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国家对出版强国建设的宏观战略和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我国科技出版行业对专业编务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从宏观(国际国内文化环境)、中观(出版行业)、微观(科技编务)三个层面分析出版强国建设对编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科学出版社石家庄编务基地的队伍建设经验为案例,分别从“选才”“育才”“留才”三个方面论述科技出版编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具体包括“选才”過程中的入口把关、双向选择,“育才”过程中的分类培养、精准培训、党务业务结合、业务轮岗等,“留才”过程中的梯队建设、制度建设、氛围建设等,通过“选才”筛选合适人才,通过“育才”培养业务骨干,通过“留才”稳定人才队伍。其中,“选才”是基础和前提,“育才”是关键和核心,“留才”是目标和方向,三者层层递进,互相支撑,缺一不可。文章通过总结科学出版社石家庄编务基地的队伍建设经验,旨在探索当前培养科技出版编务人才队伍的路径。
关键词:出版强国;科技出版;人才;编务;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223-04
2020—2035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作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3]。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本文在浅析出版强国建设对人才培养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科技出版编务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面临的困境,根据笔者所在的科学出版社石家庄编务基地在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试图探索在出版强国建设的要求和背景下,培养科技出版编务人才的可能路径。
(一)宏观层面
一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4],加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5],各方面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二是文化产业迎来政策新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和出版强国建设,近年来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6-11],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三是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重要部署[12]。
在国际环境背景下,科技出版编务从业者要抓好国家政策机遇,立足科技创新前沿成果,不断增强自身适应行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能力。
(二)中观层面
当前,出版行业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愈发重视出版质量[13-15]。同时,国家对与重要事件节点相关的主题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6],并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另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也加速推动了出版行业从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科技出版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创新意识,以质量和创新两翼发力,在强化质量工作中渗透创新,在深化创新工作中提升质量。
(三)微观层面
具体到科技出版物的编务工作中。首先,公众愈发重视出版物编校质量;其次,隐藏于字里行间的隐性问题对编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对于很多看似同类的问题却要根据读者受众、图书类别、专业学科等作出不同的恰当修改;最后,虽然出版环境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但“内容为王”的出版核心没有改变,并且在信息传播愈发迅速和透明的当下,其基础优势更加凸显,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也就愈发严苛。以上均要求科技出版编务从业者除了要提升创新意识,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业务能力,提升业务水平,保障出版物的编校质量。
(一)坚持党的领导
出版行业编务工作者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出版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作用,巩固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坚持政治引领,在大是大非、原则立场问题上绝不妥协;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稿件中涉及的政治性、敏感性问题要具备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严格把控稿件质量。
(二)坚持“质量第一”
编务人才无论何时都要坚持质量优先,坚持做好三审三校,不断提升质量意识和业务能力。具体到科学出版社石家庄编务基地,科学出版社作为“科技出版国家队”,其编务人才要不断强化“国家队、国家人、国家事、国家责”的意识,突出主责主业,牢记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专业化理念,提升专业编校能力,为出版物编校质量保驾护航。
(三)坚持业务创新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带来的新挑战,编校人员要加快从传统纸质加工向数字化加工的步伐,要做好思想上、技能上、经验上、实践上的准备。要努力克服转型前期由于工作方式和加工媒介等的改变所带来的困扰,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为编务行业的数字化奠定人才基础。
(四)坚持服务意识
科学出版社石家庄编务基地作为总社在加快战略规划实施步伐的关键时期,承担着总社大部分图书从作者交稿到上传下厂过程中的编校任务。在此过程中,书稿作为媒介在编务人员与作者、策划编辑以及读者之间形成联系。因此,编务人员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升沟通能力、提高站位、做好服务,为作者提供专业编辑服务,为策划编辑提供优质加工服务,为读者提供准确内容服务。
一本图书的出版质量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图书出版还有一定周期要求。例如,教材图书有用书时间要求,前沿科技有出版时间要求,重大项目有结项时间要求,而作者交稿质量、内容难易程度、学科交叉深度等多方面因素对编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又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加之编校从业人员要不断积累知识,总结案例,关注时事,紧跟出版行业的要求变化和动态发展。因此,总体来讲,编务人员在质量、周期、技能提高和效率提升的协同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第一,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平衡工作效率和周期的能力还要不断加强。随着编辑的逐渐成熟以及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加工成果如何能够保持稳定状态甚至持续增加,还要不断探索。
