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晗 王彩芳 杨馥瑜 鲁雨晴(常州大学)
劳动教育具有从政治上引导人、观念上塑造人、情感上激励人、技能上锻炼人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思想指引。高校关工委在联系青年大学生方面具有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价值观培养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关工委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青年产业工人队伍。[1]
以“劳动”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劳动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双效提升。高校关工委作为育人的有生力量,发挥“五老”桑榆之力,围绕劳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双主体性”特点,注重劳动教育的过程体验,方法和工具的载体创新,在劳动教育中力求在机制上聚合力、在活动上创特色、在育人上谋求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关工委应发挥“五老”靶向作用,把准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在行动中对劳动教育的弱化操作等,用扎实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行待人,让劳动教育观直抵人心,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中焕发时代光彩。
高校关工委发挥“五老”独特育人优势,将个人劳动与人生梦想相连,劳动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高校以创新引领来构筑高校劳动教育“新生态”,以顶层设计来打造高校劳动教育“新体系”,以协同共育来凝聚高校劳动教育“新合力”,持续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发展进程,[2]从而让青年大学生明确肩负起学业报国、科创报国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实施劳动教育不仅仅立足于科学文化的学习,更应融入生活技能型劳动、公益服务型劳动等多方面,旨在让青年大学生能锤炼意志和品质,以劳动励心智,以实践促成长。
增加生活常识素养,锻炼生活技能水平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江苏经贸学院会计学院关工委老教师与学生分享宿舍中的生活经验,在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中加强了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强化,为“五老”搭建了施展余热的舞台,发挥了“五老”老有作为的精神价值。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与社会产业对接的必然达成,是联结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江苏大学药学院关工委组织学生参加护手霜制作活动,既讲演制备和仪器操作工序,又讲解流程工艺和实验室安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关工委开展海鸥表业技术中心工匠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探讨,在专业学习中融入劳动实践,让劳动教育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此外,该校在全国首开劳动教育本科专业,学校关工委助力创设炎培园、行知园等沉浸式劳动实践基地。
公益劳动作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实践内容,涵盖了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方方面面。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关工委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劳动实践。通过种红薯等持续性劳动,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工委在扬中市三茅街道设立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果树栽培及修剪枝叶的劳动教育活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关工委组织开展“忘年交”系列活动,与住校学生同赴绿色科技园进行果树疏果劳动。
以“党建+”为引领,激发劳动教育的动力之源,实现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常州大学关工委结合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老区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建劳动教育课实践教育基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关工委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开展“阳光领航站”活动,与学生党支部共同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劳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等统筹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
高校始终坚持“党建”带“关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和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助推关工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担负起关工委工作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就需要经常性分析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具体表现形式,常态化研讨关工委工作情况,认真研究和解决以“劳动教育”为代表性的工作落实上。实际工作中,关工委与群团、部门方面协作联动效应显示不足。
教育的连贯性是针对学生德育的纵向发展而言的,是一个连续有序且长期的过程。高校关工委“五老”队伍常态化运行、适时退出和补充机制尚不及时和健全,囿于“五老”的特殊性和不稳定性,在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对接中,看似是菜单式选取和一对一的精准对接,但隐藏了教育主体的工作持续性缺失和教育媒介的生疏。日常中,关工委受限于活动形式的多样要求和教育主体工作生活繁忙,从而带来了“五老”发挥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效度有着基本面的偏差。
作为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中发挥重要力量的“银发力量”,高校关工委针对“Z时代”青年的个性与群体化特点缺乏采用短视频、网络新媒介等线上线下结合的育人方式开展劳动教育。2023年党中央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加快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教育部关工委成立了关心下一代数字教育研学基地,开拓数字教育生态建设新路径。在实际运行和工作中,高校关工委在数字化教育内容选取和方式采取上,缺乏明确的数字化使用策略,以数字技术和手段提供育人“新解法”方面表现较为固化,更难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策略性实施上。同时,作为教育主体的关工委和教育客体的大学生之间的界限过于明确,没有形成以数字为纽带的双向教育作用。
元宇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高校关工委应着眼于培育时代新人的协作联动机制,关工委可以结合元宇宙建立教育的信息共享平台,特别是劳动教育的信息共享平台,将青年劳动素养相关信息通过内外部共享的方式进一步与其他部门进行良好沟通,优化信息资源管理流程,加强协作联动凝聚力,建立有效沟通途径,不断凸显协同配合机制优势;建构元宇宙对现实世界交互映射,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高校劳动教育,科学合理布局关工委、群团组织的工作侧重点,加强互联互通和共联共建,强化关工委的政治责任与工作责任,从而提高关工委协作联动合力达成;赋能元宇宙高质量开展青年劳动教育,以多元形式表征深入推进以诸如大数据分析、算法等为基础的研究方式,精准介入、多角度切入劳动教育的课题研究。
OBE理念是以学生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论。劳动教育中融入科创教育,是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关工委也应着眼于OBE理念导向航标,立足于面向未来的瞭望塔,发挥“五老”队伍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情感优势,[2]通过规范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关工委工作纳入科学素养养成的劳动教育体系、科研工作体系、就业创业体系等,通过元宇宙、区块链技术使得老同志与新青年开展双向互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检测一对一定制教育工作对接,利用云计算科学技术保留关工委工作常态化进度,拓宽教育工作途径与方式,脱离活动形式与工作生活的束缚,帮助建立社会认知科学框架体系,持续、多样、稳定地发挥关工委教育的作用。
面对“Z时代”青年个性鲜明、责任心强烈的特点,高校关工委在劳动教育中可以充分助推数字化教育在适应学习、深度学习、情景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高校关工委要活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结合互联网技术智能制定相应数字融合方针策略,通过大数据、算法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量化,塑造不同阶段传播教育内容与实现教育目的的虚拟化身、创构契合教育对象心理需要与信息需要的教育方法或教育情境等。[3]数字产创结合开拓多样化“育人”模式,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以线上短视频直播连线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深入探讨劳动教育在时代教育中作用发挥的话题,与大学生形成思想共链和情感共鸣,具体表现为线下带领青年大学生共同创设和使用研学基地,利用学校专创实训基地和产创研学基地,加强“银发力量”与青年的紧密联合,达到情感上的鼓励、思想上的引领和政治上的塑造的生动局面,达成时代新人共育共培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