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侗族刺绣图案的开发

2023-05-12 04:04韦亮亮石子健高维明
纺织科技进展 2023年11期
关键词:侗族刺绣图案

韦亮亮,石子健,高维明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凸显民族地区文化特征,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内升发展动能,从而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双重效益。在湘黔桂交界地带的侗族聚居地区,一直流传着一种优秀民间技艺——侗族刺绣。它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侗族人民将自己的思想及其他民族元素融汇于日常织物里,织就图案纹样多来源于相关的动植物,即“一种用引针穿刺,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之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工艺技法。”[1]如今,侗族刺绣已成为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保护与传承中实现自身价值。立足乡村文化振兴视角,阐析侗族刺绣图案特征,探讨侗族刺绣图案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而探索出侗族刺绣发展的时代新路。

1 侗族刺绣的图案特征

图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系,凝结着这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的淳朴认识,并逐步于实践中转化为日常审美和崇拜的象征。当然,这种影响不只停留于精神层面,还对少数民族的审美情趣产生着莫大的助力。

作为中华刺绣的有机组成部分,侗族刺绣具有审美、愉情、实用等功能,在历史的演化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精彩绝伦的刺绣技法,刺绣技艺精湛、水平高超。其中,盘轴滚边绣工艺为侗族刺绣的典型代表。盘轴滚边绣工艺是侗族世代传承,以彩色或单色丝线作重要原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与方法。由此刺绣技法演化形成的图案,既包含了侗族人民的自然实践,又蕴含了侗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富有独特的民族意蕴。

1.1 表象特色

侗族刺绣中的精美图案、绚丽色彩、巧妙构图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也体现了律、韵、神的浑然统一[2]。侗族刺绣图案纹样主要有太阳纹、月亮纹、龙蛇纹、井纹、马纹、葫芦纹等。这些纹样源于生活,被侗族人民高度艺术化,运用于刺绣之中,文化内涵深厚,综合体现了侗族特有的宽厚、柔和的民族性格。总体而言,侗族刺绣的图案表象布局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规范理性,图案布局是以点、线为准点形成的较小的面块,多用间色,点缀的花纹有着柔和细密、玲珑别致等特点,给予人视觉上鲜明的侗族审美感受。

侗族人民崇拜自然、热爱自然,故而也将自然万物渗入进自己的日常审美当中,形成了“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表征,而侗族刺绣恰好借图案的有机设计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是一部具有美的生命力的侗族文化发展史诗。得益于文化物化形式的直观展现,侗族刺绣描绘出了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图像,蕴含观赏和教化的双重功能。随着侗族社会的不断发展,侗族刺绣也在与时俱进,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图案纹样由原来的以动植物为主,逐渐演变成具有当代艺术观感的纹样,如几何图形、文字等,充分体现了侗族文化的包容性。但总体而言,侗族刺绣图案仍然承袭传统,以自然生活为主。

侗族刺绣在色彩选取上,遵循自然与生活的本真法则,总体选择大自然中常见的色彩,纯真柔静。在图案色彩的设计上,呈现色彩搭配的和谐与艺术之美。如在桂北地区,侗族刺绣在图案颜色上有大红、桃红、橘黄等暖色,将这些颜色融合到图案中,与底部纯紫色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平衡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加刺绣图案总体样貌的饱和度。此外,桂北地区的侗族刺绣还有正绿、正蓝等主纯度色,这些色彩与自然暖色融合,相互“碰撞”,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总而言之,侗族刺绣体现了侗族兼收并蓄、美美与共的民族特性。

就历史而言,侗族刺绣是侗族祖先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集体智慧和文化结晶,是侗族农耕文化的优秀产物,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兼具侗族特色的工艺形式。侗族刺绣在图案整体设计上构思精美,具有很高的装饰实用价值,同时它还拥有反复绣缀的工艺特征,不仅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还实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

1.2 设计特点

在图案上,侗族刺绣多采用自然元素作为自身图案的绣制纹样。在设计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自然元素制作刺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和色彩。侗族刺绣是侗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展现,刺绣主题内容的不同赋予刺绣不同图案和色彩。侗族刺绣设计在图案与色彩上要追求和谐,即图案与色彩相辅相成,共同“支撑”刺绣。

