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粤剧传承团体的构建与适应
——以美西八和会馆为例

2023-05-10 10:28倪诗云
艺苑 2023年2期
关键词:美西粤剧会馆

倪诗云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广府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悠久,以粤剧为代表的演艺活动成为他们慰藉思乡之情的精神寄托。海外粤剧社团是中国移民特别是广府移民在海外生存生活的团结纽带,是粤剧海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们因地缘、业缘和趣缘而构建,展现出显著的地域、行业特点。

关于海外粤剧传承群体,国内外学者有一定的研究,如陈超平从整体上研究了海外华人中的粤剧,包括散布各个大洲的戏班、社团及演出场所等[1];饶韵华探讨了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国戏院的社会关系和发展历史等[2];曾衍文、李燕霞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了粤剧内部生态圈在海外特殊的外部环境中所进行的适应性变化[3];李爱慧、张强介绍了美国华人文艺团体概貌、活动特点以及功能[4];此外,还有诸多学者在研究中关注到海外粤剧组织,此处不一一列举。关于海外粤剧组织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学术研究以宏观论述为主,多从总体上掌握其发展,对组织个案建构和运作的深入分析则相对欠缺。其次,已有的粤剧海外组织研究聚焦于戏院、戏班等职业组织,较少关注业余性质的粤剧社团。本文拟从组织化视角探讨海外粤剧社团问题,以补充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

三藩市(又译作“旧金山”)是美国粤籍华侨华人最主要的聚集地。成立60 余年的美西三藩市八和会馆(以下简称“美西八和会馆”),是联合当地八和子弟、祭祀华光祖师的重要机构和专门场所,也是发扬中华粤剧艺术、研究歌唱技艺的粤剧社团。本文通过对归国艺人白超鸿、林小群和美西八和会馆的前任会长苏洁梅进行深度访谈,以美西八和会馆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深入剖析,从宏观上把握三藩市粤剧社团建构的社会历史背景;运用美西八和会馆保留下的戏桥、章程、年度职员表等图文资料,微观上关注美西八和会馆运营中内外部因素的互动,管窥美国粤剧社团生存发展情况,进而探讨海外粤剧社团的生存智慧。

二、跨国历史与移民:美西八和会馆组建背景

美西八和会馆的建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1957年至1989 年,当地艺人为团结行业,将金菊园十三号半(内行人简称“十三号半”)作为联谊活动场所,共同供奉华光师傅,由廖拾芥主管打理,此为美西八和会馆的前身阶段;二是1990 年至今,1989 年“十三号半”租约期满,业界同仁为有专门的供奉华光师傅的地方,在唐人街(SACRAMETO)觅得一地库作为新会址,制定章程、设立固定组织,此为美西八和会馆正式成立时期。

美西八和会馆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环境因素。广府籍移民是粤籍移民的重要一脉,本文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从美国的粤籍移民的群体特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社会结构性因素,分析海外粤剧社团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美国粤籍移民的群体特征

根据《广东省志·华侨志》统计,1945 年前后,在美国的粤籍华侨人数为117628,占当地华侨总数的100%。[5]57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以前,在美国定居的中国移民以粤籍为主。19 世纪中叶,在淘金热的驱动下,来自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第一批大规模中国移民远赴美国,美国华侨华人群体迅速扩大。表1 是根据刘宗坤《美国的中国海外移民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报告中“1820 年以来在美国定居的华侨华人群体的人数变动”数据制成的折线表,此数据可以体现在美粤籍移民的人数变化。[6]

表1 1820—1949 年中国人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1820—1849 年20 年间,美国仅有43 名华人获得永久居留权,其后30 年时间,华人群体数量快速增长,1870—1879 年达到高峰,有133139 名华人获得永久居住权。1882 年,美国国会通过《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受排华法案和种族主义的影响,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华人数量大量下降,美国华人社会出现了几十年的停滞局面。至1930—1939 年,仅有5874 名华人移居美国。由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美国盟友,美国于1943 年废止“排华法案”。战争结束后,中国移居美国人数逐渐回升。

