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困境及对策

2023-05-21 16:29刘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困境

刘婷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逐步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乡村振兴不仅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得住青年人才。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而且还能将先进的思想、技术带到农村,革新农村产业模式,并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自我,发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从政府、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创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7-0035-03

我国已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1]。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队伍贡献力量。推动和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积极投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

(一)大学生在农村发挥思想引领功能

大学生是乡村人才振兴的生力军,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承者。近年来,在党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号召下,从全国各地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作为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从农村出去读书的年轻人,是连接城乡资源的关键桥梁。他们在农村摸爬滚打多年,不仅有着深厚的乡土情怀,还切实了解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熟悉家乡产业的发展,并且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能把发达地区先进的市场理念和资本技术带回家乡,对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区域扶贫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振兴农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学生要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基层组织为支撑,以优惠政策为保障,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贡献基层,让先进思想文化在偏远乡村遍地开花,让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火炬手”,成为农村文化传承的“助推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学懂理论知识,更要做实,将相关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大学生作为有学识、有文化的青年群体,要充分发挥自己有活力、有热情和理解快的特点,做好理论政策“宣传员”的角色。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弘扬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内涵,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宣传。为切实提高宣传成效,不能局限于文化墙、宣传标语、乡村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模式。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外,还要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结合互联网特点顺势而为,运用新媒体矩阵使得思想引领功能充分发挥。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新时代青年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无论是言语、行为还是思考方式,都伴随着互联网的印记。返乡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具有善于利用网络的天然优势,可以将科学创新的运营模式贯穿于农村产业体系,赋能现代化农村产业,其中依托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创业者利用互联网进行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就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之一。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利用“粉丝经济”“流量变现”等方式发展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大学生应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好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农业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学生作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应扎根农村,开辟生态旅游新方式,深挖乡村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大学生应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利用当地的农业农村资源开展农村观光旅游或者红色专项旅游,充分发挥乡村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也变得越来越智慧化、数字化。大学生以新技术、新理念、新举措发展“旅游+”“生态+”等模式,将农业林业、传统手工业、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形成相对完整的旅游业体系,拓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渠道。通过互联网宣传为地区引流、强化线上推广、数字化赋能等手段,以优质的环境与服务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特色。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可进一步激活乡村创业。

同时,将旅游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创意产品。我国乡村资源丰富,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明显,乡村振兴驱动下的文创设计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当代年轻人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度不断提高,发展新文创产品,打造IP文创产品,可以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增加故事感与时代感,为之注入新活力,使得人、物、时代之间产生情感连接。大学生可以發挥自身优势,以非遗文化为产品,互联网为手段,助力乡村振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源倾斜力度,对贫困村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但是在城乡资源长期不平衡配置下,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大学生创业没有资金来源,是大学生不愿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时期兼职筹集的资金难以满足创业启动的需要,即使部分学生通过家庭的支援或银行贷款等其他途径获得创业资金,也会伴随资金循环薄弱,难以承担投资风险等问题,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现实压力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举步维艰。

各地政府虽有出台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对策,但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仍不够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性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较少且不够明确。基层相关部门缺乏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流程复杂、手续烦琐,创业资助执行落实不到位。在社会保障方面,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在创业中遇到法律纠纷时,常常得不到相应的法律援助,使得大学生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感到孤立无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返乡创业阻碍。

(二)家庭对返乡创业认可度不高

农村经济落后,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在道路交通、医疗保障、教育资源等方面都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还是城市长大的孩子都对进入农村生活存在顾虑,担心无法适应乡村环境,对未来职业发展信心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农村家庭仍然持有孩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走出大山、远离农村的观点,认为完成大学学业后应该去更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业,家长辛苦打拼供孩子读书就是为了以后在城市中站稳脚跟。

农村社会环境对于返乡大学生创业还不够认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返乡创业就业持消极态度,认为孩子进入农村工作收入偏低、不够体面、不够稳定等。即使有部分大学生想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但是返乡大学生面对乡村社会舆论仍然倍感压力,返乡创业就业意愿并不强。

