工艺,也是湖湘大地特有的工艺,至今已上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益阳林业发展史》记载:“唐宋时期,益阳小郁竹艺和水竹凉席就已驰名中外,形成了浓厚的竹文化。”[1]《益阳县志》记载:明初小郁竹艺成为益阳主要行业,手工作坊遍布城区大街小巷,年产量在十万件以上[2]。“小”,指材料和尺寸上,采用直径不超过 5cm的麻竹来制作家具和家居用品。“郁”为当地方言,指将竹材火烤受热,使其纤维软化,在外力作用下使之弯曲、塑形,制成所需构件,是小郁竹器的核心和精髓工艺[3]。“郁”也是小郁竹艺的核心工艺,包括郁弯、郁架和竹枝压花等特色工艺,是工业化生产难以替代的工艺。小郁竹艺指的是郁匠以麻竹和毛竹为材,经取材、备料、郁弯、郁架、装配、装饰等五、六十道工序制作品类丰富的工艺,以满足不同时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实用、艺术、文化、经济等价值。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小郁竹艺的主体价值也随着发生变化,体现了手工艺价值与时代背景和时代需求的关系。因此,手工艺也应根据当代社会背景和消费者需求进行适当转型,以促进传承和发展。任何艺术都包含有技艺, 对技艺认识的角度也是多样性的[4]。本文采用艺术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传统小郁竹艺及其价值的演变,将小郁竹艺置于当地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时代环境之中,研究它在不同时代变迁下的工艺、产品、装饰和价值的变化[5]。进而,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和时代需求,考察小郁竹艺发展现状,探索小郁竹艺的转型发展方向,以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振兴。

一、农业社会背景下的发展

(一)实用价值

根据访谈和文献资料得出,小郁竹艺产生发展的背景是农业社会,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是主要的经济模式,手工生产的竹艺与这一社会背景相适应。当时社会生活水平总体不高,人们的需求主要是实用性的生活用具。益阳的安化县和桃江县竹类资源丰富,能为小郁竹艺提供物质材料基础,其中安化县竹类资源的特点是盛产麻竹,且强度高、肉壁厚、耐用性好,是小郁竹艺的主要用材;桃江县则是盛产毛竹,能够用于制作小郁竹器的零部件。在运输渠道上,资江河流经益阳,益阳位于资江河下游,竹材经资江河从安化和桃江等地运送而来,又能经资江河销售到武汉、南京等地,这为小郁竹艺原材料的获取、材料防虫处理和竹器销售提供了一条天然水道。优质易得的材料资源、便利的运输渠道和人们的物质性需求为小郁竹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个时期,郁匠(指从事这项工艺的工匠)依托于益阳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社会需求,探索和发展了小郁竹艺。郁匠以当地盛产的麻竹和毛竹为材料,运用小郁竹艺制作了四方凳、靠背椅、四方桌、书架等日用家具,辅以花格工艺制作不同图案配件,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实用型产品的需求。

(二)经济价值

郁匠以竹子为材料,运用小郁竹艺,将竹子制作成满足日常物质性需求的家具,符合农业社会背景下消费者的实用性需求。与木家具相比,竹制品价格较低,被当地人所重视。因此,竹器逐渐流传,市场也越来越大。小郁竹艺作为谋生方式,能为郁匠带来一定收入,加上就业选择少,小郁竹艺吸引到了较多的人学艺,使得小郁竹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工业社会初期发展鼎盛

(一)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兼具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扶持手工业生产,扩大外销。政府的扶持促进了小郁竹艺在1960至1970年代发展至鼎盛,体现在郁匠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增加收益、提高制作效率和产品档次,积极主动地研究并制作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以及建立新的组织模式和新的销售模式,使得小郁工艺更加精进、竹器的功能更加丰富、档次增强、生产效率极大提高,颇具规模,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在工业社会初期,工业化发展程度不高,手工业制品仍然具有很大市场。1955年左右,政府二轻局将郁匠家庭手工作坊进行集体化改造,成立了“益阳竹器厂”,同时减免税收,至少有七八十位郁匠加入了该竹艺厂。为了提高竹器档次和制作功效,在部门设置上,该竹器厂由技术革新部门、备料车间、成品制作车间、设计部门、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组成。其中,技术革新部门主要负责研发车节机、销钉机、压片机等设备供备料车间使用,压片、竹钉和竹面等半成品被批量化生产,提高了制作效率;备料车间负责批量化生产压片、竹钉、竹面等零部件供成品制作车间的郁匠师傅领用,以提高制作效率;设计部门负责研究新工艺和新产品,以提高产品档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管产品质量、材料等工作;制作的竹器由销售部门统一销售。这一分工模式,使郁匠能更专注于工艺和竹器的研发、制作,精进和丰富了工艺和竹器的功能、种类、样式。