第二,在解决稿件规范性、基础性、浅层次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增强对稿件中的深层次、实质性问题的全面把关能力。如何有效分配在规范性问题(如使稿件符合出版要求、名词统一、格式规范等工作)和深层次问题(如政治敏锐性、科学严谨性、逻辑合理性等)两方面工作投入的精力有待探讨。
第三,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等方面仍要进一步增强。在出版周期要求明确、稿件排队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激发编辑自主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和自我培训,还要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
第四,数字加工技能和创新转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新的加工方式和运作模式必定与传统的流程相比存在实质性的改革,编务人员(包括编辑、排版、校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熟悉和适应数字加工模式,要努力克服转型过程中由于工作方式和加工媒介等的改变所带来的意识困扰,增强创新意识。
第五,为作者提供质量服务和周期服务齐头并进的协调能力还要加强。在保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为作者提供质量和周期两方面的服务。否则,即使图书质量差错率极低,但若因为周期而影响了图书的销售和最佳出版时间,编务的作者服务工作也是很难让人满意。
下面簡要阐述科学出版社石家庄编务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实践,以期为编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一)做好“选才”,遴选合适人才
第一,设好入口门槛。根据分社需求,结合相关学科实际人员缺口,设定学科范围、专业背景、学历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基本条件,提升人才筛选精准度。在筛选过程中,除了关注应聘者的专业课程范围、研究课题成果、考试学习绩点等专业相关内容,还要关注作为文案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特质,如校内外实践经历、语言文字水平、阅读能力和喜好,等等。
第二,做好双向选择。通过面试、笔试等考察流程后,筛选合适人员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公司秉持双向选择原则,一方面,公司通过导师带培、工作实践、部门培养、人事沟通等多方面考察实习人员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另一方面,实习人员通过切身感受进一步明确个人意愿。
第三,把好人才入口。公司充分利用双向选择窗口期,做好实习人员的考察工作,尽量确保人才合适,实现人才与岗位的双向奔赴。
(二)做好“育才”,培养人才队伍
1.人才分类培养
根据入职时间、技能成熟度、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公司按照不同层次和类型员工的需求,分别进行培养。
(1)新员工
结合新员工在行业认知、工作职责、业务重点、结果要求等方面急需提升的情况,公司制定“一对一”导师带培制度,并开展新员工系统培训。在导师带培期,从入门理论知识培训到循序渐进的业务实践,由带培导师手把手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同时,由公司负责培训工作的团建小组要根据新员工入职时间和专业范围,每月定期发放培训课件包,并在月底通过试题测验对带培效果进行跟踪,实时反馈至编辑部。
(2)成熟和骨干员工
对于成熟员工,公司通过案例收集和讲解等方式着力强化业务技能。同时,参与总社、对口分社质量培训或交流会,找准上游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对于骨干员工,在组织其参与公司培训的基础上,提供外部培训机会,进一步了解行业动态,加强自身技能。鼓励骨干员工作为公司培训课程的提供者和主讲人,在夯实业务基础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3)中层干部
注重锻炼中层干部在管理、沟通、协调、服务等各方面工作中的桥梁作用,提升他们的大局观、全局观。例如,公司专门为中层干部集中购买书籍,包括管理类、沟通类、能力提升类、业务拓展类书籍,以期进一步强化干部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后期计划以开展读书会等活动加强干部的心得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以点带面,提升公司队伍的整体的素质和水准。
(4)高级职称员工
公司现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员工11人,公司对高级职称员工提出“五个一流”的要求,即专业技能一流、业绩贡献一流、创新突破一流、服务水准一流、理论水平一流,并基于此要求,提出“五个一”的期待,即为公司提出一条建议、带培一名员工、争取一次荣誉、担当一回使命,并为自己撰写一篇文章。
2.设计精准培训
公司以“精准”“有效”“全面”为培训工作的要求和目标,不断优化员工的培训方式,丰富课程体系。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以强化创新为重点,分专题、分学科、分受众、分重点开展。分专题,如新员工专题、英语培训专题、编前审读专题、LaTeX排版专题、创新工具专题等,进行专题系列培训。分学科,如按照人文社科、地学环境、生物医学、数理化工科等专业学科分别开展案例培训,以期课程更具针对性。分受众,除了上述按学科分类进行案例学习外,还要根据业务岗位分别开展以校对、排版、编辑为主要受众的课程培训。分重点,是指按照公司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开展相关培训,如数字加工技能培训、创新工具使用技巧培训等。
3.党务业务结合
公司党员占比为44%,其中编辑员工中党员占比达60%,做好党员队伍的建设和教育工作也尤为重要。公司要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例如,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员大会”,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守土有责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梳理编辑出版工作中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强化党员对政治性问题的敏感度,提升质量风险意识。又如,在以“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 科技强国”为主题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分析当前公司创新工作面临的机遇,鼓励党员解放思想,率先垂范,带动创新工作快速向前发展。
4.业务轮岗学习
为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强化不同岗位员工之间的合作,公司须开展多次编校轮岗工作。通过轮岗,不仅能提升员工业务能力,还为公司在不同岗位业务高峰期缓解生产压力储备了人才池。
(三)做好“留才”,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人才管理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只有良好的人才管理才能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在培训员工的同时,公司也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人才梯队建设
