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检察官你好,我是某小学的老师,听了强制报告制度,想和您反映情况。我的学生小花已经多日没有来上学了,我们怀疑她的父母对她有虐待的情况。”接到线索的第一时间,我和检察官孙嘉潞邀请公安干警和学校老师一起前往小花家,见到了小花母亲曾大红。从对曾大红的问询中,我们得知了小花的情况……
小花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直到小花父亲有了外遇。父母离婚,各带一个小孩。姐姐归父亲抚养,1岁的小花则随母亲曾大红改嫁,一起进入新家。
刚开始,小花过得很幸福,可自从弟弟出生后,一切就变了。继父认为小花品行有问题,担心她伤害弟弟,所以不让她靠近弟弟。有时,小花继父还会用难听的话辱骂她、贬低她,甚至动拳脚。
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小花11岁的时候。看着同父异母的弟弟有人疼有人爱,小花出现心理失衡,看待问题极端,有极强的攻击性。同学也因此不愿跟她来往,但小花总觉得这是因为她家里穷,父母对自己不好导致的。据小花老师称,小花经常因为父母不给钱而无法购买必要的文具,衣服总是不太合身,有时天冷了还穿着单薄的衣服。虽然学校会对她进行救助,但也无法完全改变她的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花无心学习,也不想再去学校了。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小花久久徘徊不敢进家门。因为那天曾大红上晚班,小花不想回到只有继父和弟弟的家中。纠结许久后,小花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妈妈你能早点回来吗?你不在家,我不敢回家。妈妈你……”曾大红打断小花的话,冲她喊道:“有什么不敢,你不要给我找事了,咱们家就这么个条件。他毕竟是你的继父,给你吃喝就不错了,你还想怎么样?我管不了。”随即便挂了电话。
小花听着电话那边嘟嘟的声音,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瘦小的她背着大大的书包,朝着家的相反方向走着走着。后来,曾大红在离家10公里外的网吧找到了小花。无处可去的她,蜷缩在椅子上睡觉。曾大红将她带回了家,没想到其继父说:“这么爱跑怎么不死在外边,给家里带来多少麻烦。”
曾大红不敢说话,小花也不敢说话。她怕继父发疯似的怒吼,怕不重样的谩骂声刺破心房,怕深夜里的摔摔打打……
小花说不想去上学,曾大红便瞒着学校送她到区里的理发店当学徒。可没几天,小花就坚持不下去,与曾大红吵架后离家出走,寄宿在朋友家中。
小花离家出走期间,曾大红把小花的情况告诉了小花的亲生父亲。得知女儿在新家过得不好,小花父亲想要接走小花,但继父却不同意,说要给了抚养费才能接走。也因此,小花一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直到我们找上了门。
家访结束后,我们跟公安民警、学校老师合力找到了离家的小花,对她展开帮扶和救助。后来,小花也写信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帮她,让她的亲生父亲把她带走。
满满一页纸上,小花记叙了自己的遭遇,以及继父长期对她的嫌弃、辱骂、殴打……这些经历在小花的笔下是散落在光阴里的伤痛,但这个可怜的孩子对美好的生活依旧充满了希望。信的最后,小花说,如果能和亲爹一起住,她会努力读书,长大后也会报答母亲。
为此,我们在未检基地对小花进行了心理辅导,并让小花的亲生父亲赶到乌海,对小花进行临时监管。在确认其有抚养能力后,我们对曾大红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劝说她同意变更抚养权。但曾大红的态度模棱两可,让我们和小花的继父沟通。而面对不愿露面的继父,我们通过电话与他取得了联系。
“您好,小花想和她的亲生父亲一起去老家生活,为了上学方便,想在当地落户口。我们希望您能配合办理一下相关手续。”
“我可以配合,但得先让小花亲爹拿之前我抚养她的费用20万元过来。否则,我不同意变更抚养权。他想带走就带走,我是不管,但我就不给她迁户口。”
“那您有考虑过小花这么小怎么生活吗?”
“我不管,这和我没关系。”
“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小花现在辍学在外漂泊,您对她不管不顾,不履行监管职责,您的家庭教育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小花的身心健康。您照顾不了小花,难道还不能让她的亲生父亲照顾吗?”
“我不同意,有本事快把我抓走,少和我说这些,老子就是不同意。”小花的继父咆哮着挂了电话。
小花继父的态度让我们明白了曾大红的顾虑。我们继续与她沟通道:“小花继父的态度对小花的成长是不利的。看到小花这样,您心里好过吗?”
“我也不想这样,但我是重组家庭,我生活不易。”小花母亲为难地说道。
“即便您不同意,小花的亲生父亲也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变更抚养权。况且现在小花长大了,她也有权选择和谁生活。”
闻言,曾大红哭着说:“好,我配合,我同意小花和她父亲生活,但也请体谅我现在的情况。”
很快,我们就变更抚养权事宜联系民政部门共同帮助调解,之后通过诉讼及时变更了小花的抚养权人。抚养权变更后,为了让小花尽快复学,小花的亲生父亲带着小花回到了老家。后来,通过电话回访,我们得知小花在老家的城市上学,和她的亲生父亲、姐姐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努力地学习着。她长胖了,也爱笑了。
在得知一切安好后,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小花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悲剧,长期的冷暴力让小花行为失衡,如果不是我们及时介入救助,我不敢想象辍学的小花会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会不会从需要保护的人变成需要惩戒教育的人。
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关乎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問题与行为模式密不可分。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好的家庭教育应当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依法带娃,充分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帮助引导孩子树立远大崇高理想,健康快乐成长。(文中小花、曾大红为化名,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检察院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