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俊
从《论语》的文本中,我们可以体验到真实的《论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孔子就住在真实的《论语》之中,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品高雅、思想崇高的真人,其为人既不固执也不虚伪,权变而真诚:率性、率直、率真。《论语》语言简洁,但很多章节都可以读出孔子为人处世的生动故事。日本著名汉字学家白川静读《论语》,读出了“活着的”孔子。他说:“我们在阅读《论语》时,不仅能想象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也能捕捉到那不灭的精神。孔子唯有在《论语》里是活着的。”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认为《论语》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今天,当我们阅读《论语》时,除了理解文本的意义、孔子的思想智慧外,更可以通过品读文字,透过生发的思考、想象,多角度、“入情入境”地和孔子对话,感受到其为人之道,看见他那有喜有忧、情智圆融、精神不灭的真实形象。
率性的孔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孔子一生追求真诚、信任的“率性”之正道,其性情真实、淳朴而坦荡,不迎合,不造作,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而“守道”行事。且来看《论语》中所述: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第七》)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想象出一个孔子日常生活的生动故事——他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曲起胳膊当枕头,过着如此简朴的生活,然而快乐也在其中。如果违背道义而获得富贵,那在他眼里才如同天边的浮云。这样的行为、心愿是多么的真诚、率性!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子罕篇第九》)
孔子晚年得了重病。子路一片好心,组织弟子们像家臣服侍大夫(古代官职)一样,为孔子准备丧事。对子路这样的做法,孔子却并不认可,因为孔子很清楚自己目前的身份、位置,他已不是大夫,那丧礼就绝不能使用大夫的礼制。等病情稍安了,他便对子路说:“子路你是在做欺骗的事啊!我没有家臣,你(让弟子们)装作家臣。我欺骗谁呀?欺骗老天吗?况且,我更愿意由你们弟子来为我操持丧礼呀。即使不得以大夫的高规格下葬,难道我会死在路上没人管吗?”这一段故事真实地展现了孔子不务虚名,不愿弟子们违制以贵族、高官的礼制来办理他的丧事。
率直的孔子。“以德报怨”,意思是用德行回报怨恨,显示出宽容、大度。很多人认为这是孔子的“恕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以德报怨”,在《论语》的记述之中,是有人问孔子对这个做法怎么看,而并不是孔子的原话,更不是孔子所持的意见。对此,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用什么来回报德行?接着给出回答“以德报德”。那怎么报“怨”呢?孔子随后也回答得很干脆:“以直报怨。”就是要用正直、公平回报怨恨。孔子强调的是“德”,重视的是“德”作为正能量的价值。“以德报德”,是正见、正思维;而“以德报怨”是不公正的,反而会助长邪恶;“以直报怨”是正直的,就像法治一样,既避免了“冤冤相报”,又是对“怨恨”的否定和阻止。
孔子的率直,有时甚至与现代有劳有得、多劳多得的经济学思维相通——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篇第六》)
学生原思为孔子做管家操持杂务。孔子发给他俸禄,原思不肯接受。孔子说:“不要这样。你自己不需要,可以拿去送给邻居和乡里嘛。”在那个时代,孔子竟有这样的经济理念:劳动所得应归为己有。你是我的学生,因为讲求道德不要报酬,那如果别的贫困的人为了道德也不要工资,他还怎么生活呢?凡事不可过度。过度的道德感,反而会对人形成束缚,甚至成为道德绑架。孔子一生追求“仁德”,但从没把道德与人的正当利益对立起来,绝不以道德感来绑架、束缚人。这就是孔子的率直与通达。
率真的孔子。孔子还是一个富有深情而天性率真的人。再来看下面这一段: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篇第九》)
学生们认为老师有天赋,是圣人,生来多才多艺,而孔子却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年少时生活贫苦,需要靠劳作生活。他做过“委吏”,管理粮食仓库;做过“乘田”,饲养牲畜、家禽。别人称赞他为圣人,多才多艺,他却率真地说自己是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儿,哪里就是什么君子的技艺了!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第九》)
这是弟子们从孔子的日常言行中所观察、感受到的他那真诚的克己修身的坚守。他们认为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想,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主观武断。这“四毋”就是生活中孔子与人真诚相处的原则。他处理事情恰如其分,考虑别人的感受,具有宽容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分注意与别人的沟通,推己及人,从而相互理解,相互助益,以友辅仁。在生活中,孔子讲守信用,追求做真性人、真情人、真心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論语·为政篇第二》)
孔子认为:“人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呢?就像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还怎么能行走呢?”
《论语》里的真人孔子,性格直爽,情感诚恳,言行真诚、守信,是一位真实的率性、率直、率真的至圣先师。《论语》中的孔子,既有深刻的思想,又具有充沛的感情和美好的精神品质,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丰富多彩、理真道正,尤为值得后人崇敬、学习。在孔子的“修身情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真人孔子的为人境界,那是对“吾道一以贯之”的坚守。后世师者,应当把孔子这一“真人”精神永久传递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