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伶伶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初春时节,像往常一样,孙云毅乘坐动车来到北京,前往北京科技大学授课,为学生们介绍非遗文化。每当接到类似的高校邀约,孙云毅都会在百忙中尽量配合,他期待走近青年,通过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审美。
提到孙云毅,总是绕不开一种特殊的琉璃艺术品——“鸡油黄”。他历经数十年的探索,破解失传多年的鸡油黄琉璃烧制技艺,让昔日惊艳世人的皇家“御黄”重归大众视野。他创作的“鸡油黄”“鸡肝石”琉璃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大展览评选中荣获金奖。
第十四届山东省大人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全国十大最美职工、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轻工大国工匠、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以上众多头衔与荣誉,记录了孙云毅从艺近四十载的坚实足迹。
有“琉璃之乡”美誉的山东博山是陶瓷琉璃的发源地,博山琉璃种类繁多,工艺精绝,曾引领中国琉璃发展的方向。每一时期博山琉璃都会有众多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涌现,现年56岁的孙云毅,就出生在博山的一个琉璃世家。从记事起,孙云毅就看着爷爷、父亲、叔叔等长辈生产、制作琉璃,可以说,是琉璃陪伴他度过了儿时的岁月。“1952年,我家的作坊合并到博山最大的琉璃合作社,70年代改名叫博山美术琉璃厂,也是中国最大的琉璃集体企业。”
俗话说“门里出身三分匠人”,从小耳濡目染,令孙云毅对琉璃自然而然产生出亲近感。他自幼便受叔叔——中国琉璃艺术大师孙即杰先生的悉心教导:先学习国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继而学习琉璃历史文化及琉璃制作技艺。然而最初,他对琉璃的印象仅停留在“这是个工作,也是门手艺”。
1983年12月,孙云毅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内画组工作,师从孙即杰、陈东顺学习内画及琉璃艺术创作。孙云毅的师父陈东顺老先生,人品出众,技艺精湛,手把手将技艺传授给他。“我的工作是画鼻烟壶,也是琉璃制作的一种。师父对我很好,一点一滴教诲我。我们画内画的工具都是自己做的,因为鼻烟壶的特殊构造,内画笔是弯的,需要在钩上绑上毛笔尖,我还记得最初是师父帮我绑毛笔。”谈及师父,孙云毅言语间充满尊敬与感激。三个月后,孙云毅即可独立完成内画绘制工作,开始为厂里创造价值。
在工作之余,孙云毅深感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因此始终坚持文化理论的学习。1986年函授课程学习结束后,他又于1990年考入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继续深造四年,逐渐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水平。“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感觉这是个短板。改革开放后,我通过期刊画报,接触到国内外艺术,包括好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以及前辈过去看不到的博物馆的藏品藏画,才发现缺陷这么大,那时候我就想出去再学习。”
由于经营不善,上世纪90年代,博山美术琉璃厂倒闭。孙云毅学成归来,便自谋出路,曾从事过一段时间的装饰设计工作。尽管收入还不错,但他却始终感觉,“这不是我想做的事”,心底仿佛有个声音,一直在召唤他。
离开工厂后,孙云毅的父亲和叔叔开办了一家小型琉璃厂,主要制做一些来料加工的订单以及出口创汇的琉璃器具,与此同时,他们没有间断钻研失传已久的“鸡油黄”制作工艺。“当时做订单加工是为了生存,但也限制了行业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而且利润非常低,导致很多小厂日渐倒闭。”见到此情此景,依然牵挂着琉璃的孙云毅,责任感油然而生;加之叔叔在担任博山美术琉璃厂科研所所长时,专门针对“鸡油黄”进行研发,作为见证人的孙云毅,也逐渐对鸡油黄琉璃的复杂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主动选择回来,加入恢复鸡油黄琉璃的研发。
博山出产的鸡油黄琉璃有着“润如玉,凝如脂,声如磬,价如金”的特点,因其色泽、油润度酷似母鸡腹中的鸡油而得名,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这种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料器,于明初兴起,康熙乾隆年间兴盛,为宫廷专用。因中国古代以黄为至尊之色,仅供皇家专用,故又称为“御黄”。
几百年来,决定鸡油黄琉璃最终成品率的核心技术和秘密是原料配方。由于鸡油黄琉璃作为宫廷御品只有皇室才能享有,严禁民间生产,因此一直没有成熟稳定的配方流传下来;并且琉璃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一直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这就成为当今困扰琉璃匠人最大的难题。“没有用文字数据记录下来,所以会走很多弯路。比如制作鸡油黄的原料非常多,老一辈传下来的都是口述,就像炒菜一样,‘各种材料少许,这个‘少许是多少?只能凭经验再摸索再尝试。传到现在,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样。”孙云毅笑着说。
