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鹏举,李兰龙,谭 婧,周乾龙,谢玮娜,郭小平
(1.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2.静宁县畜牧中心八里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静宁 743400;3.平凉工程技术学校,甘肃 庄浪 744600)
蜜蜂是勤劳的象征,富有团队协作和自律精神。中华蜜蜂属群居昆虫,是我国特有蜜蜂品种,又称为土蜂、独龙蜂、中华蜂,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特种经济动物。蜜蜂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具有养殖周期短、投资小、收益快、绿色环保等特点,比养殖牛、羊、猪、鸡等优势显著,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榆中县中蜂养殖优势为切入点,探析榆中县中峰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建议。
中华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具有抗病力强、采集能力强等优点,适合在我国山区定点饲养。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蜂群数量主要集中在以云贵川、福建、两广等为代表的西南部及长江以南等省区[1-2]。蜂群由工蜂、蜂王和雄蜂3类蜂组成,工蜂在蜂群中数量最多,肩负采蜜、酿蜜、养育和保护蜂群的任务,其腹部颜色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较黄,有的偏黑;蜂王数量最少,正常蜂群一般1~2只,主要承担繁殖任务,其品质好坏直接决定蜂群的兴衰,体色有2种,一种腹节有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种腹节无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为黑色,主要任务是与蜂王交尾,扩充蜂群。南方蜂种一般比北方的小。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发达,活动半径大,善于采集山间没有聚集在一起的野草野花花粉,造脾能力强,喜欢新脾,爱啃旧脾[3],容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易受蜡螟、螨虫、巢虫和胡蜂危害[4],喜欢迁飞,群势小。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低洼,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种植百合、油菜、荞麦、党参、黄芪等农作物为主,孕育了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此外还有各种林木、果树和野生花卉,各类植物花期相互交错,一年有6个多月处于流蜜期,为发展中蜂养殖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绿色蜂产品备受青睐。榆中县距兰州市市区约50 km,交通方便。同时,榆中县属农业生产区,无工业污染,具有“三净”优势,即山、水和空气均洁净无污染,兴隆山风景区、烈士陵园、唐代石棺墓等旅游资源丰富,蜂产品可作为旅游纪念品,通过旅游业带动蜂产品消费[5],促进农民增收。
榆中县养蜂历史悠久,大多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边角隙地置箱养蜂,如甘草店镇郭家湾村、新营镇、上花岔乡等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动蜂产业发展。同时,蜂蜜作为天然滋养食品,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滋补品之一,可以做的美食很多,养殖蜜蜂是山区农户的增收渠道[5]。
截至2023年初,榆中县中蜂养殖户达3 500多户,蜂群约5万群(箱)。其中,甘草店镇、新营镇、高崖镇、金崖镇养殖数量最多,约3万群(箱),占全县蜂群的60%。调查中发现,全县中蜂养殖户均为散户,规模均很小,20群(箱)以上的养殖户不到5%;规模10~20群(箱)的占比30%,其余均为10群(箱)以内的养殖户。
榆中县蜜蜂养殖方式仍以传统养殖为主,大部分养殖户使用原生态蜂巢(箱),如以废旧背篼、树洞甚至泥坯作为原料的蜂巢(箱)。调查中发现,全县采用原生态蜂巢养殖蜜蜂的养殖户占60%,全为饲养中蜂的养殖户;而采用意蜂标准蜂箱、中蜂标准蜂箱、格子箱养殖蜜蜂的占比不到30%;采用仿生蜂箱的则更少,被引入该县的中蜂均采用活框箱新法科学饲养,且养殖规模均为20群(箱)以上的养殖户。
榆中县蜜蜂养殖的主要品种为阿坝中蜂[6],主要从四川引入[7]。少量为意大利蜜蜂,饲养量不足2%。大量流蜜期,外省放蜂人沿青兰高速、312国道寻找蜜源放蜂[8],全为意大利蜜蜂。
榆中县畜牧养殖主管部门无蜂业管理科(处室),部分代管理人员未掌握养蜂知识,缺乏实践经验。蜂业代管理部门无蜂业规划、蜂业工作计划,更谈不上专业服务。
目前榆中县山区养蜂主体年龄普遍大于55岁,仍然沿用传统的养蜂模式,如依靠原始蜂巢“背篼巢”“泥坯巢”等,以野生半野生方式养殖中蜂,需毁巢取蜜,取蜜蜂群死亡率达100%。由于难以掌握科学养殖技术,造成蜂产品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
不同品种中蜂进入其他品种中蜂生活地,易造成中蜂资源受到破坏[8]。榆中县主要引进2种蜜蜂:四川蜜蜂和天水蜜蜂。四川蜜蜂属西南类群,与天水蜜蜂在生产性能方面存在差异,易导致引种失败。盲目引种会造成甘肃中蜂遗传性受到破坏,没有严格隔离饲养,容易引起病害,给当地中蜂带来极大威胁。
中蜂育种场能够培育优质蜂王,但成本过高,导致违法育种和无证销售中蜂王现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种质资源,给蜂农带来巨大损失,蜂农养蜂积极性受挫,阻碍了中蜂业向好发展。
榆中县蜂产品仍以传统方式销售为主,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加之蜜蜂养殖的特殊性,蜂产品大多在山区,交通不便,养蜂员对线上销售渠道不熟悉,使部分优质蜂蜜出现滞销现象。
南方中蜂产业发展迅速,养殖技术先进,相关部门应组织蜜蜂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去云贵川、福建、两广等地培训,让其将先进科学技术融入中蜂养殖,并培训和指导当地蜂农,促进蜂业健康发展。
蜂群的核心是蜂王,强盛蜂蜜生产蜂群必须要有品质优良的上等蜂王。培育抗病力强、维持强群、产卵力强的蜂王是保持蜂群高产的条件之一,流蜜盛期能培育出高质量蜂王。对一般养殖户来说,最好由合作社购买种蜂繁育站统一选育的蜂王并发放,防止盲目引种破坏当地中蜂遗传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严格管理引进蜂群的登记和报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合格育种公司信息,防止违法育种和无证销售中蜂王对蜂农造成损失。
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养殖基地布设监控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蜂农可通过移动设备远程查看蜂群健康状态,随时随地记录蜂群管理、蜂病防治和蜂具消毒、蜂产品的原料加工等信息,从而有效防控天敌对蜂群的危害,同时也能降低盗蜂概率。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线下销售带来了冲击,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网上商城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完成交易,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更直观方便,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特别像蜂蜜、蜂王浆类绿色产品,通过小视频记录生产过程,对消费者更具说服力。因此,蜂农应抱团取暖,与电商、网红、网络主播合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结合当地生态资源,建设中蜂生态康养区。以榆中县兴隆山为核心区,将周边的几个村作为辐射区,在兴隆山游客接待中心附近建设一个蜜蜂休闲广场。打造集亲子教育、体验蜂农生活、现场动手摇蜜、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康养度假民宿[9],增加中蜂产业收入。同时,厚植蜂业底蕴,做好蜂业旅游融合文章。将中蜂产业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把摇蜂蜜做成旅游项目,提升品牌内涵,并把蜂蜜开摇仪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扩大蜂业及蜂产品影响力,提高品牌价值,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