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5-17 09:47黄静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改作文能力

黄静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批改作文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考虑到班级学生数量等因素,教师只能对学生作文进行“粗略点评”,缺少针对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上日程,作文教学、作文评价模式均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成为教学的着力点。

一、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可促进学生成长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显著增提高。以“推荐一本书”的写作为例,教师可鼓励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目。学生想要推荐某本书,或是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或是被书中人物的形象所吸引,或是被书中生动的插图所吸引……无论哪种原因,这类话题均能有效调动学生写作和表达的热情。此外,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能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作品的优势与不足。如同样是介绍《西游记》,有的学生会以“我最喜欢的书是《西游记》,因为它……”这一平铺直叙的写法开篇;有的学生则以书中情节“孙悟空定睛一看,这村姑竟是妖精所变,不等唐僧反应就一棒砸下”开篇,吸引读者注意,并通过细节描写指出《西游记》吸引自己的原因。较之前者的平铺直叙,后者在行文结构及语言表达方面更具优势,这种认知的形成离不开学生自改作文的系统训练。

(2)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写作习惯

教师通常会用“凤头、猪肚、豹尾”要求学生安排行文结构。“凤头”强调作文开篇要新颖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猪肚”强调作文的“中段”应是结构清晰、层次明确的。“豹尾”与“凤头”有着异曲同工的意味,好的结尾应是能引起读者深思的。以“家乡的风俗”这一写作训练为例,要求学生在作文中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文化遗产等。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规范学生的写作行为,教师可结合同单元中《北京的春节》一课细致讲解。“按照老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作者以这句话作为全文开端,之后以生活化的口吻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老北京的春节场景,把“买年货、做年菜、走亲戚、放花炮”等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教师可让学生对照此文,同样按照时间顺序记叙自己在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以训练学生科学安排作文结构的能力。

(3)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如果说技巧是作文的“骨”,那么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才是作文的“灵魂”。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半命题作文,它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着极高要求。有的学生认为诚实是与人相处的根本,因此“诚信让生活更美好”;有的学生认为微笑能带给他人愉悦心情,因此“微笑让生活更美好”;有的学生认为旅行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旅行让生活更美好”……不难看出,学生在面对半命题作文时常会产生天马行空般的想法,自改作文练习给予了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意见的机会,在促进学生写作思路多样化、创新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可提升教师素养

(1)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因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成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转型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一方面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替代单一的知识灌输手段;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教师优化教学内容,让作文评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2)有助于衔接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促进了阅读和写作教学环节的衔接,学生得以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产生写作灵感,也可在作品展示、作品阅读中加深对自身写作弱项的认识。如在“缩写故事”的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对《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进行缩写。学生需对牛郎织女相识、相知、分别、重逢整个情节进行缩写,如可用“很久以前,有个叫牛郎的贫穷年轻人,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下凡的仙女织女”作为文章开头,但需在后文解释:“为什么老牛要帮牛郎?”“为什么织女要下凡?”以保障文章合于逻辑。总之,教师可带领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缩写,再对学生作品加以评价,如此一来,既科学衔接了阅读、写作两大教学环节,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3)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既可看作對作文教学的优化调整,又可看作是教学评价的转变。学生自改作文意味着教师的看法不再是衡量学生作品高下的“唯一标准”,学生拥有更多自我展示、自我表达的空间。学生自改作文还可聆听其他同学及教师的意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拉近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要点

1.端正学生的自改意识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前提在于激发学生的作文自改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自改中来。教师可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中模拟特定的作文情境,从而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及修改意愿,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其自改认识。以“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个单元作文为例,它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或是找准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进行细致描写。教师可在课堂中随机展示学生的作文,并根据学生在作文中的描述在大屏幕中生成相关形象,看其与学生想象是否一致。若与学生想象出入较大,教师应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作文中的描写。如“他有双大眼睛,高鼻梁,没有戴眼镜”这种描述就过于宽泛,称不上是人物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让他们养成对细节描写精益求精、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的意识。