多年来,孙氏家族一直致力于鸡油黄琉璃制作工艺的研发。孙云毅和父辈以各种方法进行尝试,“他们一直在试验阶段,偶尔会成一个”。孙云毅继承了父辈的研究成果,潜心研究搜寻到的相关残缺资料,不断进行实验改良配方,完善各项工艺。“在过去制作鸡油黄的原料中,有毒有害的比较多,我想有些是必须要继承的,但有毒有害的,就尽量不用了;但也有些好的传统工艺,我们要恢复,比如木质模具等。”
每一项传统手工艺都饱含着数代人的心血,想要恢复谈何容易。鸡油黄琉璃因配料珍贵,制作工艺复杂,上乘的精品极为难得,因而有“十缸九不成”之说,即成功率仅有一成。原料、人工、天气,每一个环节的细小偏差,都会导致前功尽弃。烧制一缸(坩埚)鸡油黄料,三天后才能看到结果,如若不成,就需要不断调整配方比例来进行试制。就这样,周而复始,困难重重。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经济压力,“每天的电费都几千元,而且炉子一旦点火就不能停,否则就会坏掉。”制作鸡油黄工艺要求很高,用料、火候必须恰到好处,稍有不慎就废了,并且部分原材料比较珍贵,因此这也导致很多人为了烧制一缸纯正的鸡油黄琉璃而倾注了毕生积蓄。
几年下来,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孙云毅系统改良了技术、配方、工艺、器型设计,使鸡油黄琉璃的制作及基于此的琉璃浮雕加工工艺得到了保护、继承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及产品色泽、纯净度。2007年,历经孙氏几代人的大胆尝试和不懈努力,鸡油黄琉璃终于在孙云毅的手中重获新生。
尽管鸡油黄琉璃的烧制技艺已被成功恢复,但孙云毅并未停下脚步。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不断改善工艺,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为提升鸡油黄琉璃的质量和成品率,他对十多种原料进行更加科学精确的配比,并对炉温、成型时间等精确计量,令传统的料性色彩及润度更上一层楼。经过多次尝试,他还提高了鸡油黄作品的成功炼制比,将成功率提升至四成。
2015年,孙云毅发现鸡油黄琉璃成品多次出现炸裂现象,考虑可能是操作问题,他便改进退温炉和调整退温时间,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于是,孙云毅便将目光转移到原材料上。“制作鸡油黄琉璃需要近20种原料,每天换一种就要十几天,每一种又需要三天之后才能得出结果。”将近两个月,孙云毅将所有原材料全部试一遍,在投入上百万元后,最终发现某个批号的原材料是症结所在,问题才得以解决。
普通琉璃料可以反复利用,但制作“鸡油黄”的琉璃料不能重复利用,只要失败一次,材料就无法继续回炉,因为一旦原料颜色变深,就无法加工出颜色纯正的鸡油黄琉璃产品。部分鸡油黄琉璃的原料比较珍贵,废弃了着实可惜,孙云毅一直探索如何精进制作技艺,实现高效环保。最终,他改良了鸡油黄制作技术及配方规范,独家研制成功利用鸡油黄琉璃的废弃熟料制作“鸡肝石”,形成了更加天然和飘逸的纹路,提升了原材料利用率,变废为宝。
鸡肝石,顾名思义,色如鸡肝,纹如佳石。每件作品纹理变化皆为窑变生成,在大片紫红色中隐有姿态万千的黑色斑纹,天趣盎然,令人遐想。“之前在尝试制作鸡油黄时,做坏的非常多,我们也不能卖。正好制作‘淄博琉璃第二宝鸡肝石需要30%的熟料,把配方调整一下,反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清朝时制作鸡肝石用煤炭,杂质较多,原材料纯净度也不够,现在的成品已远超过去的水平。很荣幸,我们这门技术还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科技进步三等奖。”孙云毅言语间透露着一丝自豪。
随着鸡油黄琉璃在市场上热度的攀升,市面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技艺,2012年,孙云毅注册了“鸡油黄”商标,2013年他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鸡油黄琉璃的生产方法及玻璃以及基于此玻璃的浮雕加工工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孙云毅坦言:“现在鸡油黄市场认可度很高,所以仿制的也很多。我说这是好事情,就像餐厅的菜品,因为好吃大家都来点餐。虽然鸡油黄是我们的注册商标和发明专利,但我们不能去做有损行业声誉的事情,其实我们压力非常大。”孙云毅将这份重压化为动力,每年推出多个独有的新造型产品,靠创新产生品质的差异化,凭借精品锁定高端市场。
2015年,孙云毅创作的琉璃作品被选为故宫博物院宝蕴楼长期陈设和展示的文创精品项目。经故宫博物院学者鉴定,其实物质量已超过当年清宫造办处御制“鸡油黄”料器,可以称为“当代御黄”。
近年来,随着制作技艺愈发精湛,艺术风格日趋成熟,孙云毅创作的鸡油黄、鸡肝石琉璃作品接连斩获包括“金凤凰”、“百花奖”金奖在内的大奖数十项,并被国内外众多机构收藏。2014年4月,他创作的鸡油黄萝卜瓶被英国布里斯托城市博物馆与美术馆收藏;次月,创作的鸡肝石萝卜瓶被澳大利亚南澳国立美术馆收藏;2022年作品《鸡油黄镌刻鼻烟壶——雅集》获得“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同年,鸡油黄琉璃作品《国泰民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孙云毅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攀升。