侗族刺绣在图案设计上据时代潮流而变。传统侗族刺绣在设计上所用图案多源于生产、生活的自然物,种类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侗族人民与外界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渐渐接受外来文化,在图案设计上出现了几何图形、文字等形式,这些图案不是单独运用于侗族刺绣设计中的,而是融合创新到传统侗族刺绣的图案之中,相互映衬、交相辉映,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体现出侗族文化的包容性,反映出侗族审美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在图案与纹理的设计上,侗族刺绣凸显其特殊的艺术美学特征。图案内容设计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刺绣针法出超,挑线针织,增强图案立体效果,厚实侗族刺绣精湛技艺。不同品种侗族刺绣往往会有不同的主题特征,而刺绣匠人通过自身构思,将主题内容合理地设计起来,图案和纹样设计总能给人“丰富而不杂乱”“简洁而不单调”的感受,符合艺术美学的审美特征。由于侗族刺绣在图案设计中特别注重纹理的清晰细致,故而在颜色方面也有较为科学的布局,处处体现着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因应之美,巧妙地化图案静象于自然动象,侗族刺绣“姿态”之美跃然于作品之中。

侗族刺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在刺绣图案和构图上,还是在刺绣工艺上,都坚持折叠的原则。图案作为侗族刺绣中的核心部分,在追求针法精湛的同时,也尤为注重图案的设计,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刺绣作品。

2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侗族刺绣图案的创新开发

当前,乡村文化振兴正为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前进动能。全国多地已开始注重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刺绣产业,在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的同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侗族刺绣作为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如何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实现腾飞,以地方传统文化夯助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价值大作为,是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侗族刺绣图案创新开发的首要命题。

2.1 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优势

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政府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负责制定文化政策及相关制度,同时也要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文化资源和服务[3]。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侗族刺绣及其图案设计开发均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政府作为一个强而有力的责任主体,应该发挥其顶层设计,给予侗族刺绣足够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还要号召各方力量参与,为侗族刺绣“保驾护航”。

政府部门要做好侗族刺绣发展的长远规划,立足侗族刺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合研判,以问题意识倒逼解决办法的产生,逐步递进,以时间为节点,以侗族刺绣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为着力点,促进侗族刺绣的蜕变[4]。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及时扶一把,搭把手,激发出侗族刺绣图案设计的内在活力,改变侗族刺绣现存的不理想的发展现状。图案作为侗族刺绣的核心部分,在侗族刺绣图案设计制作中,政府要极力培养传承者对侗族刺绣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传承者们在侗族刺绣中制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观的图案样式,而又不失民族特色。让侗族刺绣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传承和发展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积极借鉴其他有效做法,如云南石林县把彝族刺绣作为重要抓手,实施7项举措推动刺绣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之上,结合民俗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并适度开发,使侗族刺绣成为旅游创收项目,凸显时代化风貌,以此打开侗族刺绣市场,促进侗族刺绣适应新形势,实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侗族刺绣作为侗族人民精神与文化的体现,政府可通过侗族节日等契机,举办侗族刺绣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侗族刺绣图案设计比赛;采用年轻一代喜爱的形式进行广泛、深入传播,让年轻一代亲身参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内涵,于侗族节日氛围中,真切感受侗族刺绣及其图案内涵对于侗族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在了解深化的基础上形成认同感,增强侗族刺绣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归属感,进而唤起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乡愁,让年轻人自觉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同时利用相关活动的契机,令外界更为直观了解侗族刺绣及其图案包含的多彩艺术形式,提升侗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推动侗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保护传承的同时,提高侗族民众的收入。

2.2 坚持原真性与创新开发有机统一

侗族刺绣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非遗性质,必须在发展和传承中找好平衡点,做到原真性与创新开发有机统一。在创新发展中保持原真性,坚守原有的自然性与民族性,体现民族文化特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侗族刺绣在不断地沉淀、延伸、嬗变,它在造型、色彩、构图上不断完善和与时俱进,最终形成了当下世人所见、侗族特有的传统民族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侗族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体现出其特有的民族艺术精神[5]。侗族刺绣作为一种兼具实用与审美的作品,不应一直固守传统而不做任何改变,只有从侗族刺绣的传统历史中汲取前进养分,才能明确推动侗族刺绣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侗族刺绣真正的精华在于图案,在侗族刺绣图案的创新与发展中,在不失侗族刺绣民族特性的前提下,根据审美要求,适当对侗族刺绣图案进行改进与整合,使侗族刺绣图案不仅不失民族特色,还能成为符合大众审美的民族艺术品代表。

