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源 罗兰兰
[摘 要] 幼儿园区域规划与材料是重要的结构性质量要素,为深入探讨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本研究对来自我国5个省(自治区)90所幼儿园的270个班级及其1 620名幼儿进行了观察评估和测评。对所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发展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是通过心理氛围的部分中介作用可以影响幼儿数学和情感与社会性发展,通过课程实施的部分中介作用可以影响幼儿语言、数学及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此外,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中还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且这种链式中介效应在幼儿数学发展上最强,其次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后是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本研究证实了区域规划与材料是幼儿园推进有效教学的基础,其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需要通过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等过程性质量要素来实现。幼儿园应重视区域规划与材料的高质量创设,为幼儿构建具有支持性与互动性的室内物理环境;应加强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质量建设,推动幼儿与物理环境的有效互动,为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提供平衡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 区域规划与材料;心理氛围;课程实施;幼儿发展
一、问题提出
幼儿与环境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1]当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各种游戏区域,并投放了游戏材料。在理想状态下,“如果这些区域布置得当,并辅以有效的管理体系,教室环境本身就在进行大量的‘教学活动”。[2]已有研究也发现,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弱预测效应;[3]幼儿园区域规划与材料投放及使用与幼儿的发展存在线性和非线性关联。[4]然而,这种动态的复杂互动是如何进行的?教师应如何有效利用教室空间与活动材料来组织教学?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显得不足。本研究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并寻找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的重要变量,以为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研究中,区域规划与材料指的是班级中各类游戏活动区域的规划与设置、活动材料的提供与维护。已有研究表明,规划良好的环境会吸引幼儿,而杂乱无章或过于开放的环境则会增加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和攻击行为。[5]因而,为幼儿计划和安排游戏环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游戏空间的合理规划和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使用。[6]只有在一个既提供了探索和选择的机会又包含了许多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中,幼儿的游戏兴趣与需要才有可能得到满足。[7]虽然目前少有研究证实游戏材料与幼儿发展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8]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9]还有研究证实,区域规划和材料投放及使用与幼儿的情感、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且在前者的质量达到5.0分的良好阈值及以上时,这种关系最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幼儿园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的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随着对幼儿教育的深入探讨,教育质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已有学者提出的质量模型,区域规划与材料属于班级结构性质量要素。[10]已有研究表明,结构性质量不能直接对幼儿发展产生作用,只有过程性质量要素才是直接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要素,不过结构性质量可以调节过程性质量,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11][12]师幼互动质量被认为是关键的过程性质量要素,对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性等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13][14]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业成绩。[15]而不同的师幼互动会引起不同的心理氛围,鉴于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具有预测作用,所以本研究提出假设2:心理氛围是区域规划与材料影响幼儿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中介变量。此外,课程质量也是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过程性质量要素。已有研究发现,游戏材料是否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影响,取决于教师的课程实施。[16]教师通过提供每個幼儿所需的活动,激发、指导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17]这个过程正是课程实施的过程。本研究由此提出假设3:课程实施是区域规划与材料影响幼儿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另一重要中介变量。
已有研究还表明,班级的空间设施与材料和课程方案直接影响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班级师幼互动质量又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课程质量评价应重点关注教师利用结构性质量要素(如设施、材料),通过有效的教学和活动设计(课程实施),完成有效教学(即高质量的师幼互动)的过程,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18]这种关系说明区域规划与材料与心理氛围存在联系,心理氛围与课程实施存在联系,课程实施与幼儿发展存在联系,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综上,本研究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西、陕西、吉林、江苏、浙江5个省(自治区)的市区、城郊和县镇分别抽取不同办园性质、不同办园等级的幼儿园共计90所,其中公办园55所,民办园35所;城市园57所,农村园33所。然后,本研究从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小、中、大班各1个,共计270个班级进行环境质量和课程质量的观察评估。最后,本研究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6名幼儿(3名男孩和3名女孩)进行幼儿早期发展评估,幼儿年龄在2~7岁之间,其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 500~20 000元之间。在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数据之后,最终实际参与语言测评的幼儿1 592名,有效率为98.27%;实际参与数学测评的幼儿1 525名,有效率为94.14%;实际参与情感与社会性测评的幼儿1 567名,有效率为96.73%。
