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华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要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实干笃行的高技能人才,就要从课堂教学及相关的教学模式改革入手。面对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基于成果导向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斯派迪(William G. Spady)于20 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1],是一种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被提出后,很快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与普遍认可,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以知识为主导”的教学观点,要求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产出”上,真正知道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是什么、如何达成,以及对达成度如何评价。这一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里的学习成果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被期望学到的和实际学到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成果包含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还能获得什么。
成果导向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你所教授的课程想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究竟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第三,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第四,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2]。
第一,这里的“成果”是指学生在完成所有阶段学习后所获得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分阶段学习结果的累计或平均。
第二,这里的“成果”是指学生已经内化到其灵魂的过程历练,而不只是传统意义上学生浮于表面的“认为、感觉、记得、知道和了解”所获得的知识,更不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暂时表现。
第三,这里的“成果”不仅仅包括学生应该识记和了解的内容,更应该包括学生能够进行实际运用的操作能力,同时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和其他情感因素。
第四,这里的“成果”与真实的操作过程越接近,它内化于学生灵魂的能力持续时间就会越长,再经过学生长期、反复的实践训练,由此所获得的成果对于学生所获取能力的存续性会更久远。
第五,这里的“成果”,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时,从最终成果出发,反向设计,并将最终的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因材施教,持续改进,确保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达到同一最终目标。
总之,成果导向教育认为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只是达成的时间或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而且要求学生不仅有解决识记性问题的能力,更应有解决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展示他们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是正向设计,即教师首先进行课程设计,以此确定培养目标,再确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课堂上的教学也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是反向的,即课程的设计是根据社会的岗位需要来展开的,以此确定培养目标,再依据培养规格来确定教学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并持续改进[3]。
教师正确、合理地进行反向教学设计,可以参照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第一,需求规格调研。需求规格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因此需要全面、准确地调研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规律、自身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及学生、家长等期望需求;外部需求主要包括国家、社会、行业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各项需求。
第二,依据上一步调研所获得的需求规格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是指学生在毕业后所能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后续操作的基本依据。
第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指学生在毕业时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具体要求。它是学生在完成学业时所能获得的学习成果,因此也被称作毕业生能力。
第四,根据毕业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必须能够完全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即毕业要求必须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课程体系要能够涵盖毕业要求所有的核心能力。
第五,根据课程体系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每一门课程都是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毕业要求的支撑点。毕业要求在各门课程中的体现点决定着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要涵盖毕业要求所体现的内容。
第六,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就是对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支撑着教学要求的达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
第七,反向设计的最后一环节是教学评价。评价设计是基于教学目标的,它不仅是简单的“对学习的评价”,还包括“为学习的评价”。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岗位知识,运用岗位技能,具备岗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4]。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前文所述的设计要点展开实施,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所述。
确定预期学习成果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确定预期学习成果应综合考虑以下五方面内容:
第一,成果导向理念下的学习成果要求可视化,能够清晰地表述出来,并且可以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价。
第二,成果导向理念下的学习成果并非只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而是更关注学生在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所能获得的最大能力。
第三,成果导向理念下的学习成果聚焦的是学生最终达成的内化于内心的成果,而不是停留在表象上的感觉或了解的知识点。
第四,成果导向理念下的学习成果注重实用性,它应尽可能地与生活中的内容或技能密切相关。
第五,成果导向理念下的学习成果是学校或教师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的依据,教师应采用各种策略来引导、协助学生达成预期成果。
由此可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先确定学习成果,再结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达成最终成果[5]。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反向构建课程体系,可以分四步展开:第一步,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第二步,通过分析岗位核心能力,形成毕业要求,即若干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第三步,依据核心能力,明确每个指标点应该由哪些课程来实现,依此构建课程体系[6];第四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出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然后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这些具体目标要求分配到不同的课程中,将不同学科中的相近内容进行整合,同时尽量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7]。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学到了什么放在首位,这是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所教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最大区别。成果导向特别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个性化教学原则。这里的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此为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为每名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有助于学生之间开展协作与沟通[8]。
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更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学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笔者建议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9],给学生更多实践和思考机会,切实做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习成果,更确切地说是学习成果达成的自我参照评价,而不是学生之间的比较,侧重的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最终学习成果的要求,但并不是每名学生所花费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都是相同的。因此,成果导向下的评价考核是依据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评定标准,根据每名学生所能够达到的教育要求程度而被赋予不同的评定等级。这些等级可以包括从不熟练到优秀等不同的评定等级。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可以更为明确地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学校、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成果导向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要注重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可以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可以允许学生多次尝试,通过学校、教师、自我、互评等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用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来证明自己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预期学习成果[10]。
成果导向教育基于学生的学习产出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在学习产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再反过来驱动教学活动。为此,要求每个专业都能够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并可以进行跟踪改进,以此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实施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课程目标的评价结果应用于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二是毕业要求的评价结果应用于课程体系的修订;三是培养目标的评价结果应用于毕业要求的修改与完善;四是学校要设置专业组织机构,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
综上所述,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育者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反向设计,以调研社会的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从而依次确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并保持持续改进。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在进行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时,也要适当吸取传统教学设计的精华,一定要规避教条化、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