在工艺革新上,从对国家手工艺大师刘宗凡师傅的访谈中了解到,在国家政策和经济驱动的影响下,为提升竹器档次、增加产值,益阳传统竹艺厂曾派出刘大师等人外出学习新技术。在这一时期,发明了四大新工艺,分别为翻簧工艺、硝酸着色、竹青贴面和竹枝压花,丰富了小郁竹艺工序,提高了小郁竹器档次和艺术价值。翻簧工艺和竹青贴面体现在对小郁家具“面板”等部位的改进,使面板部位更加精细化和工藝化。硝酸着色工艺体现在对竹材颜色的改进,经过这项工艺处理,小郁竹器能出现古色古香的色感,同时兼具稳固耐用性。传统的花格工艺是榫接而成,上手难、工艺复杂、费劲大,竹枝压花工艺指的是将竹枝火烤受热弯曲成形,根据实际用途可制作成各种图案,如兰草花、凤凰尾、喇叭花、双耳形等,简化了花格工艺的制作流程和难度。这项工艺的出现使小郁竹艺的装饰图案更具民俗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项工艺。

(二)远销国外的经济价值

工业化初期,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支持下,为增加创收、赚取外汇,郁匠自主研发了具有新工艺、新功能、新形制、新装饰的竹器,如灯具、小儿拖车、洗脸架、屏风、衣架、活动桌椅等,并且出现了更为精致、美观的高档家具。益阳竹器厂的创办和创收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也吸引了安化、羊角塘、大桥等周边县区成立自己的竹器厂,每个厂职工近百人,产品也曾出口[6]。多家竹器厂成立,小郁制品远销国外,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从业者众,体现了郁匠和小郁制品对这一时期的生产属性、社会需求、国家政策的适应性。

三、工业化社会下走向衰退——实用、艺术、经济价值没落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机器生产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严重冲击了手工制作的小郁竹器,实用性价值的小郁工艺难以与大批量工业化产品相竞争。因此,很多郁匠难以应对市场规律的挑战,改行它业,寻求其它谋生方式。加之,小郁工艺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地域封闭性,这也意味着传承范围的限制。直至20世纪70年代,小郁工艺的传承范围仍被限定在益阳本地及其周边地区,导致郁匠群体很难扩大,工艺不能传播到其它竹产地。由于小郁竹艺工艺复杂、难度高、经济效益低,没有年轻一代来学习这项工艺,导致青黄不接。

小郁竹艺在工业社会背景下走向衰退,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家发展重心转移,对益阳竹艺厂不再提供外贸补贴。另一方面是小郁工艺本体的手工生产属性和机会成本高,使得小郁制品在价格上难以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竞争,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再占有市场优势,甚至处于市场弱势。诸多原因导致竹器厂的产值和经济效益变低,小郁经济价值大大减少,竹器厂陆续倒闭,小郁竹艺只能重回到个体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如果不是因为少数郁匠的坚守和国家21世纪后的市场介入和扶持,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小郁竹艺很快便会走向消亡。

四、后工业社会下维持现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21世纪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话语体系和相关情景系统的营造下[7],如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振兴手工艺、非遗、绿色可持续、文旅结合、非遗进校园等,具有文化性、实用性、艺术性、环保性的小郁竹艺在被列入非遗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小郁竹艺在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12年被选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小郁竹艺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价值。

根据实地调研得出,这些年来,出于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手工艺的认可与重视,小郁竹艺具有一定的小众市场。由于制作工序复杂繁多,手工制作成本高,小郁竹器已然作为一种艺术性、文化性产品被销售和购买,而非普通的实用性产品。在政府的扶持下,小郁竹艺非遗传承人危禄绵建立了小郁竹艺传习所,一方面作为自己的制作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小郁竹艺的展厅,同时还是非遗工艺的学习和体验之处。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由于国家的介入和扶持,以及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小郁竹艺以非遗手工艺的形式由非遗传承人在传承。如今,虽然小郁竹艺已具有小众市场,社会关注度也有了很多提升,但由于小郁竹艺工序繁多复杂,经济效益低,仍没有年轻一代学习这门工艺,只有几位中老年匠人在从事小郁竹器制作,大部分郁匠都认为小郁竹艺只能维持。

五、社会变迁与小郁竹艺价值的关系

小郁竹艺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离不开社会环境和需求对它进行的主观能动性的调整。小郁竹艺的发展和兴旺,表明了小郁竹艺直接满足了当时消费者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需求以及郁匠谋生的经濟需求;小郁竹艺的衰退,表明了在社会变迁下,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没落与经济效益的降低。小郁竹艺的得以维持,体现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弥补在后工业社会下消费者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艺术性产品的需求,但离不开国家话语的介入和营造。由此可见,小郁竹艺的价值在不同时代下,由于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消费者需求、科学技术等的变化,它的价值的主体性也会不同,如农业时代下的实用价值为主体并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工业社会初期的实用和艺术价值为主体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工业社会下诸多价值的没落小郁竹艺也因此走向衰退;后工业社会下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主体使得小郁竹艺得以维持。

