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梓翕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最早的工艺起源于人类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造物活动,在造物活动的开始都是以手工艺的形式,以制作实用之器为目的。随着手工业发展的专业化衍生出各种手工业从业者,即匠人。匠人在从事手工业中受到多种限制,既包括材料技术等物质方面,也包括政治、宗教等制度方面,此为他律。与此相对应的是艺术家,艺术自律观念可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艺术家提出艺术必须要与政治、宗教、科学等相分离,实现“为艺术而艺术”。
原始的手工艺者并没有独立的职业分化,先民们根据日常所需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简单加工,制作满足自身需求的器物。随着制作数量与品类的增加,制作的经验也随之增加。某些人从重复的工艺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并成为从事此工艺的专长之人,工艺的专门化由此诞生。从原始的自给自足到职业化匠人的出现有着漫长的历史,在这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匠人对工艺活动的经验不断增加,并形成本行业约定俗成的制度与经验。匠人所受到的制约不仅来自于工艺本身的材料与技术的限制,同时也来自于匠人所服务的阶级的约束。
早在商周时期,私有制的出现使一部分人沦为奴隶,其中就包括从事手工业制作的工奴,特别是周代,据《考工记》记载的手工业分工,仅木、金、皮、画、雕、陶六种工艺就分为30个工种。秦代对手工业者实行“物勒工名”的管理制度,在保证器物质量的同时,也是对工匠的管控与监督的增强,这和当时中央集权的实施具有密切的关系。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匠人的管理,在中央和地方都设立了庞大的手工业管理机构派专官进行管理。至唐代,手工业制作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官营手工业和前代一样,对不同的匠人设立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官营手工业工匠有征调、雇佣、奴婢、刑徒几种来源。清代官营手工业给从事其制作的匠人更多的人身自由,官方对手工业管理的机构对于匠人的管理主要采用“计工给值、按工给值”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激发了他们在手工业生产的积极性。
从商周到清代,对于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匠人的管理制度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官营手工业中尤为突出。为官营手工业服务的匠人的生产自由较少,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不仅促进了手工艺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约束了匠人的创造力和创造积极性。
最早的工艺都是手工艺,最早的手工艺源自对自然产品的微量加工。因此,最早的工艺就是选择自然界的事物,对其进行细微的加工从而制成最早的手工艺品。即使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到相对的成熟,但对材料和地域的依附性依然存在。所以,传统的手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源自于就地取材的工艺生产特点。
工艺的发展与匠人的手作不仅受到自然资源与材料的制约,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对其设计与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工匠对铁冶炼的掌握,不仅使青铜器的制作更为精良,同时也使从事金属制作的工匠进行铁器的生产。钢筋混凝土的运用给摩天大楼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材料和技术的支持。
匠人在从事手工业生产中受到了诸多方面的约束,既有来自于管理制度的监督,也有材料与技术方面的制约,这些来自匠人之外的其他规则与秩序对工艺的生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代匠人的工艺制作中,匠人个人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少,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匠人从事着以满足“雇主”需求为目的的工艺活动。
从词源学的角度去讲,艺术最早被指代为各种技术,art一词最早的词源是拉丁语artem,意味skill技艺[1]。《论语》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中世纪的时候所说的“七艺”有算术、文法、几何、修辞、逻辑、音乐、天文学。由此可知,“艺”的原始词义并不是当下所说的为“艺术”的专指,而是更接近于工艺、技艺的涵义。
然而,随着技艺的发展,艺术逐渐摆脱了技艺的内涵转向审美与精神向度。不同于工艺的生产是以实用性为第一目的,艺术品创作的过程更多被人们看作是艺术家根据自己头脑中的“形式”,通过技艺创作实现于一定的物质材料的过程,即将自己的思想置于技艺之上,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艺术得以生成的根本原因。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艺术家的地位快速提升,艺术家逐渐摆脱行会体制,取得了比工匠更高的社会地位。艺术也摆脱了对技艺的完全依附,转向更著重艺术家的思想的抒发。20世纪现代主义兴起之后,艺术的自律性更加被推向极致,艺术家以审美的无功利性为基点,以对美的追求为艺术创作的本质,不再遵循艺术以外的法则,构建一个属于艺术家内心自我的独立的艺术空间[2],实现精神层面的丰富。
德国美学家本泽曾把物质对象分为: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艺术对象。在描述它们的特征时提到:技术对象是依据自然规律构成的,它的技术制作和功能发挥具有确定性,同时又是按计划目标制作的,具有预期性;设计对象也是按计划目标制作的,具有预期性,还具有审美效应,因此就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艺术对象也具有审美效应的不确定性,但是它又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具有非预期性,往往诉诸于艺术家的直觉和灵感[3]。
