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药物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观察*1

2023-05-11 01:59:44朱巧萍通信作者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电疗川乌根型

向 玺 朱巧萍(通信作者)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目前全世界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可能导致颈部疼痛、神经根病、脊髓病、椎动脉和食管压迫等;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是康复医学科最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神经根性疼痛,手臂疼痛比颈部疼痛更严重,感觉减退、异常、麻木,腱反射改变,肌力减弱等[1-2]。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发病机制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改变,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以及颈椎关节的不稳定,导致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3]。 一旦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就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高压力快节奏的新时代,存在很多与过去时代截然不同的危险因素,如:姿势不良、长期处于静态工作、缺乏体育运动等,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也呈现出“低龄化”,并由重体力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在办公室工作的“久坐族”和经常玩手机的“低头族”。 神经根型颈椎病已造成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进行研究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祖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刺、灸法、推拿、正骨手法、针刀疗法、拔罐疗法、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等;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牵引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药物疗法、封闭疗法、手术疗法等[4-5]。 虽然这些治疗方式可在短期内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但是远期疗效并不显著。 因此,探索一种疗效令人满意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迫在眉睫。 近年来,本课题组发现,中频药物导入(川乌提取物)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因此,精心设计本研究,观察中频药物导入(川乌提取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2020 年11 月-2022年10 月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中频药物导入)30 例和对照组(常规中频)30例。 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2 -56 岁,平均年龄为(46.33 ±2.96)岁;病程1 -5 个月,平均病程为(2.56 ±0.18)个月。 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3 -58 岁,平均年龄为(47.53 ±2.39)岁;病程1 -6 个月,平均病程为(2.61 ±0.13)个月。对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性别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6]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压迫症状(手臂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体格检查示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临床症状和体征与MRI、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相符;排除颈椎以外病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肱二头肌腱鞘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肩袖损伤及局部肿瘤等)所致以上肢症状为主的疾患。②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7]中对风寒湿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上肢、肩串痛麻木,以痛为主,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伴头有沉重感。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纳入标准:符合以上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20 -65 岁;近1 个月未进行其他干预本试验结果的治疗;自愿参与并能够积极配合完成研究者;能够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3)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以及纳入标准者;伴颈椎结核、肿瘤以及脑内有占位性病变者;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患者;严重精神疾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合并颈部皮肤病患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4)脱落标准:受试者因各种因素自行退出本研究;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发生严重安全性问题。 (5)剔除标准:未按规定接受治疗;因其他因素影响疗效判断和安全性判断。 (6)终止标准:发生严重安全性问题或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参与研究;受试者提出终止研究意愿;受试者依从性差,影响结果判定。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西安雨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川乌提取物。 称取川乌提取物120 g,加入乙醇(无水)至200 mL。 将上述溶液静置1 小时后,放在搪瓷锅中煮,沸腾后继续煮25 分钟,得到最终药液,用药液浸湿纱布衬垫(约10 mm 厚)制作成中药衬垫。采用HY_D01 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中频电极采用能够导电的橡胶电极板(长70 mm × 宽60 mm),并采用中药衬垫放在患者颈部椎旁两侧斜方肌的局部阿是穴(痛点),选择处方1,逐渐加大治疗强度至患者自觉刚好能够耐受,时间为30 分钟,每天1 次,1 周治疗6 天,共治疗2 周。 对照组采用HY_D01 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中频电极采用能够导电的橡胶电极板(长70 mm ×宽60 mm),并采用生理盐水衬垫放在患者颈部椎旁两侧斜方肌的局部阿是穴(痛点),选择处方1,逐渐加大治疗强度至患者自觉刚好能够耐受,时间为30 分钟,每天1次,1 周治疗6 天,共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VAS(视觉模拟) 评分、中医证候(风寒湿型)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 -1β) 、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6(IL-6) ,并分析综合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患者基本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有效率采用非参数检验,疗效评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6.7%。 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比较(n,%)

2.2 2 组治疗前后NDI、VAS 评分比较

2 组NDI、VAS 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NDI、VAS 评分比较( ±s,分,n=30)

表2 2 组治疗前后NDI、VAS 评分比较( ±s,分,n=30)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DP <0.05。

NDI 评分 VAS 评分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7.36±8.63 16.79±3.13*D 8.18±0.76 2.36±0.25*D对照组 56.93±8.85 29.18±5.31* 8.21±0.69 4.31±0.33*

2.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 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D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30 13.09 ±2.29 5.13 ±2.16*D对照组 30 13.10 ±2.18 8.27 ±2.35*

2.4 2 组治疗前后IL-1β、NF-κB、IL-6 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治疗前后IL-1β、NF-κB、IL-6 比较( ±s,分)

表4 2 组治疗前后IL-1β、NF-κB、IL-6 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DP <0.05。