六、小郁竹艺在后工业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在后工业社会,在非遗、振兴传统手工艺、文化自信、可持续发展等政策的影响下,在工业化批量化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下,消费者对具有精神文化内涵、艺术性、个性化、环保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也追求服务体验感。社会变迁直接影响到手工艺的兴衰,但是手工艺的存在也能弥补时代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在此背景下,历史悠久、取材自然、颇具特色的小郁竹艺制品具有了小众市场,但由于工艺繁多复杂、做工费时长、售价比同类型功能产品价格高,难以与工业化批量化同类型产品竞争等因素,小郁竹器的受众只能定位在对艺术性和文化性产品有需求的消费者,这也体现了小郁竹器从农业社会时期的实用型产品到后工业社会的艺术性产品的转变。

目前正在从事小郁竹艺的郁匠不超过10人,且几乎都已年老,最年轻的也已50岁有余。郁匠普遍都是年少就开始学艺,对现代设计知识和消费者的审美认知了解不足,竹器形制传统老旧、形制单一、设计专业化程度较低,与中高端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具有一定差异,没有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对小郁竹艺做出相适应的外延转变, 小郁竹艺的发展仍是步履维艰[8]。将传统小郁竹艺审美生产及艺术语言进行转化,与新时代审美需求相结合[9],有利于提高竹器附加值,满足21世纪消费和审美语境下消费者的需求。由于郁匠设计知识的局限性和非系统性,设计介入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设计师与郁匠合作进行设计创新,能够使小郁竹艺制品的审美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对艺术性、文化性的需求。

小郁竹艺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中,它的工艺、功能、形制和装饰被发明或消亡,但它的“郁弯”工艺却是一直不变的,包括郁架和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竹枝压花工艺。这三项核心工艺都是由经验丰富的郁匠利用自然的圆竹,通过将圆竹火烤受热、用力使之弯曲成所需形式以制成零部件,进而制成具有不同功能和形制的竹器。由于自然生长的圆竹尺寸不规则,并且火烤圆竹时需要郁匠通过手用力使之弯曲成形,这些必须要郁匠眼、手、脑合一、运用经验才能实现,难以用标准化的生产来制作这一部分,因此,这三项工艺是工业化生产无法代替的,这也体现了小郁竹艺价值的独特性。以“郁弯”工艺为核心的设计创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既能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作为该工艺的标志性艺术符号,体现工艺的特色和独特价值。同时,在体验经济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消费者不仅追求有形的物质产品,而且还追求服务和体验消费[10]。将文化、旅游和体验结合,进行以工艺和文化体验的服务设计创新,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和体验的精神需求,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还能促进小郁竹艺的传播。

七、结语

综上,小郁竹艺价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体现了它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在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下以及小众市场的需求,尽管小郁竹艺手工式的生产方式难以与机械化批量生产的产品相竞争,但小郁竹艺独特的艺术、文化、实用、工艺和环保使其能匹配消费者对文化性、艺术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以当代消费者的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进行适当的设计转型,一定能够带来经济价值,从而促进小郁竹艺及其价值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如何将手工艺转型以适应这类消费者的需求则是其能否活态发展的关键。而设计介入和创新则能够促进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和當代转型。通过设计师与郁匠合作,对以“郁弯”工艺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和以工艺、文化为依托的服务体验设计进行创新,激活小郁竹艺,有助于小郁竹艺的当代转型,促进其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创新的前提是对手工艺价值的研究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共益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益阳市林业局党组,编.益阳林业发展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益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益阳县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3]王明佳. 基于事理学的小郁竹器当代适用性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9.

[4]方李莉.技艺传承与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7-109.

[5]汪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视野下的艺术人类学理论[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6):66-71.

[6]危禄绵,危玉安. 益阳小郁竹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7]安丽哲,张岳.话语与制度:潍坊风筝的保护与传承[J].民族艺术,2020(2):89-95.

[8]王明佳,方海,钟畅.益阳小郁坐具的发展与当代适用性研究[J].装饰,2018(12):109-111.

[9]谢旭斌,赵倩巍.手工艺与民族文化复兴——方李莉民族文化复兴观刍议[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5):94-101

[10]刘铁生,刘玉寒.“文旅融合”背景下小郁竹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30):166-167.

作者简介:

王明佳,硕士,肇庆学院中德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传统手工艺。

陈建都,硕士,肇庆学院中德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
探究我国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集中采购
论我国股东表决排除制度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