(二)研究工具
1. 幼儿园区域规划与材料、心理氛围、课程实施测评工具。
本研究中,区域规划与材料、心理氛围、课程实施3个变量的测量分别采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研制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环境支持”领域的“区域规划与材料”项目、“心理氛围”项目,“课程促进”领域的“课程实施”项目进行。该标准采取李克特7点评分法:1分、3分、5分、7分分别表示不适宜、合格、良好、优良。经检验,该标准总体内部一致性达到较高水平(系数为0.926),各个领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54至0.934之间。[19]
2. 幼儿发展测评工具。
本研究对幼儿的语言测评采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修订版-甲式)》(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ion,PPVTR);[20]对幼儿的数学测评采用《基于研究的早期数学测验-简洁版》(Researchbased Early Mathematics AssessmentShort Form,REMASF);[21]对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测评采用《儿童情感与社会性个别测试》。[22]其中,PPVTR采用0-1计分方式,幼儿回答正确计为1分,回答错误计为0分。已有研究显示REMASF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测评。幼儿在此测评中回答正确计为1分,回答错误或没有作答计为0分。[23][24]《儿童情感与社会性个别测试》依据幼儿的回答赋分,幼儿的回答若为中性赋1分,若为积极赋2分,若为消极赋0分。
(三)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避免出现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法对研究中的各类变量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采用未经旋转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到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其中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40.128%。虽然一般以40%作为临界值,但是也有研究将50%作为标准。[25]同时,也有学者指出Harman单因子法受各测量变量α系数的影响较为严重。当α系数介于0.97~0.99时,共同方法变异仅10%时就会被检出共同方法偏差;当α系数介于0.77至0.80时,共同方法变异需达90%才有可能被检出共同方法偏差。[26]因此,为了进一步确认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本研究采用CFA检验对研究中的各类变量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设定公因数为1,拟合指标显示RMSEA=0.323,TLI=0.226,SRMR=0.073,模型拟合不佳,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四)研究过程
在对班级环境与课程质量进行正式评估前,本研究为评估人员提供了评分标准和评分操作手册,并对评估人员进行了统一的、严格的测评培训。正式测评时,评估人员两人一组,各自独立评分,待测评结束后两人再讨论,给出最后的测评结果。每所幼儿园的测评时间一般从早上8:00至下午4:00。在本研究中,评估人员之间的评分一致性为0.819~0.986,达到了可接受水平。
在对幼儿进行正式测评前,本研究取得了所有参评幼儿父母的书面同意,并同样对测评人员进行了统一的、严格的测评培训,要求其严格按照测评指导语和流程施测。正式测评安排在幼儿园班级质量测评的当日进行,由测评人员在幼儿园对抽样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测评。每项测评平均耗时10~20分钟,一名幼儿参与测评的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如果幼儿在测评过程中出现疲劳、注意力下降等情况,测评人员会让幼儿适当休息后再继续。
(五)数据处理
本研采用SPSS 22.0和Mplus 8.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幼儿园区域规划与材料、心理氛围、课程实施、幼儿发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幼儿园区域规划与材料、课程实施与幼儿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均呈现显著正相关。
(二)区域规划与材料、心理氛围、课程实施和幼儿语言的关系检验
1. 相关结构模型拟合优度与路径系数检验。
本研究以区域规划与材料为自变量,以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为中介变量,以幼儿语言为因变量,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数为RMSEA=0.000,CFI=1,TLI=1,SPMR=0.000,模型拟合良好。从该结构方程模型可知,只有课程实施(KC)对幼儿语言(YY)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1.762,P<0.05),区域规划与材料(QY)、心理氛围(XL)不能直接预测幼儿语言发展(β=1.169,P>0.05;β=1.075,P>0.05)。这表明就幼儿语言发展来说,假设1和假设2不成立,假设3成立。此外,如表2所示,在本研究中,不论幼儿发展领域,区域规划与材料(QY)对心理氛围(XL)、课程实施(KC)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569,P<0.001;β=0.450,P<0.001),心理氛围(XL)对课程实施(KC)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461,P<0.001)。
2. 相关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Bootstrap程序方法(重复次数值设为1 000)对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语言之间的间接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心理氛围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语言之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612,95%置信区间为[-0.332,1.541],包含0,P>0.05,这说明其中介效应不显著;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语言之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792,95%置信区间为[0.065,1.640],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中介效应显著;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语言之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462,95%置信区间为[0.047,0.952],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就幼儿语言发展来说,这也就进一步证明了假设2不成立,假设3和假设4成立。从表3可知,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语言之间的总间接效应值为1.866,总效应值为3.035,总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61.48%,这说明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中有61.48%是通过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起作用的。
