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现代·世俗
——三版《赵氏孤儿》的比较研究

2023-05-18 08:19苏小瑞山东艺术学院济南250300
名作欣赏 2023年15期
关键词:晋灵公屠岸贾程婴

⊙苏小瑞[山东艺术学院,济南 250300]

“搜孤救孤”的故事是人们所熟知的戏剧母题,在比较各个版本时,首先应明晰“搜孤救孤”的同题故事类型。根据《左传·成公五年》:“五年春,原、屏放诸齐。”六月,晋讨赵同、赵括。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左传》所记载的和如今流传的还有很大出入,真实历史情节更加凶残、荒淫。后有《东周列国志》《太原志》《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和《山西通志》等相关记载。到了元代,纪君祥创作出历史剧《赵氏孤儿》,该版本情节更加完整,所以基本确定“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为: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陷害,惨遭灭门,孤儿长大后为家族报仇雪恨。满足这一条件的还有京剧、话剧、电影、音乐剧、舞台剧版本,皆以“复仇”展开故事叙述,但在复仇面前做何种选择成为研究不同版本主题意蕴的关键。

本文选取京剧、话剧、电影三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从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三个方面入手,探究每个时期作品改编的内容与特点及其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笔者将三个版本的情节进行比较,形成表1如下:

表1

一、京剧改编《赵氏孤儿》

京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基本沿用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通过屠、赵两家的恩怨,展现了晋灵公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鞭挞奸佞、歌颂正义,在复仇主题下宣扬传统的忠义观。故事情节概述如下:

春秋时期,晋灵公荒淫无道,丞相赵盾奏本进谏,面斥屠岸贾蛊惑君王。屠岸贾大进谗言,赵盾满门三百余口惨遭抄斩。庄姬公主被接入宫中,免于一死。屠岸贾听闻公主身怀有孕,欲杀婴儿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献子以替孤儿。大将军魏绛还朝,得知孤儿尚在人世,与程婴定计为赵氏复仇。孤儿在屠府设宴之日,亲手杀死屠岸贾,大仇得报。①

上述情节可以看出,全剧围绕四个叙事点展开:赵氏满门被害、程婴救孤儿出宫、程婴与公孙柞臼定计、孤儿报仇。其中体现晋灵公荒淫无道的情节有打弹、抄家,体现屠岸贾奸佞形象的情节有打弹、打犬、抄家、大堂,体现赵盾、公孙杵臼正义的情节有触槐、定计,体现程婴忠义气节的情节有盗孤、定计、献子、打婴等,这些情节体现了京剧版宣扬忠义主题的目的。显然,剧中人物形象是善恶分明的,忠与奸、正与邪划分得很清楚。京剧一开场,便有屠岸贾怂恿晋灵公弹打百姓取乐的情形。显然,屠岸贾是玩弄权术、谄媚逢迎的小人,他将婴儿摔死,且不惜以全城婴儿的性命为代价。与“奸佞”对立的便是“忠义”,可以看出赵盾劝谏君王为忠、程婴抚养孤儿为义,但“以亲生儿子顶替孤儿送死”的“忠义”不免带有封建色彩,这与时代政治环境有关。

京剧《赵氏孤儿》是王雁以京剧《搜孤救孤》为基础,参考秦腔改编而成的。其创作时间为1896年,即光绪二十二年,这一时期为清朝封建极权统治的高峰。虽然剧中打造了一系列为正义献身的英雄形象,但其因果报应和封建忠孝观念的劣性不容忽视。清朝统治阶层是一向大力推崇封建思想的,如康熙皇帝,“在其在位前三十年,就颁行了《孝经衍义》《尚书讲义》《易经日讲》三部阐发经书旨意的著作,并为《易经日讲》和《四书讲疏义》写序……任命周公、程颢、程颐、周敦颐的后人为五经博士”②,以致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戏曲创作表现为“内容日益被强调风化的道德说教所笼罩,很多戏曲专以宣扬忠孝节烈为目的”③。到了光绪时期,尽管他认识到中西方军事实力的差距,后期吸收维新变法的主张,对文化教育机构与制度进行改革,但戊戌政变只是维持和修补先前的皇权之下的社会秩序,向官家奏陈一些保国治国的政策方略以求太平盛世,那么王雁所编写的《赵氏孤儿》也难逃忠孝观的道德说教。