管理人员晋升途径:负责人→副主任→主任。各位管理干部也都作为业务一线人员,兼顾管理和业务。
业务人员晋升途径:员工→牵头部门的重点工作人员→横向小组组长/组员或部门小组长。大部门按照专业、学科、对口分社等情况,设置业务小组和组长。
2.制度建设
(1)精准帮扶
持续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分重点、有目标地从质量、效率、方法等方面精准帮扶有提升空间的员工。通过经验移植、案例交流、技巧分享等多种方法,提升业务技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归属感。
(2)兼职制度
公司积极推进并不断优化兼职制度,针对员工在兼职招聘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精准施策,把准导向,鼓励为主,强化考核,不断扩大兼职队伍,为员工缓解生产压力提供重要支撑。
(3)奖惩制度
公司在评选优秀党员、先进集体、优秀导师、优秀新员工、优秀员工等常规奖项的基础上,还要根据阶段性的生产需求和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激励奖励办法。同时,对出现质量问题稿件的编辑实行相应的工作量减免,对绩效持续不达标的员工实行负绩效等。
3.氛围建设,企业文化
(1)党工团组织
通过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组织一系列员工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团建小组
团建小组组织、策划工间活动,并不断丰富和优化内容形式,如上午的工间操、工间运动,下午的工间音乐播放与员工点歌祝福相结合等,鼓励员工劳逸结合,加强锻炼,舒缓员工工作压力。
(3)员工座谈
公司坚持分类别、分主题召开员工座谈会。例如,按照新员工、成熟员工、部门负责人等开展座谈会,了解不同阶段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充分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创新、质量、队伍建设等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员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出版机构的第一资源。出版编务工作者作为出版内容质量把关的重要角色,要时刻牢记“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不断夯实基本功,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贺耀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出版强国建设[J].中国编辑,2021(6):38-42.
[2] 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2021-03-13.
[3] 柳斌杰.开启出版强国建设的新征程:2021年中国出版业的机遇与挑战[J].新阅读,2021(4):7-10.
[4] 景平.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EB/OL].求是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733123,2021-01-10.
[5] 朱光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须有效应对八方面挑战[EB/OL].新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83586140025355525&wfr=spider&for=pc,2020-11-17.
[6] 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EB/OL].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6/d6205ca4de0b49c6 994b7427880b143b.shtml,2019-06-26.
[7] 胡和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EB/OL].人民日报,https://m.gmw.cn/baijia/2022-12/28/36263971.html,2022-12-28.
[8] 徐国宝.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3/0207/c40531-32618986.html,2023-02-07.
[9] 黄永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引导成效及未来方向[EB/OL].人民智库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 __biz=MzIwOTAzOTY0NA==&mid=2455162456&idx=1&sn=e6d2a4a36ce5f14c91f67e579b-5cf717&chksm=80db962bb7ac1f3da0997b8fe5acc44f8676c0e3b3bba 0047e8e40f3576bfd55cc57fc22ebd3&scene=27,2022-11-14.
[10] 方卿.强化出版人才培养 服务出版强国建设: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人才篇”[J].出版科学,2022,30(6):1-6.
[11] 戚德祥.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双循环发展战略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2(11):6-12.
[12] 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重点任务[EB/OL].国家治理,https://m.gmw.cn/baijia/2021-02/19/34626754.html,2021-02-19.
[13] 王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内涵、动力与路径[J].社长总编辑笔谈,2021(13):40-44.
[14] 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助推出版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立项工作综述[EB/OL].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http:// 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13/c403994-32398307.html,2022-04-13.
[15] 辛廣伟.以出版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EB/OL].中国理论网,https://www.ccpph.com.cn/ccpph_syds/ccpph_sydshzt/DSHqmyd/202303/t20230309_367116.html,2023-03-09.
[16] 黄先蓉,陈馨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主题出版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出版科学,2022(4):14-24.
作者简介 宁倩,编辑,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化资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科技图书编辑加工、生产流程运作、编务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