(三)区域规划与材料、心理氛围、课程实施和幼儿数学的关系检验
1. 相关结构模型拟合优度与路径系数检验。
本研究以区域规划与材料为自变量,以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为中介变量,以幼儿数学为因变量,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数为RMSEA=0.000,CFI=1,TLI=1,SPMR=0.000,模型拟合良好。从该结构方程模型可知,区域规划与材料(QY)对幼儿数学(SX)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但是作用不显著(β=0.020,P>0.05),这表明区域规划与材料并不能直接预测幼儿数学发展;心理氛围(XL)和课程实施(KC)对幼儿数学(SX)分别具有显著正向和负向预测作用(β=2.560,P<0.05;β=-1.206,P<0.01)。從表4可知,就幼儿数学发展来说,假设1不成立,假设2和假设3成立。
2. 相关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Bootstrap程序方法(重复次数值设为1 000)对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数学之间的间接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心理氛围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数学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1.456,95%置信区间为[1.069,1.888],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中介效应显著;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数学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543,95%置信区间为[-0.871,-0.182],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中介效应显著;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数学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316,95%置信区间为[-0.510,-0.105],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可见,就幼儿数学发展来说,假设2、假设3和假设4均成立。总体来看,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数学之间的总间接效应值为0.598,总效应值为0.617,总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96.92%,这说明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数学发展的影响中有96.92%是通过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起作用的。
(四)区域规划与材料、心理氛围、课程实施和幼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关系检验
1. 相关结构模型拟合优度与路径系数检验。
本研究以区域规划与材料为自变量,以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为中介变量,以幼儿情感与社会性为因变量,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图4所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数为RMSEA=0.000,CFI=1,TLI=1,SPMR=0.000,模型拟合良好。从该结构方程模型可知,区域规划与材料(QY)、心理氛围(XL)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QG)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825,P<0.01;β=1.847,P<0.001);课程实施(KC)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QG)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853,P<0.01)。从表6可知,就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来说,假设1、假设2和假设3均成立。
2. 相关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Bootstrap程序方法(重复次数值设为1 000)对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情感与社会性之间的间接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心理氛围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情感与社会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1.051,95%置信区间为[0.734,1.414],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中介效应显著;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情感与社会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384,95%置信区间为[-0.631,-0.114],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中介效应显著;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情感与社会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23,95%置信区间为[-0.377,-0.070],不包含0,P<0.05,这说明其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可见,就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来说,假设2、假设3和假设4均成立。总体来看,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情感与社会性之间的总间接效应值为0.444,总效应值为1.268,总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35.02%,这说明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中有35.02%是通过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起作用的。
四、讨论