立足于时代需求和时尚走向,不断贴合市场,在突出时尚审美的同时保持好侗族的民族风范,开启侗族刺绣产业化、时代化的大幕,积极做到兼收并蓄,从侗族传统中寻找时尚的灵感,在变与不变中把握侗族刺绣图案设计的度。

2.3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教育

侗族刺绣的创作在于人,特别是那些掌握专业刺绣技艺的传承者,历史流转,侗族刺绣图案便是出自这些传承者的手中。花样繁多的刺绣纹样、不同方式的制作工艺、不同纹样中表达的文字符号都让人们从刺绣作品中看到并感受到了刺绣传承人的内心世界[6]。如今,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侗族人民的审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传承者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的侗族刺绣,而这些正是体现在侗族刺绣的图案上。侗族刺绣虽然在选取图案上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制作图案的过程中,程序极为繁琐复杂,是有严格规定的。

因此,在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传承者的培养,特别是审美观念上的培养,使传承人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转变,在图案设计创新的同时,制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而又不失民族特色的侗族刺绣。如云南元阳县猛弄村打造“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体系,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培训,强化绣娘的图案整体设计理念,使绣娘将民族特色、民族元素与现代工艺相融合,将民族文化与农耕文明的底蕴通过具体艺术品来呈现,提升绣品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侗族刺绣和图案设计要想得到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也应积极借助“校—企—技艺传承人”三方协作的教育模式或工坊式传承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刺绣学习为基础,以创新刺绣图案和改良针法为要点;使学生在职业教育系统或工坊式培训中掌握一技之长,为侗族刺绣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发展后盾;确保侗族刺绣在入校园、村庄、产业的同时,激发艺术创新思维能力,以时代化图案设计引领潮流,借以促进侗族刺绣的科学发展。

2.4 创新侗族刺绣图案设计机制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乡村思想文化、淳朴乡风民风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7]。侗族刺绣作为一种民族特色的物化展示,一种观赏资源的物质再现,其色彩和图案要给予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图案作为侗族刺绣的核心部分,理应注重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借鉴云南石林刺绣,吸收百越族群刺绣图案纹样,积极融入生活、生产及时尚元素,丰厚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散发独有的民族魅力。同时,积极推动侗族刺绣传承人与外部商业资本的合作,利用商业资本构筑传承人工作室,在传承传统侗族刺绣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往来,借鉴其他地区刺绣做法,优化相关图案设计。从而启迪侗族刺绣传承人对侗族刺绣的有机改良,并借助自身影响力在侗族地区进行有益探索,在传统之中焕发侗族刺绣的生机活力。

做好侗族刺绣民族品牌的打造工作。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将侗族刺绣图案特点激发出来,在展现时代性的同时保有自身民族性,避免陷于民族文化产品同质化的泥潭中。如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紧抓“中国·楚雄·绿孔雀之乡”文化品牌打造,立足市场需求,加大对相关系列IP 文创产品的设计,持续推动当地刺绣发展。针对市场不同人群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设计,打造“高端艺术欣赏品”“中端艺术品”及“普通日用品”3种产品,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提高侗族刺绣品牌的效益。当然,在做好侗族刺绣品牌的同时,必须坚持图案优化为先,区分与机器生产的不同,真正把心意融入到优美时尚的设计当中,获得公众认同,从而更好地保护侗族文化色彩。

3 结束语

侗族刺绣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有其自身的重要意义,而侗族刺绣图案作为其主要的组成元素,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保护和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发展自身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民族地区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立足新时代,对侗族刺绣的传承与开发重新进行一次有效的梳理,其目的在于引起各界对传统文化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关注,切中侗族刺绣图案设计优化这条主线,探索侗族刺绣未来走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传统文化产品创新开发,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侗族刺绣图案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