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3-05-11 20:51:26杨树猛赵光平牟永娟张海滨才让闹日李鹏霞赵元芳宫玉霞祁红霞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甘南州甘南牦牛

杨树猛,赵光平,牟永娟,张海滨,才让闹日,李鹏霞,赵元芳,宫玉霞,祁红霞

(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甘肃 合作 747000)

牦牛产业是甘南州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甘南州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州牦牛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1 发展现状

甘南牦牛是我国牦牛优良地方品种之一,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和合作市。截至2022年底,甘南州各类牲畜存栏量269.08万头(只),其中牛存栏量119.47万头;肉类总产量9.73万t,其中牛肉产量5.93万t;牛奶产量7.94万t,牛肉、牛奶产量均居甘肃省第一位。

2 发展措施与成效

2.1 政府高度重视,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成效

近年来,甘南州高度重视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提纯复壮工作,针对甘南牦牛品种资源退化严重的问题,及时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州直21个部门及8县市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专责组,从良种繁育、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招商引资、政策支撑、宣传推介等6个方面共同推动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玛曲县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甘南牦牛国家级遗传资源保种场,其与兰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天津农科院、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等多所省内外高校、研究所保持密切协作,为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2.2 甘南牦牛主产区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甘南建立了以“牦牛繁育、犏牛繁育、犏雌牛(奶牛)养殖、牦牛育肥”为重点的中游产业布局[1]。在牧区重点发展牦牛纯种繁育和杂交利用;在半农半牧区着重发展高原奶牛养殖;在农区侧重于舍饲育肥。

2.2.1 夏河县 夏河县加快建设以牦牛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为主的牦牛繁育养殖带,以桑科种羊场娟犏牛高效繁育基地为中心的娟姗犏雌牛杂交繁育带,以鲜奶、酸奶、酥油、曲拉等传统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犏雌牛养殖带和以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的黑安格斯肉牛繁育和牛羊育肥带,着力推动畜牧产业规模化布局、产业化发展、集约化养殖、资源化利用。目前,已建成牦牛、娟姗犏雌牛繁育示范基地42个。

2.2.2 合作市 合作市进一步建立健全牦牛良种保护体系,在佐盖多玛乡建设“美仁牦牛”遗传资源核心保护区,强化“美仁”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在以佐盖曼玛镇、卡加道乡为核心的犏牛繁育带,建设繁育基地,为犏牛育肥和犏雌牛养殖提供优质畜源,解决牦牛品种退化问题。同时,建立健全牦牛后裔血缘可追溯体系,严格执行牦牛种源登记制度,完善种牛、细管冻精登记档案,杜绝牦牛近亲繁殖,为牦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3 碌曲县 碌曲县开展了“百社带千户”行动、“千名干部入百村大抓产业”行动,制定了《“十户联产”抱团发展实施方案》《碌曲县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等,进一步明确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在牦牛上下产业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加快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经营、效益明显、减畜不减收的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此外,引进中投万方公司打造万亩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目前,牲畜棚圈建设、牦牛购买投放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2.2.4 玛曲县 玛曲县严格落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藏羊保护与发展条例》,结合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建立牦牛繁育核心群,打造牦牛国家级保种场,做到科学选种选配;通过玛曲县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实施的甘南牦牛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建设甘南牦牛种公牛站1个、牦牛人工授精站点1个,大力推广牦牛人工授精技术,牦牛适龄母畜比例保持在58%以上。

3 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牦牛良种繁育工作停滞不前

甘肃省虽然颁布实施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藏羊保护与发展条例》,但没有落实品种资源保护、选育推广和产业发展的专项经费,使得工作推动较慢。牦牛提纯复壮是一项长期且系统庞杂的工程[2],涉及千家万户,投入大、见效慢,因长期缺乏可持续的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甘南牦牛良种繁育工作滞后,繁育体系不健全、不科学,规范化程度低,品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品种杂、繁育乱、个体小,牦牛养殖效益低。

3.2 饲养方式粗放,良种体系不健全,种公畜场制种供种能力不足

一是受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影响,草场承包到户围栏隔离,牦牛缺少大范围混群大循环机会,长期以户内小循环自然交配为主,导致配种方法单一,近亲繁殖严重,品种快速退化,畜群周转减慢[3]。二是州县良种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少,目前全州还没有形成运作良好的选、育、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雏形,牲畜选育缺乏科学性,畜群平均生产水平下降明显。三是现有的种畜基地普遍规模小,设施配套不完善,种畜选育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种畜供应能力十分有限,部分种畜基地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全州共4个牦牛种公畜场,具有供种能力的只有玛曲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保种场存栏牦牛约1 000头),种公牛站尚在建设中,种公畜场制种供种能力不足。

