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36 例

2023-05-14 13:24李蕾蕾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申脉热内丰隆

李蕾蕾

(浦江县人民医院·浙江 浦江 322200)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1]。长期失眠不仅可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脏器功能紊乱,诱发脑卒中、心梗、肿瘤等疾病,同时可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引发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但治标不治本,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易造成药物耐受、成瘾,同时可出现疲乏、眩晕、便秘等毒副作用,停药后易产生抑郁、激动等不适反应。祖国医学治疗失眠历史悠久,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治法,能够做到标本兼治,且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患者乐于接受[3]。笔者于2020年8月—2022年2月采用针刺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36例,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就诊的失眠症(痰热内扰证)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03±10.77)岁;平均病程(14.25±4.81)月。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3.64±10.91)岁;平均病程(14.67±4.92)月。2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4]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和“痰热内扰证”的辨证标准;2)年龄20~70岁,病程6~24个月;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和疲劳量表(FS-14)[6]总分均≥7分;4)近3个月未进行相关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不安腿综合征者;2)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量表测评者;3)伴有梦游症,或从事夜间工作者;4)躯体疼痛、发热或药物等原因导致失眠者;5)精神疾病患者,或对精神类药物依赖者;6)伴有心肝肾、呼吸功能不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温胆汤口服,方药如下:清半夏9 g、云茯苓10 g、麸炒枳实9 g、竹茹9 g、陈皮9 g、大枣10 g、生姜9 g、甘草6 g,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连服4周。观察组在口服温胆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安眠(双)、内关(双)、神门(双)、丰隆(双)、三阴交(双)、申脉(双)、照海(双)、公孙(双)、内庭(双),针刺前用75%的酒精进行局部消毒,选用华佗牌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内关穴、神门穴和申脉穴直刺15 mm,内庭穴向近端斜刺15 mm,安眠穴、中脘穴和照海穴直刺20 mm,丰隆穴、三阴交穴和公孙穴直刺25 mm,照海施以补法,丰隆、内庭和申脉施以泻法,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日,治疗6 d休息1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不寐”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

2.3 观察指标 1)痰热内扰证症状评分: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口苦心烦、脘腹痞闷、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2)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5]进行评价,包括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等7个维度,各维度按0~3计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3)日间疲劳评分:采用疲劳量表(FS-14)[6]进行评价,包括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两大类,总分范围0~14分,得分越高则疲劳状态越严重。4)失眠严重程度评分: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8]进行判定,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等7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分别从0~4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失眠越严重。

3 结果

3.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FS-14和IS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FS-14和ISI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失眠症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年轻化、难治愈等特点。其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医常采用舒乐安定、佐匹克隆等镇静催眠类药物,但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且缺乏安全性,存在导致呼吸抑制、操作性事故等可能,甚至造成严重的医疗和社会问题[9]。祖国医学认为,失眠症属于“不寐”“不得眠”等病证范畴,临床以“痰热内扰证”较为常见[10]。此类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运化不及,湿浊内生,聚湿生痰,郁久化热,痰热互结,上扰神明而时寐时醒、头目昏沉;中焦气机受阻,则脘腹痞闷、不思饮食;或平素思虑过多,情志不畅,脾胃升降失常,酿生痰浊,郁痰生热,扰乱心神,则失眠烦躁、恶梦纷纭[11]。温胆汤最早源于南北朝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后世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曾记载“大病之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该方由半夏、竹茹、橘皮、枳实、生姜和甘草6味药组成;宋代陈言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有“温胆汤”记载,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基础上增加茯苓、大枣2味药,因该方疗效显著,后世习用此方,常用治心胆虚怯、梦寐不祥、气郁生涎等病症[12-13]。方中半夏入脾、胃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宁心,除湿化痰,以杜生痰之源;枳实、陈皮理气消痰,使痰随气下,兼燥湿健脾;竹茹为甘寒之品,长于清热化痰、和胃止呕,善除胃烦不眠,与半夏配伍,一凉一温,化痰除烦之功备;大枣、生姜调和营卫、升腾脾胃生发之气,生姜兼可制半夏毒性;甘草健脾祛痰,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除烦宁心之效。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温胆汤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催眠作用,能减少受试小鼠的自主活动,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14]。

观察组在中药温胆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中脘、丰隆和内庭等穴位。中脘穴为任脉经穴,内应胃腑,针刺该穴,可直达病所,具有调理气机、和胃健脾、化湿祛痰的功效;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养心安神、镇静助眠的功效,为医治不寐的经外验穴;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络穴,且别走足太阴脾经,沟通脾胃两经,具有调和脾胃、升清降浊、安神定志的功效,该穴以清降为要,是治痰要穴,而中脘穴以健运为主,两者配伍,可增强健脾化痰之功,使水湿得化,痰浊得清,常用治痰饮诸症;内关穴为手厥阴络穴,络于三焦经,且通阴维脉,长于调理气机、疏通经络;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络穴,通于冲脉,长于健脾益胃,脾为生痰之源,脾健痰自化,常与内关穴配伍,用于调理脾胃;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荥穴,针刺该穴,可奏泄热之效;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通阴跷脉,申脉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通阳跷脉,两者均属于八脉交会穴,补照海泻申脉,能调和阴阳,可奏镇静安神之功,常用治不寐;神门穴乃手少阴经心经的原穴,是心气出入之门户,针之可旺心气,有助于自律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调和阴阳、定心凝神的功效,常用治心病与神志疾病;三阴交为肝、脾和肾三经的交会穴,可通调肝脾肾三经之经气,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和健脾和胃的功效。诸穴配伍,共奏清热涤痰、调和阴阳、宁心安神之功,使经络气机得以激发,气血运行得以通畅,阴阳平衡得以恢复。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PSQI、ISI和FS-14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综上所述,针刺可提高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失眠口苦等症状,缓解日间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申脉热内丰隆
想要畅通气血,试试常按丰隆穴
无解的圈套
针刺治疗霍纳综合征验案举隅
镜像人生
“阶级叛逃者”(transfuge de classe)或“渴求叛逃的人”
豁痰要穴丰隆穴
浅论针刺申脉、照海治疗失眠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析申脉穴及其常见配伍的病症谱
祛痰湿降血脂的丰隆穴
论让—皮埃尔·热内前期电影中的父权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