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023-05-10 21:19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课程

孙 悦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三全育人”模式。2020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上,还要更多地与各专业学科相融合,深入学生心中,溶化到血液里,践行在生活上,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重新塑造重构了人类社会的知识传播体系[2],深刻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提出:“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鉴于“互联网+教育”已经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变革,可以预见,“互联网+”也能够为课程思政带来新的思路、新的变革。[3]高校教师要勇挑重担,彰显新时代使命担当,结合各自学科特征及丰富的教育教学实战经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各项优势,展开激烈的头脑风暴和智慧碰撞,实施卓有成效的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这无疑是对教师业务能力、信息化素养、责任担当意识的严肃考验,同时也是对教与学效果的严峻挑战。高校多元化、应用型、实践性特征较为明显,加之生源结构具有个性化差异,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总体方针的指导下,需要各高校认真结合自身特征做好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性作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4]。

一、教学设计方面:“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所有“教”应该围绕“学”而展开,线上课程思政要以始终坚持紧跟教材内容作为开展教学的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平台、智能课堂的优势,彰显具体课程的特色及独有魅力。调查显示,对学生具有较大粘合力与吸附性的在线平台、智慧课堂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平台稳定,信号友好;二是操作便捷,易于掌握;三是资源丰富,功能齐备。因此,学校应该在线上平台的甄选与搭建、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与科学设计以及线上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多加思索,凸显循序渐进特征[5],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确保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确立目标

及时组建专家团队,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定目标及主题。

(二)主导方针

教材为主线,时政热点为素材,保证授课内容的正确性与时效性。

(三)遴选内容

甄选线上网络优质资源,精选立意有高度、内容有深度、视野有广度的授课素材。针对教学资料的及时性,注重筛选与时政热点、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案例,并以视频、音频等声像资源为主要呈现方式。同时,密切结合学生的思想变化及课堂反馈,及时借助最新数据信息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从而不断创新完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细化流程

科学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与进度,细化在线教学方案与授课模式。教学中努力实现声像资料与理论内容的有机整合,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任务点与专业教学案例素材有效统一,并结合专题案例打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严格恪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与原则,将声像资料、理论阐述、线上讨论、互动答疑、考核测验与课外拓展等任务环节始终贯穿到整个线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与统一性,保障其规范化、科学化。

(五)预期效果

结合课程的专业内容及特色,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培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引领和传播;增强思想上引导,人格上培育,提升学生的品格魅力及思想情操。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方面:“琴瑟和谐、珠璧交辉”

(一)教学形式方面:网络互动与声像资料“琴瑟和谐”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学识水准是极高的挑战。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充分准备、思考,对专业教学资源应具备全面系统、深入充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对其教学重点难点部分了然于心,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或提出的各类问题及困难,随时准备为他们拨云见日、答疑解惑。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授课的教师都需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同时,网络授课也是真正能够体现授课教师较高学识水准的真实场所。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思维、授课思路、思想情操、教学行为以及人格境界等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和发挥。

(二)教学方法方面:语音、视频与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珠璧交辉”

语音、视频互动在线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线上语言表达起着启发引导、阐释梳理、归纳总结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着重关注线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要求,在授课和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注意把握语言的技巧,既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有趣,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还要将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严谨无误地进行阐释。

教师应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三全育人机制,运用“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走策略,即课程前: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消息任务,启迪、调动学生阅读资料并展开独立自主的思考,引发知识内容和观点的导入,帮助学生搭建学习内容框架。课程中:结合教材章节内容和重要知识点,继续就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舞他们积极自主地参与话题讨论和网络线上互动答疑,注重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和阐释,提升学生的思辨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后:根据学生课上所学内容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将拟定的思考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堂讲授将思考的结果整理成为书面文字,作为课堂考核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按时提交。同时,发布相应的阅读文献与视频等资料,加大学生知识资源储备,强化其提炼升华的技能和素养,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