(三)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大学生虽怀揣理想抱负,一腔热血,但对创业并没有足够理性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想象中,倾向于理想化。大学生更多生活在校园环境中,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社会实践时间较短,内容形式较为简单,以至于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纸上谈兵”现象。大部分大学生会基于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创业,但往往会疏忽创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创业者在管理理念、运营模式、风险评估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缺乏为人处世和市场开拓的社会经验,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之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理论基础和技能,但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心智不够成熟,创业初期对社会环境的系统了解和应有的体验不足,面对不顺利的情况和难以处理的问题时,正确看待问题、客观分析原因、剖析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压力时存在无法承受或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大学生应该深入基层,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炼自己,在与前辈的交流和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解除大学生返乡就业困境的对策

(一)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政府想要让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引导更多大学生来到农村支持乡村振兴,应积极构建事业平台,为大学生在农村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各地区应结合实际加大帮扶力度,出台具体针对的扶持政策,提高创业就业政策补贴,加大返乡创业奖励,把为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条件、资金支持等政策保障落到实处[3]。

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基层部门的服务平台,将对大学生扶持政策的落实交给政府相关机构进行前期受理,简化创业手续,开通申请创业项目的绿色通道,形成创业大学生与人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对接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在社会权益保障方面,政府应积极为有需求的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社会主流媒体应加大宣传,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呼吁社会各行各业尽力所能及之力支持返乡创业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

(二)高校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高校应对大学生实施正确引导,合理分析乡村发展趋势和农村创业的价值,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解读乡村发展政策,紧抓乡村机遇。高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至关重要。高校在学生职业发展活动中,应当通过宣讲会、社会实践以及思政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在职业发展规划的允许范围内从事乡村振兴相关行业。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的进程中,农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基层管理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也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高校应在学生职业发展工作中做好信息普及、政策解读和合理引导工作,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高校应承担起就业和教育的责任,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入手,让学生对农村过去和现在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认同农村传统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培养乡土情怀,自愿加入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榜样宣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振兴、农村变化发展的意义,消除就业顾虑,唤醒对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让职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很多高校并未重视对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导致大学生在毕业阶段面临就业选择时,出现迷茫、理想化、从众的心态和行为,难以将自身需要、社会需求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高校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拓展为职业指导,将职业规划延伸到新生入学,并通过农村实践、榜样宣讲、政策宣传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对农村就业的认知,扩大就业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建设。

(三)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乡村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平台,大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虚心求教,借鉴前人的经验,将学习、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锻炼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投身创业过程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做到不气馁、不逃避,积极调整心态理性面对,同时需要适应农村生活,扎根基层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從而把握农村创业环境,使所学知识在基层工作中消化、吸收,为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创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农村创业, 通过农村创业实践增强自身创业能力,在创业实践中成长成才[4]。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回乡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相关单位逐步实施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加大创业创新能力精准培训力度。确认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培训、见习、实习、孵化基地,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的交流合作。大学生要通过相关渠道积极申请参加创新创业培训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成为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的农村就业创业人才队伍中的一员。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只有打造一批技术过强、管理过硬的脱贫致富领路人、基层组织带头人,才能从根源上调动跟随者与参与者建设乡村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基层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5]。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自身练就过硬本领,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会有更多大学生筑梦基层助力乡村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乡村振兴,2022,(4):8-15.

[2]   顿文昊,张东升.地方特色文创拓宽乡村振兴之路[J].人民论坛,2021,(14):101-103.

[3]   王太明.中国共产党减贫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及未来转向[J].经济学家,2021,(7):17-26.

[4]   李新仓,党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J].农业经济,2019,(3):117-118.

[5]   边琳丽,刘泽惠.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9,(27):72-73.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困境
困境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返乡创业”,北京迈出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