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路径研究

2023-05-14 03:40厉玲婷谢华楣翁耀炜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村镇温州职业院校

厉玲婷 谢华楣 翁耀炜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6)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其中重点强调了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去整合资源,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完善可持续的产教对接机制,实现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发展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就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业教育“校企村”三者角色定位与作用

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关键之处在于“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培养掌握职业技术和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使其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保护中去,从而带“活”乡村经济,从而更好地带动乡村振兴。职业院校是乡村产业、乡村文化等振兴的人力供给者、开发者,是连接企业和村镇的重要纽带,发挥着智力支撑作用[1]。职业院校具有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职能,能够与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温职业院校应当牢牢把握这一天然的优势,探究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企业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推动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发挥着资源整合的作用。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通过盘活温州乡村资源来重塑乡村的整体面貌,提高乡村的经济水平,让乡村重新散发活力。村镇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发挥着平台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当地村镇的实际情况是紧密结合的。

2 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的现实困境

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发展还存在着乡村资源整合力度弱、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乡村人才专业结构单一和职业院校产教对接机制不完善这四大现实困境。

2.1 乡村资源整合力度弱,乡村产业没有特色

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根脉,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核是乡土文化[2]。温州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较为发达,但有些乡村依然存在忽略本村特色、产品同质化严重和邻村邻县之间竞争激烈等问题。此外,乡村普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未能清楚认知本村实际情况,随着乡土人才流失更是缺乏创新求变的思维,外部的推力也缺乏持续性。

2.2 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水平不高

近年来,温州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毕业生质量显著提升,乡村人才供给数量显著增加。但部分职业院校培育的人才与乡村人才需求有较大出入,缺乏精准培养,存在培养出来的人才用不上、留不住等问题,导致乡村的经济发展落后、就业形势差和劳动力流失这三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3 乡村人才专业结构单一,创新性不足

第一,职业院校的专业同质化明显,结构单一。温州的产业结构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存在着企业研发水平和投入低、企业家多、专业人才少和产业升级滞后等问题[3]。第二,涉农专业创新性不足,没有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在温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教育依旧停留在传统形式,与新产业、新技术结合度不高。

2.4 职业院校产教对接机制不完善,校地、校村合作质量不高

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在实践应用方面依然在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3 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策略

乡村振兴包括社会、文化、教育、经济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振兴。职业院校、企业和村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发展模式离不开产业发展、村镇建设、人居环境、文化挖掘和生态建设这五大要素。同时,建设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发展模式、真正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校村、校企的共赢离不开职业院校、企业和村镇的共同发力。

3.1 锚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等特色,把握每个乡村的独特性。第一,在乡村文化方面,在温职业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和乡村大力开展地域文创产品设计、乡村旅游规划等各类竞赛,开展特色民俗活动,弘扬乡村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从而留住乡土人才。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在温职业院校和企业也可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过培养觉悟、宣传引导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到乡村进行创业就业。通过发挥示范作用,能够调动乡土人才返乡就业的积极性。第三,在乡风建设方面,在温职业院校和企业可以协同做好村民礼仪礼貌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用产业带动人才发展,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第四,在生态环境方面,在温职业院校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人才向乡村灌输环保思想[4]。

3.2 借力科教资源,强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的科教资源的释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以产业链带动学科链,学科链反哺产业链,形成循环模式。在温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温州乡村经济的结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找到该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方向等方式打造一批产业需要、高质量的专业,通过产业链和学科链互相带动的方式释放科教资源[5]。第二,输送专业人才,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实施人才优化发展战略,通过把科教资源内化为人才,参与社会发展,形成人才与科技创新、人才与成果转化之间的双向互动[6]。

3.3 强化服务保障,营造宜创宜居的人才环境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能够提高人才的觉悟,但要想让人才真正愿意通过职业教育所获得的技能建设乡村还是需要提高乡村的硬性条件。温州的村镇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创业环境,让人才成长和温州村镇共同发展。第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温州村镇应当加强服务意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乡村生活便利性,让人才能够自愿留在乡村创业和发展。第二,保留乡村特色,建设迷人乡镇。温州的村镇有着独属于南方的韵味,一村一品,独具特色。在建设乡村过程中应当保留住这种特色。第三,注重文化传承,树立文明新风。温州村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热情的民风。在温职业院校和企业可以通过礼仪礼貌培训等方式,提高乡民综合素质。第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个体觉悟。职业教育在注重职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积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中去。

3.4 搭建“校企村”合作平台,助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校企村”合作平台的搭建能够充分结合职业院校、企业和村镇的优势,以乡村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教资源为依托,融合产业特性、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于一体,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智力引擎。第一,升级协同育人的教学实训平台。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必须将职业教育的育人置于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之中,将课堂置于乡村田野,使学生在乡村实践中学习、检验和提高[7]。第二,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产教融合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教资源落地开花的结果[8]。在温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建设契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适应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专业结构,与企业、村镇加强科研方面的合作,释放职业院校的科教资源,共同承担科研创新工作,让科研成果能够落地,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9]。第三,共建创业孵化平台[10]。在温职业院校可以联合乡村企业、村镇共同培养创业人才[11]。通过讲解创业政策、创业形势和创业风险等内容让青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政府政策福利的同时规避风险,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能力[12]。

4 结语

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的乡村发展模式能够精准把握乡村需求,输送专业人才,有效促进温州地区的乡村产业校企、校村的合作共赢。通过深入探究温州职业教育“校企村”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能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开职业教育应用研究新窗口,将温州职业院校科教、人才等资源融入真正到乡村各方面建设中去,助力温州乡村经济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认识到温州职业教育与温州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重要价值,但相关实践经验较少,也缺乏持续推动力,仍需相关职业院校开展更为长期、全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村镇温州职业院校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难忘九二温州行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