3.3 人才资源短缺,专业技术队伍老龄化,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目前州内畜牧人才队伍学历整体偏低,高学历人才短缺,年龄呈老龄化趋势,人才引进难度大,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全州畜牧专业人才面临“断档”。尤其县乡畜牧站专业技术人才更为匮乏,且现有专业人员一人多岗,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牦牛产业发展方式落后,养殖牧工多为牧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缺少科学育种及健康养殖理念,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致使育种工作开展难,技术推广难度大。

3.4 局部草场退化严重,草畜平衡矛盾依旧突出,养殖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是局部草场退化严重。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甘南州草原植被覆盖度由2010年的92%提高到了97%,但全州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原124.53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45.74%。局部优良天然草场正在大面积遭受鼠类的侵蚀。二是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全州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是558万个羊单位,2021年减畜近100万个羊单位,2022年草畜基本保持平衡,但进入繁殖季节维持草畜动态平衡任务艰巨。三是养殖配套设施不完善。虽然新(改扩)建牲畜暖棚,但配套饲草料加工产能跟不上,超载牲畜转移消化能力还十分薄弱。

3.5 哺乳奶源不足,犊牛全哺乳推广难度大,牦牛养殖整体效益低

甘南牦牛一般4~5岁出栏,公母牛均3岁配种,两年一胎或三年二胎,犊牛出生后母乳摄入不足现象普遍存在,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导致生长前期受亏,后期补偿跟不上,养殖周期较长,经济效益低。加之牧民存在选公不选母的生产习惯,母畜缺乏科学的选育,严重影响了牛只的生产水平。

4 建议

4.1 提高政治站位,完善甘南牦牛产业发展政策

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工作是实现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尽快找准制约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工作发展的关键点,抢抓机遇、用足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以市场引领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多元参与为原则,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4.2 厘清种质资源家底,夯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认真摸排甘南州牲畜现状,掌握甘南牦牛特有的种质资源、畜群结构、种畜数量和质量,全面评价牦牛生长生产性能,建立完善系谱档案;厘清牦牛存栏、出栏、繁殖率底数,健全生产台账,为进一步合理制定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保障。

4.3 推进本品种选育,健全甘南牦牛三级良繁体系

牦牛提纯复壮应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针对遗传缺陷或生产性能低的性状,可适当导入野牦牛基因复壮[4]。在甘南牦牛主产区全面开展本品种选育,推进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扩繁群,建成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尤其要重点加强种畜基地制种供种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种畜基地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中的引擎作用。对严格按照《甘南牦牛》品种标准进行选育、建立健全系谱档案、达到种用标准的种公畜统一配戴醒目标识,由主管部门统一配送管理,按国家标准给予良种补贴。积极引导养殖户选种选配,培育选留优秀个体,加快提高甘南牦牛良种率。

4.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以甘南牦牛主产区为中心,建设保种场和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加大全州基层畜牧兽医站所组织机构、技术人员、设备设施配置,配齐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沿哨所”。加强牦牛种畜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核心群建设,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建立公牛站,提升种质资源储备能力和质量,配套完善良种繁育基地附属设施,全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跨上新台阶。

4.5 严格落实补饲制度,多方联动提高牦牛出栏率

高寒牧区枯草期长达7个月以上,天然饲草供给季节性极不平衡,冬春季节草畜矛盾导致全放牧下的牦牛一直处于“春乏、夏饱、秋肥、冬瘦”的循环之中,导致牦牛生产效益较低。建立冬春季节牦牛补饲制度可有效解决牦牛冬春季掉膘死亡、生长发育缓慢、出栏率低的问题。据调查,牦牛一年一产的最好措施是具备良好的草场或补饲条件,同时减少挤奶次数。在夏季也可利用“放牧+补饲育肥”措施,错开牦牛集中出栏时间,择机出栏,提高牦牛出栏率,增加经济效益。

4.6 多措并举筹集资金,持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

通过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大对畜牧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单位的业务经费投入,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高品质、高层次的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提纯复壮建设项目;实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面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牦牛健康养殖和科学育肥、补饲技术研究;落实好金融支持种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好金融“活水”作用,实现保障兜底功效,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运用银行、保险、融资担保等多元金融服务手段,全力支持甘南牦牛种业发展。

4.7 构筑人才聚集高地,补齐牦牛生产经营技术短板

建立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创建种业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一是积极开展“组团式”帮扶,将现有的“三区”科技人才中畜牧业领域的科研人员选派到牦牛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和培训。二是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实训基地”等平台,聘请牦牛种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或有计划地选送现有畜牧业科技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三是尽快启动牦牛人才计划,培养牦牛学科带头人和州内牦牛专门人才。四是积极培养养殖大户、牧区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引导更多有志者助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甘南州甘南牦牛
甘南九章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2
甘南走读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2
甘南记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3:58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3:54
《去甘南》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1-11-13 02:42:05
跟着牦牛去巡山
基于GIS的甘肃省甘南州垃圾填埋场适宜性分析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3:40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基于DEM的1983-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
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