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宋光辉 焦军伟 周 涛 王黎明
(1 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洛阳 471000;2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 471023;3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城关乡政府,周口 466199;4 洛阳市洛龙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河南洛阳 471000)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1%左右[1],而黄淮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优势产区,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45%、总产量的50%[2]。因此,在稳定黄淮麦区小麦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该麦区小麦的单产是稳定并提高小麦总产的有效措施,而选育并推广兼具高产、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种是实现我国小麦持续增产的关键和根本。根据黄淮麦区小麦生长发育习性以及容易出现倒春寒、干热风天气等灾害性气候的特点[3],确立了抗寒、灌浆快、中早熟、高产、稳产、广适性强的育种目标。对创麦68 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质与抗病性等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1 亲本来源根据确定的育种目标,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 年4 月在田间组配了孟选0859/周麦22 的杂交组合(图1)。其中,母本孟选0859 是公司引进的株型半松散而综合性状优良兼具早熟、高产、抗病的优良新品系,父本周麦22 则是通过复交组合(周麦12/温麦6 号//周麦13)选育出来的品种,具有株型较紧凑、高产、抗条锈病、抗倒伏、耐旱、广适性强、商品性好等多种优良特性,2007 年通过国家审定,是一个极具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
图1 创麦68 的系谱来源
1.2 选育经过2009 年对组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进行单株选择,组合号为2008-59-1 的杂交组合(孟选0859/周麦22)F1整体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定为重点组合;2010 年,F2总共种植54 行,采用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共计中选单株103 株,中选率为6.7%;2011 年种植F3株系,从103 个株系中筛选出3 个优良株系2008-59-1-54-1、2008-59-1-54-2、2008-59-1-54-3,继续从优良株系中进行单株选择,其中3 个优良株系中选单株分别为3 株、2株、3 株;2012 年将入选的8 个单株种植成F4株系,并对株系进行鉴定,其中株系2008-59-1-54-3表现最优,从中选择6 个优良单株;2013 年在F5的6 个株系中,株系2008-59-1-54-3-1 株型紧凑、籽粒饱满、结实性好、落黄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而且性状基本稳定,将该株系混收升级为品系。在连续多年进行单株选择过程中,对照育种目标,选择对光照反应迟钝的类型,注重灌浆期对高温、干热风的生态反应;以选择株高为80cm 左右,株型较为紧凑,具有高产、综合抗性好的优良单株,并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实现产量三要素协调的半冬性、偏早熟品种为目标。最终,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早熟性好等优良特性的稳定新品系,并命名为创麦68。
创麦68 在进行种子扩繁的同时,于2015-2017年度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7-2020 年度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并于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10130。
2.1 植物学特性创麦68 属于半冬性小麦,全生育期218.2~231.0d,比对照周麦18 早熟0.3d,比对照百农207 早熟1.1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平均株高78.1cm,株型较紧凑;倒伏程度≤3 级,倒伏面积≤40%的试点率为94%,抗倒性较好。整齐度高,穗层较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平均黑胚率2.0%,籽粒商品性较好。群体穗数平均为595.5 万穗/hm2,平均穗粒数33.9 粒,平均千粒重46.5g。
2.2 抗病性鉴定联合体于2017-2019 年度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完成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5 种病害的抗病性鉴定。2 年度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创麦68高抗/中感条锈病,高抗/高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创麦68 在田间自然发病轻、落黄性好,综合抗性较好。
2.3 品质检测联合体分别在2018 年与2019 年委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创麦68 进行了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创麦68的籽粒容重794~799g/L,蛋白质含量13.9%~14.2%,湿面筋含量31.4%~34.1%,稳定时间3.0~3.7min,吸水率56.2%~57.2%,属于中筋小麦。
3.1 品系比较试验创麦68 在2015-2017 年度参加公司自行组织的品系比较试验(表1),以周麦18为对照品种,均比对照周麦18 增产极显著。2015-2016 年度创麦68 每hm2平均产量为9447.0kg,比对照增产6.5%,统计20 个试验点,增产点率90.0%;2016-2017 年度平均产量9181.5kg,比对照增产5.9%,增产点率75.0%。
3.2 区域试验2017-2018 年度创麦68 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水地组的区域试验(表1),与对照周麦18 相比,22 点汇总14 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6919.5kg,增产2.7%,达极显著水平;2018-2019 年度续试,与对照周麦18 相比,22 点汇总18 点增产,增产点率81.8%,平均产量9235.5kg,增产3.3%,达极显著水平;2 年度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8077.5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3.0%,增产点率72.7%。
3.3 生产试验2019-2020 年度创麦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水地组的生产试验(表1),与对照周麦18 相比,22 点汇总22 点增产,增产点率100%,每hm2平均产量8182.5kg,增产2.9%。可以看出,随着试验小区面积增加,创麦68 的增产点率有明显提升趋势,说明创麦68 的稳产性较好。
表1 创麦68 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各类试验的产量
创麦68 是一个广适性强的国审新品种,可以在黄淮南片冬麦区高、中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包括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平原灌区,陕西关中平原及山西省南部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适宜播期一般在10 月5-15 日,基本苗15 万~18 万/667m2左右。播期推迟和肥力差时,应加大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d 增加0.5kg 播量为宜。
根据黄淮地区冬小麦发育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制定了创麦68 的栽培技术要点[4]。种植之前,必须严格整地,保证整地质量[5],确保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出苗后要加强冬季与早春田间管理,增强抗寒性。根据小麦肥水管理原则和麦田分类基础[4-5],因地制宜,分类进行肥水管理,如一般地块,全生育期每667m2施纯氮16kg、磷(P2O5)10kg、钾(K2O)7.5kg、硫酸锌1kg。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其中氮肥的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5∶5,拔节期追肥。尤其要注意浇好冬前水、拔节水、灌浆水。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加强中后期一喷三防。拔节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孕穗期喷药防治白粉病和蚜虫,齐穗后防治赤霉病和叶锈病。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适时收获,如遇雨天气还应抢收,防止穗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