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枫桥经验”书写了一部中国基层治理实践的创新史,成为中国之治的“重要窗口”。在治理场景上,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从乡村到社区、从山区到海上、从线下到线上、从解纷到服务、从社会治安到平安建设的应用升级。在创新扩散上,新时代“枫桥经验”衍生出诸多地方治理经验,可谓“一地一品牌、一处一特色”。仅浙江一地就孕育出桐乡市“三治融合”、温岭市“民主恳谈会”、武义县“后陈经验”、安吉县“余村经验”、象山县“村民说事”、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的众事众商机制、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等创新品牌,以及北京市东城区的“楼门小院议事厅”、苏州市吴江区的“圆桌问计”等诸多全国各地的创新实践。在枫桥式工作法上,浙江等地不断深化优化“四先四早”法、“三帮三延伸”法、“四环指导”法等代表性工作法,沈阳市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福建省明溪县“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成都市武侯区的小区物业矛盾“信托制”解纷工作法等新枫桥式工作法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这些枫桥式工作法紧紧围绕“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和范式要义,有效解决了各自领域的诸多难题,彰显了“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时代特征。总体上,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就新在不是要求各行各业模仿表面形式和照搬具体做法,而是着力将“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抽象知识、一般规律输送至平安建设各领域,因地制宜地解决各个具体治理场景的新矛盾新纠纷。这种创新扩散模式突破地域文化的差异、突破行业领域的壁垒、突破治理场景的隔阂,创造了“从实践到抽象再到实践”的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话语体系上,新时代“枫桥经验”接连被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人民谋福利: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这标志着新时代“枫桥经验”逐渐成为中国之治的标识性概念。在政策法规体系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信访工作条例》《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等国家政策法规均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地方性法规上,《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明确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开展各项平安建设工作的根本原则。2022年,浙江绍兴出台了《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以“枫桥经验”为旗帜的创制性地方性法规。2023年9月28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实现路径。总体上,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就新在充分发挥了“元制度”作用,面对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发展性问题,有机嵌入既有治理体系与制度规范,全面推动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创新,在此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枫桥经验”自身从具体实践到治理制度的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构建了独有的理论体系,促推发展了中国自主的社会治理知识体系。从做法到方法,从认识到知识,从道理到机理,从局部淳朴的感性经验到规律性理性认识,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从“事”到“制”再到“理”的学理性演进,创造了诸多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和观点,形成了群防群治、众事众议、多元化解、事心双解、强基固本等一系列概念合集和理论学说,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总体上,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就新在立足中国社会基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不断借鉴国外治理有益成果,建立健全了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社会治理理论体系。站在人类历史和全球视野的高度,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刻把握社会治理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在体量巨大、纷繁复杂且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国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进而上升为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治理范式,为世界治理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范式。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更好地提炼总结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理念新观点,纵深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创新,浙江警察学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组织策划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理论专刊,邀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案例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在何处,以期公诸同好,以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