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光 赵辉 于瀚洋 庄琳 李晓东
(1.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2023 年3 月,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文《推荐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通知要求在非重点行业领域,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情况、技术装备水平、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探索实施差别化、集中连片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此项要求表明,以往作为常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补充的快速清洁生产将日渐成为常态化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法。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一种短期而有效的审核方式,其审核时间短,并不是审核标准和要求降低,而是在对特定的审核对象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科学地减少对审核工作影响小的环节和因素,以减少时间和提高效率[1-2]。
2002 年《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及后续法律陆续出台,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相关企业已开展至少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完成了基本的清洁生产审核相关知识的普及及初期实践工作。对已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后期的再审核工作应在已有基础上持续开展,而非全方位地从头再来。
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审核的企业状况将更为多样,掺杂了已开展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和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参与审核的企业情况各异,包括体量较大的规模以上企业、工艺相对简单的中小企业、审核潜力相对较小的新建企业、审核潜力相对较大但方案实施难度亦较大的老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审核工作由于情况各异、基础不同,不应在同一起点开始,差异化审核是审核工作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3]。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与常规清洁生产审核互补,形成完整的审核体系,各有侧重,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企业,为科学有序推进审核工作提供了方法上的可能。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不是简单的时间投入,归根结底,其是以最终的审核绩效来判定审核工作的成败。对于能够提升审核效率的做法,如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只要能够达到审核的目的,在保障审核方式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审核时间,减少重复的审核步骤,以达到短期而有效的审核目的[4]。
如某饲料加工企业,员工不足20 人,工作实施“三班倒”,厂房总面积不足1 200 m2,内设一条饲料混配生产线,公用工程均来自园区配套,环保设施主要为生产各环节的布袋除尘器。此种规模小、资源能源使用情况明确、污染物产排清晰的小型企业,可采用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在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的同时保证审核质量,提升审核效率,优化企业人财物的投入量。
对于总体上清洁生产水平较高的企业,即具备高标准的生产工艺、管理规范、人员素质高、流动资金充足等先进生产要素的优秀企业,仅在某一方面存着阶段性的问题和不足,可采用快速清洁生产审核,以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审核来解决问题,进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5]。
如某制药企业,通过了相关的认证,企业运行管理规范,只是近期由于产品调整,在试生产过程中,污水排放不能够稳定达标,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只针对此问题,从相关车间生产过程入手,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跑冒滴漏为具体抓手,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进而实现稳定达标。此种情况下采用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等同于进行了一轮有针对性的技术革新,充分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痛点堵点,切实且迅速达到了审核目的。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单独取决于被审核企业的主观选择,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方可采用。
经历过清洁生产审核且得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被审核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多方认可的企业,说明以往的审核工作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为后续审核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样的企业再审核时可采用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此类企业采取快速审核的原因是基础好,前期工作可利用率高[6]。
企业总体清洁生产水平较高,只是存在某一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只针对此问题开展。
此类企业可采用正常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由于各工作阶段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少、时间短,因此在时间上符合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特点。评估验收时应更多考虑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特点。
传统的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包括扫描法、指标法、蓝图法、审计法和改进研究法。扫描法是通过到生产现场实地踏查来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指标法是通过对企业现有生产管理指标与行业标准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对标,进而以提升指标为突破口采取相关措施;蓝图法是从原始的工艺设备图纸中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环节加以改进;审计法和改进研究法是在正常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基础上对审核程序进行删减,从而实现时间上的快速。以上5 种具体的审核方法,根据不同情况的企业,在快速审核程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7]。
为进一步统一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路径,规范后续的评估验收标准,建议针对上述3 类企业分别采用以下的具体审核程序。
4.1.1 上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回顾
对企业上一轮审核工作的回顾,有利于保持审核工作的延续性。
回顾整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上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起始时间、审核重点、目标的设置及完成情况、方案情况、绩效情况、持续清洁生产的计划、评估验收意见等。特别要关注上一轮审核结束至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资源能源使用、产排污情况的变化,以确保本轮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正确的基准情况下开展,避免因沿用上轮审核时的过期数据给本轮审核带来偏差。
4.1.2 审核重点确定与目标设置
审核重点的确定关系审核工作后续的走向,是审核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快速清洁生产审核中,审核重点的确定应把握以下原则:(1)原则上不应与上一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重复。审核重点是审核工作的重心和发力点,重复既造成审核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上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一定程度的否定,表明上一轮审核工作针对审核重点工作开展得不彻底,未将审核潜力吃干榨净。(2)审核重点应与上一轮审核工作相衔接,同时结合上一轮审核结束至当前这段时间内企业的发展及变化情况来确定,不应将上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时企业的状况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到本轮审核当中来。(3)针对审核重点的工作量应适度,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受审核时间、人财物的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审核重点的工作量应与之相匹配,以能够取得预期的效益。