(一)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区域规划与材料能直接预测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但不能直接预测幼儿语言和数学发展,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已有研究发现,在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游戏材料能够鼓励幼儿进行特定类型的游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幼儿发展。虽然已有研究很少能证实区域游戏空间和材料对幼儿语言和数学的直接影响,但是空间规划、装饰、材料等要素是具体、可见的资源,可以用来促进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许多班级中的“纪律问题”就与室内空间与材料的安排和使用不当有关,如游戏空间密度不仅能有力地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也能引起幼儿的疲倦感和沮丧感,甚至导致幼儿的攻击行为。[27]由此可见,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区域规划与材料不能直接预测幼儿语言和数学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区域规划与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意大利瑞吉欧教育非常重视教室的设计,因为教室里一般有两名教师,所以教室环境被称为“第三位教师”。[28]已有研究表明,具有良好规划的室内空间允许幼儿以适当的方式控制周围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接触环境中的人和物。[29]室内空间如果组织得当,就可以向幼儿明示特定区域的适宜规则,[30]并支持幼儿建构属于自己的空间意义。此外,相关研究还明确显示,游戏材料可以通过激发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游戏形式影响幼儿的成长。例如,幼儿在读写内容丰富的角色扮演游戏区就能够了解文字的使用功能。[31]因此可以推论,区域规划与材料是幼儿园有效教育教学推进的基础。
(二)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单独中介作用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心理氛围能够预测幼儿数学和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课程实施能够预测幼儿语言和数学发展,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已有研究表明,除了时间、空间和材料的运用外,幼儿所有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班级中的心理氛围。教师体态和语调传达的温暖、安慰与关心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充满信任和归属感的班级心理氛围。[32]幼儿在积极的班级心理氛围中会受益良多,[33]预示着幼儿更大的认知进步。[34]此外,幼儿园课程质量与幼儿学业成绩相关,高质量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业水平。[35]课程实施是过程质量的一部分,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如何调整课程以满足幼儿的特定需要、如何更好地使用课程文本的方式都與课程实施有关。这使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加明确和有意识,从而对幼儿的语言和数学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36][37]
本研究还发现,心理氛围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需要通过心理氛围或者课程实施的中介作用才能实现,也即表明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有研究也表明,班级中的学习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读写能力和行为调节方面,不过这种积极作用需要任务抑制、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协调。[38][39]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作为过程质量核心要素的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幼儿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之间复杂的和潜在的相互关系的影响,如教室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教室中的行为又影响环境和同伴的互动。[40]互动质量会随课堂特征的不同而变化,[41]其中活动类型是重要的基础特征。不同的活动类型为群体和师幼互动提供了不同的机会,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幼儿所经历的互动质量。[42]活动类型的设置及其组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课程实施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师幼互动。教师在实施各类活动时,会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投放与幼儿兴趣相匹配的材料,由此教师在科学、数学、艺术、语言等领域的知识会与其对幼儿先前经验和当下兴趣的理解产生交集。[43]这也就说明,要想让区域规划与材料这类静态的物质要素发挥教育作用,就必须借助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链式中介作用,让室内空间中的幼儿、教师与环境中的各要素发生互动,幼儿才有可能从中获得学习的机会,实现各方面的发展。
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链式中介效应在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数学发展的影响中最大,其次是语言,最后是情感与社会性。这说明室内环境通过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已有研究显示,在形成同伴文化、获得丰富的语言刺激及运动能力方面,室外环境比室内环境更具影响力,室内环境相比于室外环境来说更适合开展动作幅度较小的、较为安静的活动。[44]这也就提示我们,室内和室外的游戏空间是存在差异的,要重视室内空间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当前,我国幼儿园班级中的区域类型不够平衡,通常角色区(如小医院、美食街等)占比较大,益智区常被忽视,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五、建议
(一)重视区域规划与材料的高质量创设,构建具有支持性与互动性的室内物理环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应重视区域规划与材料的高质量创设。在本研究中,区域规划与材料包括区域规划、材料投放、作品展示,高质量的区域规划与材料应当关注这三方面,使之具有支持性和互动性的特质。所谓“支持性”指的是班级内设置的区域和投放的材料应包含多种类型、多种功能,能够支持幼儿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所谓“互动性”指的是区域的设置和投放的材料应能引发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能随课程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变化更新,同时班级内展示的作品应有助于幼儿在相互交流中分享和拓展自己及同伴的学习经验。以区域规划为例,教师应注意数量和类型的问题。从支持性的角度来看,为了防止等待,班级内需要设置比幼儿数量多1/3的游戏区域;每个区域的幼儿人数规定在2~4人更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45]同时,教师需要为幼儿所有领域的发展提供平衡的学习机会。从互动性的角度来看,各区域之间的界限要具有灵活度,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需要调整区域的空间和材料的使用,以有效促进不同类型互动的发生和发展。
