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莺
宋朝宰相陈执中被弹劾下台,外放地方做官。
按规矩,翰林院要起草制文,对官员写一个评价。这个任务落在了欧阳修頭上。
陈执中一听吓坏了,因为他一直不喜欢欧阳修。他在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当知州时,欧阳修从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前往南京路过陈州,想拜访他,可陈执中却以各种理由拒而不见,让欧阳修在同僚面前很没面子。
后来,欧阳修回到朝中做内阁大学士,陈执中在朝为宰相。吃过陈执中“闭门羹”的欧阳修,再也没有登过陈执中的“三宝殿”。
有了这些前嫌,陈执中的担心并非多余。陈执中担心欧阳修会把自己写得一无是处,甚至提醒地方对他严加管束。这样的话,自己即便到地方做官,也抬不起头来。
然而,当陈执中拿到制文时却傻了眼。文中对他的评价竟然是:“杜门却扫,苦避权贵以远嫌;处事执心,不为毁誉而更变。”
意思是说:陈执中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努力远离权贵以避嫌;处理事情从良心出发,从来不会因为毁誉而改变。
看到这个评价,陈执中大喜过望,感叹道:“即使与我相知很深的人,也说不出这样的话,真是句句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陈执中将此制文亲手抄录一份,寄给好友李师中,还说:“吾恨不早识此人。”
后来,清朝名士陈淡野对此事评价道:“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
欧阳修为后世所仰望,一是才气大,二是器量大。对于“前嫌”,他从来不计较。大度大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器量,这就是欧阳修的人格魅力。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