在艺术创作上,孙云毅认为,传统要和科学相结合,器型、题材和材料等元素都在升级,但传统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和寓意,不能摒弃荒废,“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这一古老艺术表现形式,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适应新的时代。”他也籍此理念,致力于探索、创造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佳作精品,实现了传统琉璃从内容、题材、形式上的创新性突破。
2018年6月,孙云毅创作的“国泰民安”系列作品,被选为青岛上合峰会赠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他制作的鸡肝石美人瓶,为青岛上合峰会国家指定陈设用品,以独特的花纹广受关注。
“国泰民安”系列包含三件鸡油黄琉璃作品:“国泰民安”、“礼乐共鸣”、“盛世如意”,由于题材重大,孙云毅和山东省工艺美院合作,从2017年9月份开始设计制作。鸡油黄“国泰民安”瓶上雕刻了泰山,泰山为五岳之尊,历代作为中华民族象征之一。“礼乐共鸣”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编钟,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所以“礼乐共鸣”更能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之邦的风范。“盛世如意”整体为如意造型,取的是“吉祥如意”之寓意。
这三件作品中,尤以“礼乐共鸣”创作过程令孙云毅记忆犹新。它的设计原型为编钟,编钟的原材料是青铜器,和琉璃属性不同——琉璃无法悬挂,也不能使用粘接手段。为解决工艺难题,孙云毅经常与担任青岛上合峰会视觉形象统筹专家组组长、藝术总监制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潘鲁生院长沟通。“潘院长工作非常忙,但他很关心创作进度,我俩经常夜里11点以后通电话。前前后后改了数稿设计,最后将挂件改为透雕,开了很多款新模具,用了好几个月,才解决了问题。”谈及往事,孙云毅十分感慨。
琉璃是中国所独有料器,传承有序几千年。“国泰民安”系列作品饱含着孙云毅对国家强大,人民安定的美好祝愿。“国泰民安”系列以其别出心栽的设计理念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鸡油黄琉璃相结合,得到了各国来宾和国家领导的赞誉,这亦是中国鸡油黄琉璃惊艳世界的一次亮相。
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它所蕴含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历来为国人所推崇,王安石的《梅花》一诗更是家喻户晓。2020年,孙云毅受到《梅花》诗的启发,设计创作了《寒梅傲雪》鸡油黄瓶。整件作品色泽呈正黄色,光泽晶莹,温润凝重,抛光后似被酥油浸润,滟滟欲滴、晶莹剔透。画面中,老树虬枝,上覆白雪,两枝纤细的如棘疏枝从下往上延伸,虽略带虬曲而不乏挺拔之致。梅枝上缀以稀疏的花朵,薄如蝉翼的花瓣呈半透明状,冲和恬淡而骨秀神寒,虽以红晕点染而无香艳之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梅花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精神气质,有意在笔先、神游境外之妙,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
《寒梅傲雪》荣获2020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21年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一等奖。
2019年,孙云毅作为最美人物代表,受邀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观礼盛典。观礼归来,心潮澎湃的孙云毅便开始构思创作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主题作品,于是,鸡油黄琉璃作品《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应运而生。
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西柏坡以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革命纪念地之一。
孙云毅籍由这组作品展示出西柏坡精神,为鼓舞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拼搏进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2021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作品入选建党一百周年“全国百名大师展”山东省大师精品展。
2016年,“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成功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遗传承人,孙云毅期待将传统的继承与当代的创新更好地融为一体,尽可能培养琉璃艺术传承人和推动行业发展。