(二)加强班级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质量建设,推动幼儿与区域空间和材料有效互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班级心理氛围与课程实施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幼儿只有在充满温暖、积极的人际关系氛围下才能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班级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质量建设,以更好地推动幼儿与区域空间和材料的有效互动。在加强心理氛围建设方面,教师应在班级内构建一个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情感环境。为此,教师首先应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进而借助常规活动为全班幼儿提供具有安全感的情感氛围,然后通过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活动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与接纳,培养幼儿的认同感和亲社会行为。在加强课程实施建设方面,教师科学地安排各类活动的时间和游戏材料是其有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措施。[46]可见,课程实施的推进与材料投放的质量、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密切相关,教师应科学规划和安排这些质量要素。
(三)关注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链式效应,为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提供平衡的学习机会
蒙台梭利曾指出:“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我们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给幼儿准备一个‘环境,并从该环境中提供他们所需的直接外部条件。”[47]在幼儿园环境的众多因素中,区域规划与材料无疑是幼儿发展所需的“直接外部条件”之一。除此以外,蒙台梭利还进一步强调“环境必然包括適宜自身教育的方法”。[48]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正是推动幼儿与区域空间和材料有效互动的“适宜自身教育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关注心理氛围和课程实施的链式效应。一方面,教师应精心、合理安排幼儿活动所需空间、基本材料、辅助材料;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建设班级积极心理氛围的基础上,促使丰富的课程活动与幼儿游戏之间建立有益的联系。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这一链式效应对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这要求教师一方面应关注室内外空间的完整性对幼儿发展的支持作用,[49]另一方面应考虑到室内外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影响,能够根据幼儿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投放材料,为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提供平衡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LIEMPD, OUDGENOEGPAZ, LESEMAN. Young childrens exploration of the indoor playroom space in centerbased childcare[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3):33-41.
[2]JOHNSON, CHRISTIE, YAWKEY. Play and early chlidhood development[M]. MA: Pearson Education,1999:249.
[3]陈佳艺.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结果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5:1-2.
[4][49]侯莉敏,罗兰兰,吴慧源.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与幼儿发展结果的相关分析及其阈值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29-42.
[5]JONHNSON J, ERSHLER J, BELL C. Play behavior in a discoverybased and a formal education preschool program[J].Child Development,1980(51):271-274.
[6]海德曼,休伊特.游戏:从理论到實践[M].邱学青,高妙,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8.
[7]卡特伦,艾伦.幼儿教育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M].李敏谊,郭宴欢,杨智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120.
[8]ALMQVIST B ROYS. Play and child development[M].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27-30.
[9]DARVILL. Ecologic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play: issues and approaches[C]//PEPLER D J, RIBIN L H. The play of children: current theory and research. Basel: S.Karger,1982:144-153.
[10]MAIA C CONNORS. Creating cultures of learn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ffective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polic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6(36):32-45.
[11]HAMRE B K, PIANTA R C.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n preschool and early elementary classrooms, school readiness and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 in the era of accountability[D].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2007:49-83.
[12]CONNORS M C,MORRIS P A. Comparing state policy approaches to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quality: a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s and child care licensing regulation[J]. Journal of School Research Quarterly,2015(30):266-279.
[13]BURCHINAL M,VANDERGRIFT N,PIANTA RMASHBUM A. Threshold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 care quality and child outcomes for lowincome children in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0,25(2):166-176.
[14]LEYVA D, WEILAND C,BARATA M, et al.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in Chile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prekindergarten outcomes[J]. Child Development,2015,86(3):781-799.
