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艳苓 马琳琳 董湘金
有调查显示,61.23%的产妇在产后15 d 内存在过便秘经历,尤其是产后3~5 d,是发生便秘的高峰期,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排出困难,其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产妇实施母乳喂养[1]。因此,预防产后便秘十分必要。有文献证实进行排便功能训练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其可改善产妇临床症状,长期疗效好于缓泻剂。但训练治疗仪价格昂贵,仅在少数医院开展,且疗程长,产妇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影响疗效。规范性排便功能训练可以让产妇进行有规律的会阴收缩运动,让其重复收缩膀胱、直肠、小肠、肛门肌肉,是一种促进产妇建立规律排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可促进产妇产后顺利排便,改善便秘症状,并提高远期疗效[2],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的60 例产后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34 岁,平均年龄(25.14±3.10)岁。试验组患者年龄19~34 岁,平均年龄(25.01±2.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无并发阴道炎等肛肠疾病;年龄18~40 岁;无骨盆畸形、肛裂等肛门疾病,无肠梗阻,且均经阴道分娩;无应用吸引器等助产;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滥用泻药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妊娠并发症的患者;有影响胃肠功能的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产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①饮食指导:调整患者饮食结构,补充蛋白质时,多吃水果蔬菜;②活动指导:产后应适当下床,促进其肠道蠕动;③进行腹部按摩。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接受规范性排便功能训练:①凯格尔训练:产妇会阴切口缝合后,指导产妇进行肛门收缩训练,即凯格尔训练。从产后开始,患者接受自主训练。患者训练开始时,采取仰卧位,吸气时收缩肛门5 s,然后呼气,放松肛门5 s,重复10 次。掌握训练方法后,可以站立进行。②排便功能训练:测试排便训练器是否漏气,润滑患者肛门,将训练器头缓慢插入肛门10 cm,把后气囊放在肛管里,同时校正血压计,用注射器将肛门气囊内的空气排尽后,缓慢注入空气。当患者感到不适时,停止注气,同时将空气注入训练器气囊,直到产妇排便;排便后,打开血压计气阀,让产妇模拟排便。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第1、2 周的自拟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便秘症状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每周有效排便次数均>5 次,且每次无排便感不足,大便正常;有效:患者每周有效排便次数≥3 次,但<5 次,排便过程稍有不足;无效:患者每周有效排便次数<3 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量表,对孕妇的生活情况、心理想法、日常社会功能进行评价。1 分表示孕妇情况严重,无法与人沟通;2 分为孕妇日常生活、社会功能产生严重障碍,生活质量低下;3 分表明孕妇心理出现问题,生活质量一般,需要他人的帮助,可以与人进行简单社会交往;4 分表明孕妇心理状态尚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5 分表示孕妇精神状态良好,能独立完成日常操作,其生活质量良好。便秘症状评分孕妇大便性状分型,其中1、2、3 型为偏干,大便性状异常为6 型、7 型,大便性状正常4 型、5 型。在产后2 d 内,临床记录孕妇的排便情况,并通过图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训练,教其正确确认分类孕妇大便特点。产妇从产后第2 天起,应自行记录排便情况。产妇出院后,应每周电话随访产妇排便情况,评价大便性状,折算分数,线性计算,分数越高,则产妇大便越干。孕妇大便感觉评分:大便无感为1 分。有大便费力感发生率<20%,记2 分;有大便费力感发生率20%~40%,记3 分;有大便费力感发生率>40%,记录4 分。孕妇排便次数:3 d 内排便1 次,1 分;4 d 内记录排便1 次,2 分;5 d 及以上排便1 次,3 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第1、2 周自拟生活质量量表、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第1 周自拟生活质量量表评分(4.20±0.27)分、第1 周便秘症状评分(3.70±0.21) 分、第2 周自拟生活质量量表评分(5.32±0.13)分、第2 周便秘症状评分(2.20±0.5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60±0.22)、(5.20±0.31)、(3.58±0.13)、(4.60±0.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第1、2 周自拟生活质量量表、便秘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第1、2 周自拟生活质量量表、便秘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研究表明,便秘在妊娠期妇女中非常常见,25.91%的妇女会发展为功能性便秘,其易引起产妇提肛肌神经损伤,进而影响其肛门括约肌排便[2]。目前大多数产妇认为,产后便秘是正常的,患者在不能排便时,通常会使用泻药进行干预,其会导致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产后便秘的原因:①患者怀孕期间,其盆底肌不断被牵拉,且产后不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会导致患者腹压减弱,使其排便减弱,是患者产后便秘的主要原因;②患者产后饮食多以蛋白质为主,纤维素不足,大便呈干燥状态,不易排出;③患者产后乏力,肠蠕动减少;④由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快速变化,其容易出现神经紊乱和产后抑郁,会导致肠蠕动能力下降;⑤分娩时胎儿压迫患者直肠,造成局部静脉和淋巴流受阻,易引起便秘[3]。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排便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其情况,由于其能促进产妇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使产妇放松肛门括约肌,促进排便,并且其能有效重塑产妇盆底肌,修复纤维组织,帮助患者正常排便[4,5]。不仅肛管直肠功能得到修复,其便秘的主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通过加速结肠转运、改善盆底肌肉协调、增强腹盆底肌肉力量、修复直肠感觉功能等,改善产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的生理功能和临床症状,并保持长期疗效,其可通过加速结肠蠕动,增强腹盆底肌肉力量,修复产妇直肠感觉功能等,改善患者便秘[6-12]。
综上所述,采取规范性排便功能训练对产后功能性便秘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改善便秘症状,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