二、林兆华话剧改编《赵氏孤儿》

通过京剧和话剧两个版本的主要情节对比(见表一),我们发现林兆华的话剧《赵氏孤儿》颠覆传统,将原剧忠仆救主和义无反顾地复仇的主旨解构,其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话剧版删掉的情节主要有打弹、触槐、打婴、遇母、埋伏,这些情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晋灵公、赵盾形象有关的情节,即打弹、触槐。话剧中的晋灵公一改既往宠信奸臣的形象,变为运用权术驾驭群臣的政治家。他将屠岸贾调回京,使赵、屠两家势力互相争斗。去除触槐情节,赵盾正义的形象也被弱化了。另一类是与宣扬封建忠孝观念有关的情节,即打婴、报仇,而程婴为主人牺牲一切、忍辱偷生、伺机为主人复仇就失去了正义的立场,便契合了编剧“批判愚忠、愚孝”的初衷。话剧版增加的情节有回京,描写了屠岸贾的过往经历及回京原因,即屠岸贾全家曾遭受赵家迫害,只剩其一人被发配西域,屠夫人也丧失了性命。如此,“屠岸贾奉旨返京以后向赵氏报仇”这一行为便无法简单地用善和恶来解释,剧中人物形象“善恶分明、忠奸有别”式的二元对立结构被打破,从而削弱人物的脸谱化。此版保留情节主要有打犬、抄家、盗孤、盘门、搜孤、献子、观画、赴宴,保留京剧的基本故事框架;进行重点改编的情节主要有报仇,报仇为“搜狐救孤”故事的重点戏,林兆华一改既往“大仇得报”的结局,让孤儿选择了“拒绝报仇”。作者通过屠勃(孤儿)与程婴的对话,展现屠勃这一形象所具备的现代意识:“随您怎么说,就算您说的都真,这仇我也不报!”“您不懂,不管有多少条人命,它跟我也没有关系!”④以上可以看出屠勃的价值观念,他认为纵使自己身上流淌着的是父辈的血液,但那是上代人的斗争和仇恨,他没有义务去承担。在他看来,人活着不是仅仅为了复仇,不是陷在前一个时代留下的恩怨是非中无法自拔。编剧所阐释的正是个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人生选择的意义,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演绎历史人物,以现代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解构历史人物,传达作者对于个体关注的现代主题。

《赵氏孤儿》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演变,与我国文艺面貌发生极大变化有关。话剧版创作时间为2003年,正是我国新时期(1978—2000)的结束,新世纪(2000— )的开始。相应地,林兆华改编的话剧《赵氏孤儿》传达了对个体关注的现代主题。林兆华从1978年开始导演工作,无论是早期的《车站》(1983)、《野人》(1985),20世纪90年代的《鱼人》,还是21世纪初的《白鹿原》《樱桃园》,他始终醉心于戏剧艺术的革新实验。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认识到现代生活带来的思想内容需要现代的艺术形式加以表达,并且要打破被意识形态规范化了的革命现实主义方法,主张在表演中解放自身形体。因此,林兆华对古典艺术精神在话剧舞台上的再发扬、对话剧舞台手段的革新意识等都是其现代戏剧观的表现。“我不做戏剧观的奴隶,并不按照各种戏剧观念拍戏”⑤,于是在林兆华的改编语境中,其将《赵氏孤儿》原有的故事框架解构为一场君臣争斗的宫廷阴谋,将晋灵公的荒淫无道改编成富有心计的统治者形象,将程婴解构为赵家的“奴才”,并将其救孤的义举作为“愚忠愚孝”的典型加以批判。

