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北省委在团中央和河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高位启动,全力推进,有效评价”工作思路,对全省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进行部署推进,通过建立“三五四”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强化县域共青团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
主动谋划,迅速动员部署。全国县域改革动员部署会后,团省委开展专题学习并第一时间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专题辅导;制发省级实施方案,细化20项改革举措和5大工作机制。
主动推进,争取党委支持。争取省委支持,多次汇报我省县域改革情况,得到省委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协调省委改革办,将县域改革纳入2023年省委改革工作要点。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与省委组织部联合起草《关于进一步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将“深入推进县域基层组织改革”作为重点内容予以明确。争取地方党委支持,推动全省123个县实现四个纳入,165个县成立县级教育团工委,149个县建立青年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主动作为,营造浓厚氛围。用好纸媒,在《河北青年报》开设“河北省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进行时”专栏,已刊发8期;用足新媒体,在河北青年网设立“改革大家谈”、“改革动态”等专题,并充分利用河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累计发布工作案例180余篇。
建立专班推进机制。成立由团省委书记任指挥长的县域改革工作专班,牵总指导全省县域改革。共收集改革台账356份,对43个进展缓慢的县市区进行提醒、通报、约谈。
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召开团河北省十五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和重点辅导改革工作;召开县域改革片区交流会、全省“枢纽型青年之家”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县域改革专题辅导会,实现县级团委书记培训全覆盖。
健全联片挂点机制。团省委各部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分市包干”,通过年度督导、中期评估、季度访谈等方式督促市县两级团委履职尽责、提质增效。
健全請示报告机制。市县两级团委每月向上一级团委汇报改革进展情况,并就改革重大问题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河北省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推进机制及改革评价核心指标》,细化市县两级57项考核评价指标;举办全省共青团“述职擂台赛”,将县域改革情况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评选出年度“十佳二十优”县级团委;推动150个县(市、区)建立团干部激励约束机制,154个县建立县级团委班子工作考核及向县级党委反馈机制。
聚焦“有组织没人干”问题,敢啃硬骨头。通过向市委组织部发函、定期通报等方式推动团干部配备,全省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配备率达97%,92.2%的县级团委至少配备一“挂”一“兼”团干部,创历史新高。联合省人社厅等8个单位开展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服务地覆盖134个县区,实施规模增至500人,为基层团组织注入“源头活水”。探索“团的生存社会化”路径,团辛集市委制定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清单12项。
聚焦“有青年没组织”问题,广谋新路子。在“形成社会功能”上下功夫,推动全省新增社会领域团组织1835个。省级层面扩面增效,健全河北省社会组织团工委、非公企业团工委的同时,新建省互联网行业团工委等4家行业系统团组织。市县层面强化指导,团张家口市委推动“三星级”非公企业全部建团,“两新”组织、新兴青年群体领域新增团组织252个;团邯郸市复兴区委探索“1+3+N”区域化团建新模式,切实提升县级团委组织力。
聚焦“有组织没青年”问题,打好组合拳。省级层面,认定163个“枢纽型青年之家”示范点,并实现乡镇(街道)实体阵地全覆盖。市县级层面,推动“一县多品”,指导县级团委结合实际打造品牌项目。如团石家庄市栾城区委以“团办青年社团”路径打造“青年合作社”品牌,内设“新新人类社”等5个社团,精准找回并服务全区青年。
聚焦团员先进性问题,练好基本功。严把团员“入口关”,如团定州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社会领域团员发展制度,在规范社会领域入团上做文章。严把团员“教育关”,在西柏坡举行全省示范性入团仪式,持续推进中学团校、少年军校建设。严把“党团队衔接关”,将健全“推优”机制作为县级共青团强化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两个一般、两个主要”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