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研究进展及建议

2023-05-14 13:41:42冯欣李璇曹安琪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市级排放量温室

冯欣 李璇 曹安琪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

1 引言

2020 年,我国提出力争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健全地方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机制,完善国家、地方、企业、项目碳排放核算及核查体系。温室气体清单是摸清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识别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的核算方法,系统掌握温室气体排放总体情况,将为科学量化碳排放强度指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我国从2005 年开始逐步开展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工作,并于2011 年发布了编制指南,但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核算边界的界定、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1]。

2 温室气体核算主要方法

2.1 排放因子法

排放因子法是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核算方法,其公式为:

Em=AD×EF

式中,Em 表示温室气体排放量;AD 表示活动水平数据;EF 表示排放因子。

活动水平数据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的统计数据、调查资料等。排放因子是与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系数,可以采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全球或区域平均排放因子、国家或省级缺省值,也可以采用地区、行业、企业等自身的特征排放因子[2]。

2.2 质量平衡法

利用质量平衡法时,碳排量为输入碳含量减去非二氧化碳的碳输出量,其公式为:

Em=(ADi×CCi-ADo×CCo-ADw×CCw)×44/12

式中,Em 表示质量平衡法计算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ADi表示原料投入量;CCi表示原料含碳量;ADo表示产品产出量;CCo表示产品含碳量;ADw表示废弃物等其他含碳物输出量;CCw表示废弃物等其他含碳物输出含碳量。

质量平衡法基于设施和工艺流程,可以反映碳排放发生地的实际排放量,能够区分各类设施之间的差异,更适用于工艺流程复杂、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困难的碳排放[3]。

2.3 监测法

监测法可分为适用于有组织排放的实测法和大气浓度反演法两种。实测法是基于排放源实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相关碳排放量。实测法包括现场测量和非现场测量两种。现场测量一般是在温室气体排放口安装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浓度和流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非现场测量是在排放口采集样品,利用专门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随着卫星观测技术的进步,卫星遥感观测已成为获取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的手段之一。大气浓度反演法是利用卫星观测的大气光谱反演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但该方法易受气象条件、地表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卫星传感器的设计指标和观测模式等也会影响最终的演算结果。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区域尺度的浓度监测,较难区分出自然源和人为源[4-5]。

3 我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情况

3.1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情况

1992 年5 月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明确提出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2016 年11 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明确要求各缔约方在2020 年后提高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行动力度,并在2018 年通过了透明度框架的模式、程序和指南[6]。在新的透明度框架下,自2024 年起包括我国在内的非附件一缔约方应每两年提交一次透明度双年报[7]。自2000 年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工作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分别于2004 年、2012 年、2017 年和2019 年以中国政府名义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了5份国家履约报告,包括1994 年、2005 年、2010 年、2012 年和2014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8]。

3.2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1 年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提供了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的5 个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旨在加强省级清单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9]。目前已有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2005 年、2010 年、2012 年和2014 年清单编制和清单质量联审工作,并且部分省份已实现连续年度的清单编制[10]。

3.3 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情况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省—市—县三级清单的常态化编制,并于2014 年印发了全国第一本地方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8 年修订完成了《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8 年修订版)》,进一步明确部分活动水平、排放因子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并对不确定性分析等要求作了调整。2020 年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市县(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各地级以上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规定年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逐步扩大县区级清单编制工作范围。2022 年上海市编制了《上海市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系列文件(试行)》,文件包括6 个部分,分别为上海市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指引和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5 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规范,并制定了《上海市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各区在2022 年启动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2023 年后构建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逐年更新区级温室气体清单。

4 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存在的问题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从排放责任角度可以划分为生产者责任原则和消费者责任原则。生产者责任原则遵循的是污染者付费原则,温室气体排放计入其生产地,计算的是实际产生的直接排放;消费者责任原则遵循的是使用者付费原则,温室气体排放计入最终受益的地区,计算的是消费的产品或者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间接排放[11]。采用生产者责任原则,数据获取相对容易,易于核算,但由于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会出现资源输出地区背负较大碳排放责任的现象。采用消费者责任原则,所需数据量大且难以获取,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并且生产地无需负责,容易造成生产者缺乏减排动力而消极减排的后果。目前的清单编制一般都是采用生产者责任原则,市级温室气体排放的产生和流动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12],但市级跨边界活动相较于省级更为频繁,跨市供能比例更高,存在市与市之间的碳转移问题。清单编制的功能之一是量化分解碳排放强度指标、指导减排,这就可能导致以消费型为主的市县(区)排放量低,不利于推动减排工作的开展。上海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区与区之间的碳转移比例更高,因此在编制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上海市出台的技术文件规定,对于服务于全市的发电、交通等企业,其排放量由市里统一管理,不计入各区,从管理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更利于温室气体调控措施的实施。

活动水平数据获取困难也是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难点之一。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我国部分省份的统计局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内容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5 个领域的活动水平指标,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但这也仅限于部分省份,未能覆盖全国,并且市级统计基础更为薄弱,全口径数据缺口较大。目前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活动水平数据主要还是依据省统计年鉴中GDP、人口、建筑面积等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折算,但该方法并不能反映温室气体排放的真实情况。以工业行业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为例,该类清单需要收集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分主要燃烧设备的能源活动水平数据,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是主要耗煤设备,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属于高耗能行业,但由于市县(区)没有数据来源,只能采用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来折算,这就有可能加大低耗能高产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排放因子是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的主要参数之一,目前不论是省级清单还是市级清单,排放因子一般都采用编制指南中提供的缺省值,很少有实测值。农业、林业等领域的排放因子地域性强,实测更有利于反映排放的真实情况。

5 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建议

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是量化各市县(区)碳排放强度指标、分析减排潜力、制定减排路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目前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普遍采用排放因子法进行核算,因此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是数据核算的关键。

针对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健全统计制度。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需要,在现有统计基础上,建立完善覆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市级基础统计和调查制度,为地方温室气体核算提供有效的统计支撑。

排放因子的特征化。我国目前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 万t 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t 标准煤)及以上的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工作。市级温室气体编制部门可根据本区域的核算报告,获取行业的特征排放因子,提高温室气体清单的准确度。

出台市县(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国家或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方法虽然也可以用于市级,但由于市级的核算范围相对小,跨边界活动更频繁,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更困难,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级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各省可根据当地实际出台市县(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猜你喜欢
市级排放量温室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8 08:21:42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9期)2021-09-24 11:57:06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8期)2021-09-06 11:36:44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煤气与热力(2021年6期)2021-07-28 07:21:40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28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42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