[15]CURBY T W, RIMMKAUFMAN S E, PONITZ C C.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and childrens achievement trajectories across kindergarten and first grad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101(4):912-925.
[16][21][27][28]约翰森,克里斯蒂,华德.游戏、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M].马珂,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6,158,140,149.
[17]CAROL COPPLE,SUE BREDEKAMP.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M].刘焱,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23.
[18]胡碧颖,王双.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6-18.
[19]陈德枝,李克建,周兢.《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测量学属性分析——基于我国100所幼儿园与1 670名儿童的测评数据[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3-16.
[20]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2013:123-125.
[22]SUTTONSMITH B. Play research: state of the art[C]//FROST, SUNDERLIN. When children play. MD: 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1985:9-16.
[23]克斯特尔尼克.幼儿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M].邹晓燕,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31.
[24]CAROL SIMON WEINSTEIN, MOLLY ROMANO, ANDREW J. MIGNANO, JR. Elementary classroom management: lesson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5th ed.)[M].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11:28-32.
[25]HARRIS S G, MOSSHOLDER K W. The affective implications of perceived congruence with culture dimensions during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6,22(4):532-547.
[26]FULLER C M, SIMMERINH M J, ATINC G, et al. Common methods variance detection in business research[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8):3192-3198.
[29][45]MARION M. Guidance of Young Children (9th ed.)[M]. New York: Macmillan,2013:87,105.
[30]BILTON H. Outdoor play in the early years: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3th ed.)[M].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2010:54.
[31]VUKELICH C. Play: a context for exploring the function, features and meaning of writing with peers[J]. Language Arts,1993(70):386-392.
[32]卡茨.促進儿童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基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M].霍力岩,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78.
[33]OCONNOR 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s dynamic systems[J].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10,48(3):187-218.
[34]CAROLINE CHRISTOPHER, DALE FARRRAN. Academic gains in kindergarten related to eight classroom practice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20(53):638-649.
[35]JAMIL F M, LARSEN R A, HAMRE B K. Exploring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s on children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J].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018,49(1):57-90.
[36]DORTHE BLESSES, PETER JENSENB, ANDERS HOJENA, et al. Implementing toddler interventions at scale: the case of “we learn together”[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21(57):12-26.
[37]DORTHE BLESES, PETER JENSENB, et al. Lowcost teacherimplemented intervention improves toddlers language and math skill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20(53):64-76.
[38]CONNORS M C. Creating cultures of learn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ffective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polic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6,36(3):32-45.
[39]STEPHANIE L DAY, CAROL MCDONALD CONNOR, MEGAN M MCLELLAND. Childrens behavioral regulation and literacy: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grade classroom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15(53):409-428.
[40]SKIBBE L E, PHILLIPS B M, DAY S, et al. Childrens early literacy growth in relation to classmates selfregul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2,104(3):451-553.
[41]WHITTAKER J E V, WILLIFORD A P. Using a standardized task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eacherChild dyadic interactions in preschool[J].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8,29(2):266-287.
[42]CAROLINA GUEDESA, JOANA CADIMAA. Activity settings in toddler classrooms and quality of group and individual interac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20(67):101-110.
[43][46]霍恩.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第六版[M].史明洁,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99,82.
[44]弗罗斯特.游戏和儿童发展[M].唐晓娟,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15.
[47][48]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76,676.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planning and materials on children development, 1,620 children and 270 classes from 90 kindergartens in 5 provinces in China had been selected randomly as research objects. Its found that although kindergarten regional planning and materials cannot predict children development directly and strongly, they have effects on childrens mathematics and emo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partly through the mediation role of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and on childrens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emo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partly through the mediation rol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a chain mediation of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planning and materials on children development, which is strongest on childrens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then less on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lest on childrens emo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It shows that regional planning and materials are the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effectiv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kindergarten as well they depend on factors of process quality such as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o make differences. Kindergarten should improve her regional planning and materials, and focus on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o push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childr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gional planning and materials,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children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