由于匠人和艺术家之间所受的约束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艺活动和艺术创作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有差异。同时,在社会地位上,艺术家的地位高于匠人许多,以至于艺术家对其对立者的嘲讽会用作品太过“匠气”这样的语言形容。这就割裂了匠人和艺术家的联系,从事“高雅”艺术活动的艺术家不愿意了解“粗鄙”的工艺;匠人也无法接受到艺术的熏陶。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西方绘画大师丢勒就是出身于匠人世家,所以在他的版画作品中可以看到比同时期其他艺术家对于技艺更纯熟的掌握;齐白石也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学习木工工艺的经历。
匠人在从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受到来自“雇主”管理制度的约束,匠人本身拥有较少的个人情感与审美的表现;也来自于材料与技术的限制,使其仅能就地取材、运用现有的工艺技术进行制作。但是,当工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匠人的工艺实践活动突破了其中的某些甚至所有的限制,走向偏向于艺术家的自律阶段。
对于绝大多数的工艺来说,在其出现的最初阶段,仅是以满足使用者实用功能为目的,实用功能是器物存在的第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然而,随着匠人对工艺的不断熟悉以及“雇主”需求的不断增加,器物单一的实用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随着新的物品的产生,旧有器物被新物品代替,旧有器物中有一部分消失,另外一部分则为应对新生的事物,在功能上发生了转变,新的功能被匠人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器物中。最突出的就是器物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审美功能的不断提升。伴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发展,本以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器物中,发展出来一部分完全以满足审美为目的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是工匠使用特定的材料,采用其所擅长的工艺技巧,以完全满足审美性需求为目的的工艺制作。在制作中虽有材料和技术的限制,但是也融入了更多匠人个人情感是匠人个人审美因素的表征。由此,实现匠人与艺术家的跨越,也实现了设计物与艺术品的融合。
丝织印染中的刺绣工艺出现最初是以满足人们日常衣着所需的;随着这一工艺的发展,逐渐从织绣中分离出来,作为以实用和认知为目的的衣着的附属品;到了宋代,实现再一次的功能转化,以画绣形式出现的缂丝则是完全以满足人们的欣赏为目的的工艺。缂丝的发展一方面源自于传统的刺绣工艺,同时,从事缂丝的工匠也受到当时宋代画院的影响,以当时盛行的文人小品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隋代白瓷的出现为彩绘瓷的出现及发展提供了可能。明清时期,彩绘瓷占据景德镇陶瓷烧造的大宗,明清科举制度改革使部分未能入仕的文人加入文学艺术的创作,陶瓷彩绘受此影响出现众多以绘画入瓷的作品。这一形式延续至今,并形成瓷板画这一绘画形式。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来源于当时的一些艺术家对于工业化与过分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抗。在他们关于设计发展的原则中就提出优秀的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由艺术家从事的器物设计比单纯出自技术和机械化大生产中的产品要好得多;艺术家只有与匠人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们在设计中,主张以手工的形式进行工艺品的制作,将艺术家的思想和匠人的技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设计。虽然威廉·莫里斯的部分思想有其乌托邦的幻想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其关于匠人与艺术家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想法的观点对后续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为现代设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包豪斯在开设之初就选择以“工厂学徒制”的形式开展教学[4]。学生需要修“实用指导”和“正式指导”两门基础课,分别有一位技术教师和以为造型教师教授。技术教师就是来自各行业的匠人,由他们教授技艺与方法,造型教师则是当时著名的艺术家,由他们教授美术与设计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在学校设立提供给各门课程实习的工厂车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最佳融合。
虽然匠人和艺术家收到的社会评价不同;在进行工艺活动和艺术创作中分别受到他律和自律的不同约束,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有些艺术家来自于匠人群体,并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融入各种技艺;匠人在工艺制作中,也受到艺术家群体的熏陶;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更是提倡设计师要做到匠人与艺术家的融合。
工艺和艺术经历了从融合到分化再到融合的发展阶段,匠人和艺术家也随着这几个发展阶段,在社会地位、受到的制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从技艺中分化出来的从事工艺活动的匠人,不仅有材料与技术的限制,还要受到管理制度的监督和制约。在匠人所制作的器物中,展现更多的是材料与技术的结合和“雇主”的需求。从技艺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经过若干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以此为生的艺术家逐渐摆脱在匠人时期的限制,社会地位也得以提升。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表现更多的是自我的内心与情感,而较少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一他律与自律相分化的阶段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工艺和艺术再次实现融合,匠人和艺术家也从原有的小领域中跳脱出来拥有了更多的设计和创作的自由。在提倡学习“工匠精神”的今天,匠人与艺术家的涵义上升到更广泛的层次,匠人和艺术家在职业发展中的分异与融合,对当代设计从业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工匠精神也并非狭义的针对从事工艺制作本身的匠人,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