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欣 吴洳慧 徐 倩 钟道君 徐玉龙 郭尚敬*
(1 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2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聊城 252000;3 聊城市禾木竹子发展研究中心 山东聊城 252000;4 梁山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2600)
竹子为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和风景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1]。受竹子生物生态学特性的限制,我国北方竹子种类较少,景观单一,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空间的需求。通过引种南方竹种可增加北方常绿植物种类,为北方城乡绿化及景观营造增加更多选择[2]。所谓“南竹北移”,就是将南方生长良好的竹种引种到北方适宜地区,以满足北方地区绿化对常绿植物的需要。我国南竹北移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走过60余年的历程,期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分析这些文献资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南竹北移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竹子的作用,服务于北方的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竹类文献的分析已有较多报道,如戴庆敏等[3]以“竹类”为主题词对2000—2015年世界竹类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蔡函江等[4]分析了2007—2017年浙江的竹类研究文献。但目前尚未见有关于南竹北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报道,为此本文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对中国知网(www.cnki.net)收录的1972—2022年有关南竹北移的研究性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北方竹种选择和南竹北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收录的1972—2022年与南竹北移有关的研究性文献。
2)文献筛选。将文献发表时间定为1972—2022年,将检索条件的关键主题词定为“引种”并“竹”,共得到相关文献814篇,去除信息类、非研究类等文献,共获得与南竹北移有关的研究类文献164篇。
3)数据处理。采用VOSviewer可视化、知网可视化以及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VOSviewer可视化通过圆圈和标签组成一个元素,元素的大小取决于节点的度、连线的强度、被引量等,通过该视图可以查看每个单独的聚类,按关键词的平均年份取score值进行颜色映射,可以分析领域内研究趋势的演变[5]。对获得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发表年份、作者、关键词、学科类别、主要研究机构、文献出处以及文献的基金项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把握国内南竹北移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点。
分析南竹北移文献发表的年份可以看出(图1),自1972年以来每年发表的文献量相对稳定,年发文量在5篇左右。其中,1983—2001年论文发表量较少,年均发文量在1篇左右,甚至个别年份没有文献发表;而在2014年论文发表量出现最高值,发文量为11篇,之后论文发表量呈现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对南竹北移的研究工作呈现阶段性,总体上研究文献较少,表明对于南竹北移的科学研究相对不足。
图1 南竹北移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Fig.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documents on SBTTN
对文献作者进行分析可以显示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总联系强度(Total link strength)代表每位作者与其他作者的共现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间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VOSviewer作者共现分析,得到164篇文献中的244位作者,将每位作者的最小贡献量设置为3篇,得到符合条件的22位作者(VOSviewer中提供的作者耦合分析是对全体作者的分析,而非第1作者)(图2),其中合作交流文章数量在3篇文章以上的作者主要有张玲、范少辉、蔡春菊和刘广路4位。对发表文献数量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论文作者分布呈3个梯队: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比例大于3.6%的只有张玲1位作者,发文6篇;发文量在3%左右的有蔡春菊和范少辉2位作者,各发文5篇;发文量在2.4%左右的有吴德军、徐济和孙耀清3位作者,各发文4篇。发文量小于4篇的作者的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82.9%。
图2 文献作者的共现分析Fig.2 Co-occurrenc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uthors
关键词是对文章的核心概括,分析关键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VOSviewer中关键词分析功能,得到该领域164篇相关文献中包含的591个关键词,将最低共现次数设置为2次,得到符合条件的101个关键词(图3)。其中,“引种”出现的次数最多,共出现55次。其他依次为:“竹”,28次;“抗寒性”,26次;“观赏竹”,22次。“适应性”“生理指标”“成活率”“抗旱性”“低温胁迫”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均低于10次。从文献关键词分析不难看出,南竹北移研究关注更多的是通过生物学研究来提高竹种在北方的适应能力。
图3 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Fig.3 Co-occurrence analysis of key words in literature
在获得的164篇文献中选取发表文献数量位居前20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发现(表1),研究南竹北移的机构主要为农业院校和各地的科研院所,包括科研院所4所,农业院校5所。其中前9个机构在南竹北移研究方面的发文量最多,占总文献量的比例为18.2%;发文量为2篇的研究机构占比为9.75%。由此表明,国内对于南竹北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等地。
表1 南竹北移文献的主要研究机构Tab.1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literature on SBTTN
从南竹北移文献类型看,在164篇文献中以期刊论文为最多,有138篇,占84.1%;其次为硕士论文,有11篇,占6.7%;其他包括科技成果类文献9篇,会议论文6篇。在138篇期刊论文中,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为《世界竹藤通讯》,有17篇论文,占比为12.3%;其次为《陕西林业科技》,发表论文13篇,占9.4%;其他发表文献较多的期刊有《江苏林业科技》《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山东林业科技》《林业科通讯》,分别发表论文7、6、5、4、4篇;另外,期刊《河南林业科技》《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园林》《山西林业科技》《植物杂志》《特种经济动植物》各发表论文3篇[6]。
根据164篇文献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可以分为3个领域:林业学科、观赏园艺与园林学科、其他领域,文献量分别为130篇、23篇和11篇,占比分别为79.3%、14.0%和6.7%。可见,南竹北移研究主要归属于林业学科,其次是观赏园艺与园林学科,其他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少。
在164篇文献中,有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献有12篇,仅占7.3%。基金项目涵盖国家级、省部级2个级别。其中国家级项目基金发文量5篇,省部级项目基金发文量7篇。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关于南竹北移的研究没有得到相关项目的支持。
研究显示,自1972年以来有关南竹北移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年均发表量在5篇左右,尤其是1983—2001年论文发表量更少,年均发文量仅有1篇左右,表明我国对于南竹北移的科学研究呈现阶段性,关注度相对不高。发表南竹北移文献较多的作者主要有张玲、范少辉、蔡春菊、吴德军、徐济和孙耀清等。从文献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南竹北移关注更多的是竹子的抗寒性,通过引种筛选抗寒性强的竹子,实现增加北方常绿树种的目的。南竹北移的文献类型主要是期刊论文,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是林业学科和观赏园艺与园林学科。绝大多数关于南竹北移的研究缺少相关项目基金的支持。《世界竹藤通讯》和《陕西林业科技》是南竹北移文献的主要载体,2个期刊在传播南竹北移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竹北移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以来,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涉及地域之广、历时之久、规模之大、竹种之多前所未有,为北方竹子栽植积累了宝贵经验[7]。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南竹北移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将从单纯的引种种植转向发展竹产业,更大程度地发挥竹子在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