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
唯有见贤思齐,拒绝颓丧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传承好家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躺平、摆烂、佛系等新词流行起来,反映的是一种消极心态,代表一种得过且过的人生观。一旦在社会中渗透、蔓延,就会逐渐形成一股颓丧的文化潮流和社会风气,不仅会限制个人发展,甚至会危害社会和国家,必须趁早对症下药。
家风决定世风,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作用,将会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见贤思齐就是一剂良药。
见贤思齐出自儒家《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们要向公认的好榜样(贤)学习、看齐,对反面榜样(不贤)则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问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学好而不能学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见”意味着要学会明确区分所处环境中对象的是非好坏。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这些俗语无不说明学好、上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而种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还会为学坏、堕落创造条件。过去如此,现在更甚。在物质相对富足的今天,生于忧患的压力少了,死于安乐的机会却多了。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宅在舒适圈、依赖电子产品、动手能力下降、情感交流缺失等问题接踵而至,甚至成为时代顽疾。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后天教育的干预,目标是学会明辨是非,拥有择善而从的鉴别力。有时需要当头棒喝的外力强制,更多则需要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社会要创造好环境,学校要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家庭要培育好家风。
“贤”直接指向身边的榜样,如此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学好、上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需要零距离的空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足够长的时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中因为生理养育的关系,母亲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更多一些,作用也更为突出。贤妻良母、妻贤子孝都将贤直接指向家中的女主人。千百年来,孟母三迁、孟母断机的故事脍炙人口。孟母虽然丧偶,但她不仅努力改变生活环境(搬家)为孩子营造向上的学习氛围,还不失时机地通过生动的实验(断机杼)来培养孩子严谨的学习态度,因此成为母仪典范。相形之下,现在有些父母一回家就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把孩子交给电视、手机、托管班甚至宠物来陪伴,不自觉地做了不贤的榜样,為孩子的成长埋下问题的种子。
“贤”最终指向社会公认的榜样人物。
可以是史上的文化巨匠、民族英雄,如司马迁、岳飞,也可以是当今的时代先锋、道德楷模,如水稻专家袁隆平、人民教师张桂梅。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呈现于长辈讲的故事,也可以活跃于书籍、影视等载体,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电视节目《大国工匠》等都是从社会连接到家庭的见贤思齐的优秀素材。当父母和孩子同时接收榜样传递的积极信息时,家庭的精神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形成持久的健康气氛。这种气氛同样可以流行于社会、充塞于天地,铸就家风、世风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