2.训练学生的自改技巧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修改技巧。以“学写倡议书”作文练习为例。倡议书有专门的格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自改时,应先对倡议书的格式进行宏观把控,后细化至具体段落。若学生未顶格写倡议对象,教师应用红笔做出批注;若学生倡导条款存在重复、前后矛盾等情况,教师也需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总之,正确的修改技巧能让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一目了然,也能缩减学生的自我修改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美化技巧。批改是为了提升作文的审美价值,因此批改是讲究审美技巧的。再以“学写倡议书”题目为例,有的学生围绕“疫情防控”的话题倡导大家戴口罩、勤洗手,该倡议书原本的结尾为“希望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口号虽响亮但激励性不足。沟通过后学生将其修改为“薄薄的口罩遮挡了彼此的面孔,却保护了彼此的安全。同学们请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以身作则,为疫情防控献出自己的力量”,如此结尾,让倡议书更具生活气息。

三、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策略

1.加强自改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备受教师关注的问题,而自改作文就是一种打破了传统作文批改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新兴教学手段。诚然,学生在最初进行作文自改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为尽可能减少影响学生参与作文自改的不利因素,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真实水平,教师应积极伸出援手进行指导,以调动学生的自改兴趣、纠正学生自改的不规范行为、提升学生的自改能力。

教师的指导应遵循如下原则:

(1)针对性和适度性原则

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始终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自改时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各自的寫作水平给出不同建议。具体而言,作文“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是所有学生都应具备的批改能力,而“作文情感是否真挚”“作文构思想是否精巧”等则是进阶能力。不难看出,这种针对性既保障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又保障了教师的指导层次并不断递进,让师生交流更为顺畅。而适度性原则则是出于对学生精力的考虑,无论是哪种训练,若时间过长学生会产生疲惫情绪。因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提升作文批改的难度,并严格控制批改时长,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专业性和趣味性原则

作文批改有其明确规定,专业性原则是教师批改、学生自改作文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局限,其难以理解深奥的作文理论,故教师在坚持专业指导的同时还应注入更多趣味元素。唐代诗人贾岛在作诗时,因不知“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哪句更为适合,与友人争辩了整整一夜才最终选择了“敲”字。学生在作文自改练习时也应学习贾岛的这种精神,不断修改,在“字字计较”中加深字词掌握的能力。

2.拓展自改形式,端正学生态度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关系、教评关系、师生关系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作文批改模式也应随之做调整,多给学生话语权。概括而言,学生自改作文训练可细化为如下环节:

(1)教师示范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如何修改作文方面仍是“白纸一张”,因此教师需在学生互改、自改前进行集中示范,指导学生学习一些专业的修改技巧。如教师可让学生学习替代、调换、删除等修改符号的用法;而句中人称转变、描述对象转变等教师则可用红笔在旁标注,标注应尽可能精准而简短。此外,教师还应统计一篇作文中学生出现问题的次数,并分析其原因,以加强课堂专项训练力度,尽力纠正学生因粗心而出现的不必要错误。总之,教师的示范不仅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批改符号,掌握批改标准,还可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考试中的作文评分标准。通过这样的系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判断能力和字词敏感度均能有所提升。

(2)分组互改

分组教学是语文课堂较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交流。就作文教学中的分组互改而言,教师可适当隐去作者姓名,将作文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手中的作文作出评改。分组互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他人是如何写作的,而那些优秀的作品也会激发学生认真写作的意愿。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做好批改记录,尤其记录他人作品的出色之处,以提升自身的写作素养。教师还可每周举办一次“作文心得交流大会”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由此加深学生对自己以及同学的作文的认识。

综上所述,写作、修改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时之事,需要长期训练。教师应尽量每周上一节写作课,培养学生的即兴写作、即兴点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在校内定期开展“推荐一本书演讲比赛”“讲民间故事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写作、修改能力。

猜你喜欢
新课改作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