组别 例数 IL-1β(pg/mL) NF-κB(ng/mL) IL-6(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9.93 ±2.36 5.35 ±1.13*D 12.32 ±2.83 3.62 ±0.95*D 1.98 ±0.39 0.42 ±0.16*D对照组 30 10.01 ±2.17 7.12 ±1.16* 11.99 ±2.91 7.95 ±1.18* 1.95 ±0.37 0.79 ±0.19*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中频药物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观察组患者,其NDI、VAS、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常规中频电疗的对照组;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IL -1β、NF -κB、IL -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该结果提示,中频药物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疗效显著。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康复医学科和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中的“项痹”、“颈项痛”等[8]。 中医学认为,该病多由本虚,体虚阳气不足、卫阳不固,机体感受风寒湿等病邪,进而阻碍经脉运行,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疾病发生。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痹论》记载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这也是最早提出风寒湿三邪入侵是引起痹症的外因。 因此,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风寒湿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症候类型,这种证型常导致患者出现头部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病程缠绵难愈,每逢感受风寒或者阴雨天时症状加重,治疗的难度也较其他类型大。 西方医学一般认为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是:发生退行性改变的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或椎体骨质增生,或钩椎关节、椎体关节及关节突关节发生错位压迫颈脊神经根,从而出现头枕、颈项、肩背部疼痛,沿着颈脊神经根分布放射性的手臂疼痛或麻木,甚至会出现上肢肌肉力量降低、深浅感觉功能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9]。 川乌是一味祛风湿药,主要产于四川,具有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有学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运用熏蒸疗法(熏蒸方剂里含川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10];另有学者采用加味乌头汤(含川乌)内服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取得一定的疗效[11]。 川乌恰好能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从中医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川乌的主要作用能兴奋迷走神经,并能对周围神经造成一定损害,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中频电疗是临床中经常运用的一种物理因子治疗,其频率在1000 -100000Hz,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改善疼痛等作用。 中频电疗还具有促使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显著增强的作用,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12-14]。 中频电疗在导入药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擅长导入中药,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频电疗[15]。 中频交流电具有较高的频率,能减少皮肤电阻,提高电流强度,有利于增加导入药物的剂量,从而使药物的局部浓度明显上升,为提升疗效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中频交流电是基于渗透原理而进行药物离子导入,不会存在寄生离子干扰等一系列问题。 且中频交流电不存在极性,不会电解药物成份,应用时也不存在酸、碱对皮肤的化学作用,长期使用也不会有皮肤损伤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频交流电导入药物治疗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疗效显著,与直流电导入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15]。 NDI 评分和VAS 评分是目前康复医学科常用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量表,能很好的反应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的功能障碍及疼痛情况。本研究通过NDI 评分和VAS 评分评估发现,中频电疗导入川乌提取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更有利于颈椎功能障碍和疼痛的改善。 这是由于中频电疗导入川乌提取物能够刺激阻滞外周神经痛觉纤维的传导速度,并能促进炎症水肿组织局部微循环,从而能改善患者的疼痛以及颈椎活动度。 炎症反应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紧密相关,其反应程度是通过IL -1β、IL -6、NF-κB 等炎症因子体现,其中IL -1β 是血清白介素-1 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IL-6 在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F-κB 能够主导参与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细胞因子、辐射、重金属、病毒等,在细胞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这3 种炎性因子都被证实与颈椎间盘退变有关[16-17]。 本研究发现,2 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 -1β、IL-6、NF-κB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采用中频电疗导入川乌提取物治疗者血清IL -1β、IL -6、NF-κB 水平低于采用单纯中频电疗治疗者。 这一结果提示,中频电疗导入川乌提取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更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有效降低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炎性损伤。 炎症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是导致神经根性症状的关键因素,其可增加血管通透性,释放大量组织胺而刺激神经根和窦椎神经,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疼痛与麻木。 中频电疗导入川乌提取物可通过抑制IL-1β、IL-6、NF-κB 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而缓解疼痛和麻木。 虽然前述已有一些研究运用川乌和中频电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目前并不存在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报道。 本研究将这2 种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中频电疗导入川乌提取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课题设计能够使川乌提取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不仅具有中频电疗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局部炎性物质释放的作用,而且发挥了川乌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中频电疗导入川乌提取物治疗过程中,60 例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患者无明显的疼痛感,乐于接受该治疗方案。

本研究取得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1)仅对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和记录,并没有进一步进行随访;(2)选取的是市场上川乌提取物混合物,在纯度方面有所欠缺;(3)样本数量偏少,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今后以上3 点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电疗川乌根型
连续波中频电疗对伊犁马1 200 m速度赛后血气指标的影响
宁海“川乌”待君来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3:56
川乌覆膜打孔播种轻简栽培新技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电疗中的应用体会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8:01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