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例

2023-05-11 06:09:35吴凡汪英颖刘尚勤
临床内科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克隆

吴凡 汪英颖 刘尚勤

患者,男,70岁,因“间断头晕、头痛,伴心慌1月余”于2020年6月9日入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血常规提示RBC、PLT计数明显降低,WBC计数偏低,遂转入我院血液科进行进一步诊治。既往有冠心病支架植入病史2年,近2年常规体检未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WBC计数 3.4×109/L,RBC计数 2.39×1012/L,PLT计数 20×109/L。外周血涂片检查:原始粒细胞占58%;PLT单个、小簇分布,散在易见,形态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67.5%,其中原始粒占62%,胞体大小不一,胞浆可见Auer小体及空泡,胞核不规则,可见1~3个核仁;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部分胞体增大、胞浆增多,可见核出芽、核分裂和花瓣样核幼红细胞;巨核细胞易见,PLT少见。骨髓病理活检结果:骨髓增生活跃,造血组织容积占50%;幼稚细胞明显增多,占60%,网状纤维染色结果示骨髓纤维化I级,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CD117+、MPO+、Lysozyme+、CD42b-、PAX5-、CD3-。染色体检测结果: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11)(q21q23)/46,XY,-9,del(11)(q21q23)+mark/46,XY可见克隆性11q-,可疑-9及+mark异常。基因检测结果:WT1基因表达阳性,WT1/ABL 5.17%,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阴性,CEBPA基因外显子双突变阳性,MPN诊断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示CALR E381A突变阳性。免疫分型:骨髓存在一群异常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7.2%,表达CD56、CD7、CD117、CD13、HLA-DR、CD34、CD38、CD33、CD123、MPO。患者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型)。由于患者为高龄,遂于2020年6月16日选择以地西他滨(40 mg每日1次持续5日)为主的化疗方案。1月后复查外周血原始细胞20%,PLT计数51×109/L。2020年7月22日接受第2次化疗,地西他滨20 mg每日1次持续5日,阿糖胞苷20 mg每日2次持续10日。化疗结束后半个月,复查外周血未检出原始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降至2%,WT1基因阴性,CEBPA突变基因阴性,CALRE381A阳性,PLT计数954×109/L。2020年8月25日开始第3次化疗,地西他滨20 mg每日1次持续5日后,复查骨髓和外周血均未检出原始细胞,处于完全缓解状态,CALRE381A阳性,WT1基因0.23%,PLT计数321×109/L。出院后采用干扰素维持治疗,2021年1月15日复查PLT计数149×109/L,外周血检查结果未见原始细胞,骨髓原始细胞占0.5%,WT1/ABL 0.82%,CEBPA突变基因阳性,CALRE381A阳性,免疫分型结果提示存在一群异常细胞占有核细胞0.29%,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后,患者PLT降至42×109/L,血红蛋白76 g/L,外周血原始细胞75%,骨髓原始细胞71%,流式细胞术检查提示骨髓存在一群异常细胞占有核细胞的62.6%,WT1/ABL3.72%,CALRE381A阳性,CEBPA突变基因阳性,采用阿扎胞苷100 mg每日1次持续5日、阿糖胞苷20 mg间隔12小时1次持续5日、维奈托克200 mg每日1次口服持续7日治疗。化疗结束后患者复查外周血原始细胞占44%,血红蛋白50 g/L,PLT计数7×109/L,因继发重症感染终止治疗后死亡。

讨 论

患者因三系减少,RBC及PLT严重,骨髓穿刺结果提示原始细胞比例占50%,胞浆可见Auer小体,骨髓巨核细胞增生,骨髓纤维化I级。免疫分型结果提示原始细胞表达CD34和CD117。基因检测结果提示CEBPA外显子双突变阳性,CALR E381A基因突变阳性。经过两个疗程的以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后,骨髓获得完全缓解,CEBPA外显子双突变基因消失,但CALR E381A基因突变仍为阳性,随后出现PLT进行性升高,最高达954×109/L,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干扰素治疗后,PLT恢复正常。因此,考虑本病诊断为AML-M2合并原发性PLT增多症(ET)。患者入院时PLT计数减少,仅为20×109/L,并无PLT增多现象,可能是骨髓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巨核细胞产生PLT的能力,化疗使骨髓获得完全缓解,CEBPA外显子双突变基因消失,完全解除了白血病细胞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但多个疗程的化疗并不能使CALR E381A突变基因消失,一旦ET巨核细胞抑制作用被解除,PLT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最高升至954×109/L。经地西他滨联合干扰素治疗可将PLT控制在正常范围,说明用于治疗白血病的方案能清除白血病克隆,但不能清除CALR E381A基因阳性克隆,从而支持ET的诊断。