粤剧兴盛程度与华人人口数量呈正相关。19 世纪70 年代末和20 世纪20 年代是粤籍移民美国的两个峰值期,也被认为是“唐人街戏院两个标志性的黄金时期”[2]28。1848 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和1862 年横跨美国东西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吸引了大批粤籍移民以华工身份移入美国,与他们一同来到美国的,还有粤剧戏班。随着人数达123 人的粤剧戏班鸿福堂于1952 年10 月18 日在旧金山(即三藩市)首次演出,粤剧戏院在旧金山崛起。[1]10819 世纪末,已有多家粤剧戏班在旧金山演出,例如丹桂院、普同春等。20 世纪20年代,在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一些商人、粤剧演员等转投北美发展;同时,出生在美国的华人人口数量增长,旧金山粤剧戏院再度兴盛。此时有人寿年、乐万年、大中华、大舞台、乐千秋等粤剧戏院营业。粤籍华侨华人的聚集以及粤剧戏班的演出,为粤剧社团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粤籍移民在美国所处的社会环境

由于文化差异、种族偏见和反华情绪等多种因素,特别是一系列排华法案的出台,移居美国的华人数量大幅下降,在美华人也因被排斥而长期处于隔离封闭的状态。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退,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在政治和社会变动的情况下,旧金山的戏院命运多舛,粤剧逐渐式微。战后流落当地的粤剧艺人只能转业或设法回国,此后40 余年间美国的粤剧多以业余社团形式生存和发展。为了团结同人、凝聚人心,当地众多粤剧艺人包括张舞柳、何剑仪、谢福培、靓少芳、陈艳侬、何仲衡、李苏、秦小梨、谢君苏、李冰沁、姚玉兰、黄金龙、马超、胡美媚、何应衡等聚集在金菊巷“十三号半”,于1958 年组成社团,美西八和会馆的前身应运而生。由于极度压抑的政治环境,在美华人不能正大光明与家乡联系,内心的中华情结只能深藏,粤剧社团亦长期处于低调活动状态。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掀起民权运动,在美华人少数民族意识觉醒,并在一些华裔青年知识分子带领下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1965 年美国歧视华人法案全部废止。但由于中国国内敏感的政治环境,粤剧海内外交流至20 世纪80 年代才有所好转。随着中美建交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施行,国内粤剧团开始恢复赴美交流和商业性演出,同时还有包括粤剧演员在内的大批华人移居海外。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人才供给,推动了美西八和会馆正式成立。

三、内外部因素的形塑:美西八和会馆的特点

上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美国旧金山粤剧社团的整体历史背景,可以看出海外粤剧兴盛程度与华侨人口数量的密切关系。以下以访谈美西八和会馆前主席苏洁梅(1)及常务委员白超鸿、林小群(2)时搜集的资料为基础,将美西八和会馆作为个案,进一步研究影响海外社团运营和发挥功能的内外部因素。由于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差异以及特定的社会因素,美西八和会馆的组织架构等方面区别于国内的粤剧社团(也称“私伙局”),而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一)作为合法性基础的文化认同

新制度主义认为,适应相应的制度环境并获得合法性是组织得以生存的基础,即组织通过“采纳外部环境中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或做法的制度性力量,包括法律规范、文化观念和观念制度等”[7]得以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海外粤剧社团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包括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传统文化、共同信仰和惯例等。

就历史考察的角度而言,美西八和会馆(“十三号半”)虽然远离广东本土,但从1958 年成立至今,始终充满浓郁的广府文化特色。首先,粤剧形成、发展于广府大地,是广府地区的第一大剧种,烙刻着广府文化的地方印记。虽然身处旧金山这一不同于国内的特殊社会环境中,粤剧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和文化象征符号,始终是美西八和会馆的根基和核心。其次,会员们有着相同的“民间神信仰”,华光祖师是会员共同敬重的保护神。美西八和会馆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演出活动“庆祝华光先师宝诞”。再次,会员们皆为“同乡”,即以粤人(广府人)为主,他们虽然旅居旧金山多年,但依然讲粤语、吃粤菜,许多传统习惯依旧保存。以粤剧为代表的广府文化扎根于广府人及其后代心中,不管他们身在何处,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都得以展现和延续。

合法性与文化认知密切相连。斯科特在其论著《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利益偏好与身份认同》谈到:“来自文化-认知的合法性,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合法性,因为这种合法性依赖于前意识的、被视若当然而接受的各种理解或认知框架。”[8]77这说明了文化认知的重要性,而“前意识的、被视若当然”的传统文化就是文化认知维度的体现。换句话说,传统文化对社会承续、个人发展意义重大,共享的文化有助于共同体的形成。粤剧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是联结海内外广府人的重要纽带。粤籍移民群体对粤剧有着亲切感和认同感,通过共同的、独具特色的唱腔、曲调和乐器使用以及长期的人际交往互动,在共同的文化记忆上形成了有着共同目标、价值观念的共同体。可见,对粤剧等广府文化的认同是海外粤籍华人及其社团存在和运作合法性的根基。同时,粤剧海外社团以粤剧为纽带,通过民间组织的形式,构建起共同的精神家园,进而加强彼此的团结与合作,缓解了华侨华人“寄人篱下”的孤独感与边缘感。