2022年,作为鸡油黄琉璃的第五代传承人,孙云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也是首位以琉璃工匠身份获此殊荣的工美大师。从事琉璃艺术制作近40年,孙云毅把传承琉璃艺术作为毕生追求,已经功成名就的他依然笃学不倦,积极拥抱新理念、新技术。“学习非常重要。我经常关注其他艺术门类,需要广泛地学习。还有新科技,我们和故宫合作就是从3D扫描、3D打印开始,去年我们还开始尝试数字藏品。”
针对新时代如何做好技艺传承,孙云毅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一是做出更符合当今社会审美的作品,二是与年轻人“对话”。作品不能曲高和寡,非遗传统工艺要与时代文化相结合,求变求新,用经典的技法创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是孙云毅始终坚持的观点。在创作中,他以多样化的雕刻技艺为作品增加现代元素。“之前的琉璃产品以大摆件为主,我们现在推出的琉璃首饰、小挂件很受年轻人喜爱,价格他们可以接受,也会帮我们进行传播。”
多年来,孙云毅一直以传播非遗文化、弘扬传统琉璃文化为己任,他积极与清华大学、中国美院、上海视觉传媒大学、山东省工艺美院等高校合作,举行创意设计大赛,与年轻人交流,让学生参与琉璃艺术品设计;用琉璃作为材质开发毕业纪念品等文创产品,进一步优化拓展市场,丰富产品体系。“我曾先后到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授课。清华有玻璃系,但老师大多是自国外学习回来,所以对我们传统琉璃文化和工艺的关注很少。我想把这部分补充起来,形成互补。我给学生们讲非遗传承、琉璃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属性,把我们的文化属性、民族属性用琉璃藝术呈现出来,年轻人很喜欢,而且让有想法的年轻人可以参与进来,这也是我的一点私心,给我们行业多培养一些后备人才。”孙云毅笑着说。
今年,孙云毅还将积极参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百名大师进课堂”活动,“这是个契机,宣讲我们的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一定要参与”。
孙云毅认为,琉璃艺术应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在做好新产品、新技艺创作研发的同时,也要走好产业化发展之路,引领行业求新求变。而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有国际化的合作,形成我们自己的琉璃龙头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因此,2019年,孙云毅与香港艺思公司联合成立了淄博博思琉璃制品有限公司(琉璃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拓展新产品,增加了产品种类,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为行业提供了新技术和材料配方的支持,统一了行业标准及质量,形成了集聚化、统一化、规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博山琉璃推向世界。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琉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由孙云毅主导在博山琉璃园设立了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博物馆,专门展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作品,收藏民间的传统文化实物资料,有1000多件琉璃艺术品在此展示。
2022年,孙云毅当选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他深感责任重大。同年7月,他参加淄博市人大代表“征民意连民心解民忧 助力品质民生”三年行动,帮扶博山镇谢家店村。任职期间,他认真履职,经过深入调研,他提交了《关于通过陶琉元素的注入来提升城市形象和陶瓷琉璃后备人才纵向发展贮备的两点建议》的提案,积极助力产业发展。“之前担任市人大代表时,提案主要与我们地区发展有关,成为省人大代表后,更多开始考虑如何为产业赋能。身份的转换,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孙云毅坦陈。
从十几岁开始制作琉璃的学徒到如今的工美大师,孙云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传统和科技相结合的道路,他不断探索、矢志创新,使中国琉璃这门古老的艺术,再度焕发了青春的活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谈及未来,孙云毅尽显笃定。“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其中重要的一环,作为非常好的载体,能够彰显时代气息,因此我们要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如何将带有民族气息的工艺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喜爱;丰富我们的产业链,为产业赋能,这是我今后发展的方向。作为传统手工艺者,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一定不能辜负。”
责任编辑 赵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