三、陈凯歌电影改编《赵氏孤儿》

通过表1三版情节比较,电影版的故事情节与京剧、话剧相似的有犬扑、抄家、盗孤、盘门、搜孤、救孤、赴宴,基本保留了整体的故事框架。另外,电影保留京剧中的“打弹”情节,显示晋王的轻蔑无道,保留了话剧中“庄姬之死”的情节,渲染悲剧气氛。电影增加的情节有献酒、学堂、打猎、救孤,美化屠岸贾的形象,通过屠岸贾受到晋王的轻视和赵家的羞辱,为其报复找到合理性。另外,电影通过屠岸贾与赵氏孤儿十几年的相处,使一个恶人多了些慈爱的人性化色彩。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避免人物角色脸谱化,打破传统的人物善恶分明的二元对立结构,这一点与话剧版是一致的。电影版改动的情节有搜孤、献子、婴死,程婴一改门客形象,化作普通人、平民小百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影版《赵氏孤儿》既融合了京剧版“忠信诚义”的传统价值观,又具备话剧版“个人特质”的现代意识。

关于程婴形象,陈凯歌说:“程婴是一个苟且求生的草民。他不情愿地被卷进大时代里,成就了一件大事。”⑥程婴救孤,不是出于什么忠义,而是一场无意识的卷入。他被动地介入了屠、赵斗争,被动地接受公主之托,他既未想过用自己的儿子顶替赵孤去死,也没有想过献出赵孤换取荣华富贵。当“大错”已经铸成时,他不得不踏上一条复仇之路。从以上人物形象的改编来看,电影版保留了既往版本中公孙杵臼、程婴身上的忠和义,又拒绝程婴身上“愚忠、愚孝”的传统封建意识;程婴的“去英雄化”“凡人化”,为这部电影主题的多元化、大众化增加了说服力。另外,电影在镜头表达中也增添了一些喜剧成分和日常生活场景,对人物台词进行了幽默化、口语化处理,增添了现实主义生活气息。

《赵氏孤儿》经过传统到现代化的演变,开始呈现世俗化的倾向。这种世俗化不仅与时代环境(经济、文艺面貌)有关,也离不开导演自身的创作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掀起了一股世俗化思潮,反映在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中,即有意识地摆脱精英意识的束缚,自觉地回到人的立场。《赵氏孤儿》的创作时间为2010年,我国进入21世纪(2000年)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艺工作者不再执着于对精英姿态的保留,而是接近大众口味。反映到作品中,一是取材的生活化。它让文艺回到了世俗生活本身,包括现实生活和历史生活,强调生活的客观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二是立意的人本化。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文学关注的焦点,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人、分析人。三是表达的感性化。它崇尚感性美学,注重感觉和体验。电影所具备的大众性就成为世俗化文艺作品的载体,电影版《赵氏孤儿》便有着独特的生活化、人本化以及感性化艺术特征。陈凯歌是人们所熟知的电影导演,早在1991年,其拍摄的《边走边唱》就体现了故事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叙事特征;2000年以后的《无极》《赵氏孤儿》《梅兰芳》在重塑历史人物的同时,探讨人文化主题写作。于是在电影版中,导演在塑造人物时,有意将历史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相照应,主题更加多元化。

①王雁:《赵氏孤儿》,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②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7页。

③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4页。

④ 金海曙:《赵氏孤儿》,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第89 页。

⑤ 林兆华:《导演小人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58页。

⑥ “戈辉直播”:《“名人面对面”陈凯歌(上)》,凤凰卫视2010年。

猜你喜欢
晋灵公屠岸贾程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赵氏孤儿》
恢弘震撼的北昆《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门 客
荀息勇谏君王
不同程婴的不同主题——由程婴看豫剧《程婴救孤》,以及话剧、电影《赵氏孤儿》的主题
简析电影《赵氏孤儿》体现的悲剧性
赵氏孤儿
人物的特性与特征
——观《程婴救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