三、授课内容方面:以商务管理类及语言文化文学类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要始终以坚持专业课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为基础[6],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显性和隐性的思政元素优势,深度挖掘其隐蔽性,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相互渗透和补充。教师应努力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七方面为主要工作重点,进而对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做出全面、整体的规划和分类、分层设计。借助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情境模拟强化学生家国情怀,通过讲述专业领域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增强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利用课外实训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热情和学习自信,采用创新探索历史过程再现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一)商务管理学课程

以商务管理学课程为例。首先,早期管理学思想理论的衍变和发展是一批管理学大师彰显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这也是“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与范畴。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到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以及霍桑实验,现代管理学不断进行创新,探求新法,所研究的焦点也从对人的经济行为研究转移到对人的社会因素探究,工作重心由物转变到人,这无疑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修正和补充,展现出实践、批判精神以及富于创新探索的科学精神。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多个方面,在商务管理教学实践中恰好可以对这些思政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例如,成功企业家精神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体现着对祖国家乡的深情厚爱,对家园故土的使命担当,对本国文明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还有各行各业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他们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努力奋斗在工作一线,始终秉持对崇高职业理想的追求与热爱。这些崇高的精神都需要教师深入去探索和发掘。同时,企业经营者的品德、诚信素养,管理者的伦理商业道德价值观,成功企业家的职业素质修养,优秀管理者的核心技能也都是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进行深度挖掘的重要思政元素。

(二)语言文化文学课程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各种外语材料无一例外地散发着西方的价值观。外语学生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根据外语教学安排在课堂学习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7]。在语言类文化文学课程中,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需要备受重视。一方面,人文精神是对人的自我关注,对人类的生命、自尊、价值和追求等的关切与关怀。文学作品中强调人文主义,先有14 世纪展现英国人生活画卷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其风格鲜明,叙述了不同阶层、职业人群的生动故事;又有表达人类向往、探索人文理想社会、批判现实、倡导平等公有的理想国《乌托邦》;再到歌颂冒险、热爱生活、体现人文主义道德理想的《仙后》。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智慧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真实、犀利,从实际出发,崇尚真善美,深刻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莎翁的四大喜剧、四大悲剧与诗歌无疑都是对人性、人生与人物命运的诉说,有的是对人性真善美的赞颂,有的是对本性假恶丑的揭露,其中的闪光与孱弱均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与升华,人文精神与人性关怀自然也孕育其中。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是对传统文化历史文明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它是普遍共识与坚定信念的结合,是优越性与自豪感的体现。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多强调自由、民主、平等,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阐释更加全面、深入。此外,东方文化中还强调“和”与“中庸”的思想,突出换位思考、自我剖析、兼听则明,从而培育建构公正、中庸、和谐的价值观与核心素养。

四、教学管理方面:线上教学与在线管理“鸾凤和鸣”

网课模式更强调自主性与灵活度,网络学习异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和举止相对比较自由,不受环境和制度的约束规范,因此学习效率低下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担忧,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为了尽量规避其不良后果,确保课程思政网课模式的有效性与高效率,教师应该既是一位优秀的知识传授者,也是良好的学习管理者。线上教学期间,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激励、引导、管理和督促学生。网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线上技术平台建构一套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和程序,便于线上教学与在线管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详细的课程数据统计,监管学习时长、任务完成率、作业完成效果及成绩分析汇总等,对未能按时提交作业、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进行敦促和提醒,必要时作进一步的沟通和管理,从而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度和实效性,使线上课程思政教学与在线管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考核形式主要包括阶段性考核和期末测试考核两部分,比重为6:4。阶段性考核主要内容涉及课堂笔记、课堂讨论、在线互动、课堂问答情况、课后作业、平时检测等,期末测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五、结语与反思

通过线上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教师提升了自身信息素养以及网络实操能力。同时,学生的自律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得到了提高。经调查表明,学生对在线教学有需求,认为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调等特点。同时,线上课程思政仍存在整体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匮乏、获取渠道单一、内容不丰富等。因此,亟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确保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便捷性及专业度。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