ET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可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几率约为0.5%~3.0%,若使用烷化剂治疗,发生白血病转化的几率可能会提高至4%[1]。ET转化为AML患者的病情通常进展较快、预后较差[2]。本例患者诊断AML前无PLT增高病史,也无应用烷化剂药物史,所以不考虑ET白血病转化。AML应用地西他滨化疗可出现PLT增高,甚至高达1 000~3 000×109/L[3]。这是由于地西他滨在治疗AML过程中可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并加速PLT释放,其PLT增多常于化疗结束2周左右出现,3周左右达到高峰,无需要特殊处理[3-4]。而本例患者PLT升高发生于AML地西他滨化疗2个周期后,即开始化疗2个月后,继续应用地西他滨后可降低PLT,应用干扰素可维持PLT在正常范围。因此本例患者PLT增多情况与地西他滨化疗所致PLT反应性增多并不吻合。MPN基因突变是诊断ET的重要依据[5]。90%的ET患者存在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其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占50%~60%。在一项针对我国ET患者的研究中,22.7%的ET患者存在CALR基因突变[6]。CALR基因位于染色体19p13.2上,编码钙网蛋白(CALR),其是一种内质网伴侣蛋白,控制蛋白质的折叠和维持钙的稳定。CALR突变的类型主要有2个:I型为52bp缺失,Ⅱ型为5bp插入;此外还有错义突变,为c.1142A>C;p.E381A。本例患者为CALR E381A突变,常规的去甲基化药物不能清除体内CALR E381A突变克隆,其表达伴随疾病的始终,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所有CALR突变的MPN患者中,CALR E381A突变比例很高,山东省立医院发现16例CALR突变MPN患者中8例为CALRE381A突变,占50%[7]。CALR E381A突变除导致ET外,还可导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8]。CALR E381A突变也可存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克隆中,除发现BCR-ABL融合基因(P210)阳性外,也存在CALR基因外显子9错义突变(c.1142A>C;p.E381A),采用伊马替尼治疗后,BCR-ABL融合基因于12个月转阴,随后CALR突变基因于18个月转阴[9]。CALR突变常发生在克隆的早期阶段,CALR突变通过内质网与MPL结合,形成突变CALR-MPL复合物,并在细胞膜表面表达,诱导MPL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9]。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进展,控制CALR突变克隆的方法包括开发抗CALR突变抗体、选择JAK2抑制剂、应用多肽抑制突变CALR-MPL复合物的形成、使用抗PD-1抗体、输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制备突变CALR-MPL多肽疫苗[10]。

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ET在初诊时,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殖,导致PLT增生受抑,往往掩盖了ET的诊断,通过检测MPN基因全套,若发现MPL、JAK2和CALR基因存在突变,除考虑AML合并存在MPN基因突变外,还需考虑AML合并ET的可能性。AML一旦获得完全缓解,出现PLT持续升高现象,是本病重要的诊断线索。白血病相关基因转阴、ET相关基因持续存在也是AML合并ET的重要特点。AML合并ET的治疗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本例患者中可看出,白血病化疗方案可清除AML相关克隆,但不能清除ET相关克隆,若要清除后者,特别是CALR基因突变,需应用新的治疗方法。AML合并ET的最佳治疗方法应是在控制AML的基础上,兼顾ET的治疗。在清除白血病克隆的同时,还需清除ET克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感染、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

猜你喜欢
白血病骨髓克隆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9:00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克隆狼
环球时报(2022-09-20)2022-09-20 15:18:57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50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