清洁生产目标应结合审核重点的确定来设置,其二者的逻辑关系应为通过针对审核重点开展工作能够实现清洁生产目标。如某机械加工企业,审核重点为机加一车间,清洁生产目标为降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实际情况是机加一车间生产过程中不用水,即便审核重点停产,对于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也无任何贡献,即针对审核重点开展工作无益于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此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导致审核工作首尾不能相顾,造成审核方向的错误。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目标的设置应把握以下原则:(1)目标项的选择应在审核重点生产管理指标的范畴之内,保证审核重点与清洁生产目标的逻辑一致性。(2)目标项的数量应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来确定,对于物耗能耗高、产排污量大的企业,目标项不宜过多,以便于审核过程中工作量的把控;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目标项可相对较多,以便取得较为显著的审核绩效。(3)目标值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可达性和激励性,既要考虑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时间短的特点,又要考虑企业对审核绩效的满意程度。
4.1.3 审核重点的评估
审核重点的评估包括资料的收集、审核重点的现场踏查及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测试与分析。具体可参考常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中评估阶段的工作内容。
4.1.4 方案实施与绩效汇总(1)方案的产生与实施
方案产生包括全企业范围的方案征集、审核重点的方案征集。企业范围方案的征集与以往审核工作一致。审核重点的方案征集是将原因分析的结果通报给审核重点相关人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使相关人员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清洁生产方案。
(2)审核绩效汇总
清洁生产审核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包括资源能源的节约量和污染物的削减量,经济绩效主要包括总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的节省。绩效的汇总要体现量化与精准的原则。
(3)清洁生产目标验证
清洁生产目标的验证是审核成败的关键评价因素,也是审核工作前后响应的必然做法。为此,规范的做法应将审核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方案的绩效累加到一起,折算为清洁生产目标的体现形式后进行对照。
(4)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水平评估
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是通过与企业所属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或行业相关管理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得到的,通常是审核初期进行一次对照,确定起始基准情况;审核绩效汇总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对照。前后对照的差值,即清洁生产审核给企业带来的提升和改进,同时,第二次对照也能够体现出企业在行业中的清洁生产水平定位情况。
4.1.5 持续清洁生产
持续清洁生产是对企业后续清洁生产相关工作的铺垫。
(1)方案的实施计划
由于快速清洁生产审核过程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截至审核工作结束,审核过程中产生的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受时间、资金、管理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实施或实施完成,有必要制定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实施计划,以规范后续的方案实施,使审核绩效落到实处。
对于方案的实施计划,应突出可操作性,体现在实施的时间点上应为审核结束后至多一年内完成,否则严重影响其可操作性。
(2)下一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的预设
下一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的设置是基于当前企业的生产管理状况,以及本次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但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具有一定的预计性,供下轮清洁生产审核在开始阶段参考使用,以便提升下一轮审核工作的效率。
此类企业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审核工作,因此,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贯穿整个审核过程,为此,建议审核工作按以下程序开展。
4.2.1 基本情况
对现存问题的梳理,明确问题的性质及主要的原因,并以问题的解决为清洁生产目标,此种类型企业通常情况下不设置审核重点,以免因审核重点的范围阻碍问题的解决。
4.2.2 资料收集与现场踏查
针对可能涉及现存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同时,审核指导人员、外部行业专家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对问题的发生点进行现场踏查,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同时争取找到问题的可能原因。
4.2.3 物料平衡测试与分析
针对问题的可能原因,开展相关物料的平衡测试,用技术手段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4.2.4 方案评估与实施
对产生的清洁生产方案,特别是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评估、环境评估和经济评估,之后确定最终的方案,组织实施。
4.2.5 绩效汇总
与其他的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方式保持一致。
4.2.6 持续清洁生产
以《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等最新的行业指标要求为依据,预先为下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指明方向。
对于此类型的企业,建议采用正规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由于企业审核工作量及清洁生产潜力的关系,审核时间相对较短,为此也将其纳入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范畴。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与验收总体框架上与《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相一致。在具体工作中,还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企业是否满足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适用情形。(2)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步骤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漏失环节。(3)企业通过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后,是否达到了审核的目的以及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同时对于审核绩效的界定应注重投入产出比,不应集中在绝对的资源能源节约量和污染物削减量上。(4)企业的审核评估验收专家应相对固定,便于与上一轮审核评估验收工作的衔接。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相对正常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所需时间要短。正常一轮清洁生产审核一般需要8~12 个月,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只需3 个月左右。时间短,审核投入的人、财、物相对较少,但取得的审核绩效并不是等比例地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具有更好的投入产出比。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由于时间较短,审核手段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审核经验、现场踏查以及有限的物料平衡测试与分析,来发现被审核企业现存的、较为表面化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则不易被发现。因此,对于企业整体的清洁生产水平的提升有限。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相对于常规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而言,其适用性和工作内容以及评估验收方面尚处于不断丰富完善中,但其自身“短期而有效”的特点,决定其必然会在今后的审核工作中成为常态化的审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