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刘禹彤,杨 鹏,陈国会,谷云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普外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常见类型,该疾病具有较高发生率,患者多合并双侧多发结节等特征,且发病年龄范围较大[1]。目前临床给予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方案与手术治疗方案[2]。手术治疗方案可分为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但是,因为不同手术方案存在一定差异性,且治疗后临床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性[3]。因此,选择何种手术治疗方案为佳一直是重要的临床研究方向。本研究将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进行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设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实施甲状腺全切术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男13 例,女27 例;年龄24~55 岁,平均年龄(40.50±0.35)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6.35±0.50)年;结节直径0.30~6.25 cm,平均直径(3.05±1.14)cm。对照组:男11 例,女29 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40.35±0.50)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05±0.80)年;结节直径0.32~6.20 cm,平均直径(3.08±1.11)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其临床资料均齐全。(2)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工作。(3)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可以有效配合完成研究工作。(4)临床相关检查诊断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齐全者。(2)60岁以上患者。(3)合并相关脏器(如心、肝、肾脏)疾病患者。(4)妊娠期女性患者及哺乳期女性患者。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1 对照组 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具体如下:麻醉方法为气管全麻;使甲状腺充分暴露,胸锁关节上作一切口,长约4~6 cm;接着对上极血管作分离,对上动脉作结扎。依照顺序操作者进行下动脉结扎、下静脉结扎及中静脉结扎,并且需尽量靠近腺体,以免发生大束结扎情况。在实施一叶切除较大部分时,切除后应予以积极对症止血。从气管间隙入手,对甲状腺内外侧作分离,以使甲状腺背侧、气管食管沟均充分暴露,操作者将甲状腺上极抬起,并作常规切除两边侧叶。以同样方法处理对侧,确认止血有效后,实施常规引流,并进行逐层关闭手术切口。
1.2.2 研究组 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体如下:麻醉方法、切口及显露步骤均与对照组相同;充分暴露甲状腺。胸锁关节上作一切口,长约4~6 cm;操作者选用丝线悬吊皮瓣,通过高频电刀进行切开颈白线,直至甲状腺内外被膜间。接着实施钝性分离被膜间腺、双侧颈前肌群,选用甲状腺拉钩将舌下肌群牵开,以使腺叶显露;行常规处理上动静脉,对甲状腺峡部作切断,避免损伤喉返神经,避免损伤甲状旁腺血供。作常规分离希氏三角区,显露喉返神经并给予相应保护(喉返神经未解剖)。常规分离甲状腺,常规切除处理腺体后部四周绝大部分(需尽量保留背侧甲状腺部分腺体组织、包膜)。接着以同样方法进行对侧处理。确认止血有效后,实施常规引流,并进行逐层关闭手术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和甲状腺功能。手术治疗效果可划分为优、良、差,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其中,若患者术后相关症状表现如吞咽不适感、颈前肿物等均已消失,且经彩超复查,复查结果显示已恢复正常,而且术后1年无复发情况,则为优;若患者术后相关症状表现如吞咽不适感、颈前肿物等均改善明显,而且经彩超复查结果显示改善明显,则为良;若患者术后相关症状表现如吞咽不适感、颈前肿物等均无明显改善,而且均彩超复查结果显示无明显改善,则为差。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包括: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四肢麻木或抽搐、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涵盖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疗效(97.50%)高于对照组(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2 6,P>0.05)。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更少,且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术中出血量(mL)90.95±5.45 121.05±9.65 17.177 2<0.05麻醉药物用量(mg)79.50±9.65 119.65±15.35 14.005 1<0.05手术时间(min)86.50±10.25 113.50±12.50 10.563 6<0.05引流管拔除时间(d)4.35±1.01 5.15±1.45 2.863 3 0.005 4术后住院时间(d)9.75±0.90 13.55±1.25 15.603 1<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较对照组(35.0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8 3,P<0.05)。
术前,两组患者的FT3、FT4以及TSH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FT3、FT4高于对照组,TSH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情况(±s)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FT3(pmol/L)5.71±0.33 5.75±0.34 0.485 2 0.629 2 FT4(pmol/L)18.71±3.26 18.72±3.22 0.013 3 0.990 1 TSH(μIU/mL)2.43±0.66 2.45±0.65 0.124 2 0.902 1 FT3(pmol/L)5.64±0.45 4.22±0.35 14.309 1<0.05 FT4(pmol/L)18.41±3.13 14.65±3.04 4.950 2<0.05 TSH(μIU/mL)2.51±0.78 3.83±0.54 7.993 3<0.05
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临床中一种较常见且多发性疾病,以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要类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特点主要有多发性、弥散性,且大部分患者同时合并程度不同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史,随着病情逐步发展,患者的病史增长,容易导致多发结节的形成[4]。据有关临床研究指出,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发生因素与遗传性、日常饮食习惯等相关[5]。
药物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主要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治疗方案。虽然药物治疗方法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但其药物起效比较慢,而且治疗效果较差,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等,因而使得治疗效果以及疾病预后未能有效保障[6]。据有关临床研究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反复性发作,且未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7]。因此,其首选治疗方案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几率高,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包括:机体内存在致病诱因,实施手术后依然有较小病灶残留,使用抑制复发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临床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有效切除病变,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相关研究指出,在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可以利于降低进一步出现癌变的风险性,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疾病复发等显著优势[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用量均更少,说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出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的手术安全性高,能够避免或者降低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手术疗效。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均高,提示给予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开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治疗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复发几率,临床需加强重视下述几点:保证术后机体甲状腺素充足,以有效抑制TSH的分泌;术中应尽可能彻底清除肉眼可见甲状腺结节,在有效彻底清除结节组织时操作者应预留多些甲状腺组织。术后,研究组的FT3、FT4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给予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开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能够减少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能够有助于缩短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时间,减少引流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手术质量提高,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