(二)自主自治的内部治理结构

1990 年美西八和会馆正式成立时提出的宗旨是:“为不牟利,不涉政治,崇尚民主自由,发扬中华粤剧艺术,研究歌唱技艺,联络梨园子弟,团结互助,发展会务,造福八和子弟,赓续继传华光先师之传爱精神,造福大众福利。”从中可以看出,基于会员自身利益诉求以及造福在美粤籍华人的共同利益是美西八和会馆自主治理的动力,正因如此,相关同乡会、商号等纷纷支持美西八和会馆的成立,众多在美粤剧艺人及爱好者加入其中。他们自发制定章程、筹措经费和组织活动,建立起自主治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从具体实践来看,美西八和会馆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程度受到社团内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领导才能方面的制约。

1.社团内部机构设置。社团的正常运作以及开展各种会务活动,都离不开会馆的内部组织机构。美西八和会馆的内部组织机构是按照1991 年“美西三藩市八和会馆”章程而设置的,其内部组织包括会员大会、常务委员及其属下正副主席、中西文书记、音乐组、财政组、交际组、康乐组以及包括总干事和理事在内的执行机构。为对已退休的、热心赞助会馆者表达尊敬和感谢,还设置了元老、永远名誉顾问。

2.社团的运行机制,即社团内部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准入机制、惩罚机制和选举机制。

首先,决策机制。根据1991 年美西三藩市八和会馆章程,会员大会为会馆的最高权力机构,取常务委员制,有创制、选举、罢免及检讨会务的最高权力,并规定每年至少开同人大会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25 人、分正主席1 人、副主席2 人、中文书记2 人、西文书记2 人、音乐主任2 人、财政5 人、总干事1 人、副总干事1 人、交际组2 人、康乐组2 人、理事5 人。常务会议,规定每月月初召开例会一次(兼财务报告)。会馆主席则是决策机制的核心力量,其决策和领导能力深刻影响着会馆的发展。章程中规定主席选举资格以“八和梨园子弟为主,或属八和梨园子弟之后裔,不分性别,如获当选,方可胜任”。一方面,社团领导人出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往往会积极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另一方面,社团领导人凭借自身出色的粤剧表演实力、较高的社会声望以及庞大的社会关系网,有助于聚集社会资源。美西八和会馆正式成立后的第一届主席黄超武就是有“文武泰斗”之称的粤剧前辈。

其次,准入机制。准入机制是指被允许和接纳进入会馆的方式,有助于社团明确其定位和作用。美西八和会馆的准入要求包含以下四点:一是对粤曲戏剧歌唱音乐演奏有兴趣;二是品德端正;三是与会馆联络交往一年;四是由八和梨园子弟两人介绍,经主席同意和会员大会表决通过。除了热爱粤剧,知根知底是进入社团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社员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再次,惩罚机制。为最大限度降低社团实践过程中的混乱无序,有必要对社团日常运作及其成员活动制定行为规范。美西八和会馆的惩罚机制并非通过活动频次等考核结果起作用,而是指对违规违纪的惩罚,例如私营舞弊、收藏违禁物品、损坏公物、盗窃等行为,惩罚结果即为“革除其会籍,并依法究治”。

最后,选举机制。美西八和会馆选举制度核心内容如下:第一,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新会员入会满一年方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超六个月未缴纳会费者,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选举程序上,常委委员由会员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主席由常务委员以记名提名遴选五人为候选人,再经全人大会暗票选出正副主席,以票数最多者为正主席,次者为副主席。第三,对常委委员任期作了规定。

社团自治章程是社团对于会员自治各种制度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相较于国内粤剧社团(也称“私伙局”)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其更为全面系统,也更具权威性。上述相关规定还显示了海外粤剧社团受到西方投票选举文化的影响,而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团民主性。

(三)以八和子弟为主体的社会网络体系

社会网络是指特定人群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由节点(行动者)及其间的连线(关系)组成,“节点包括个体、阶层、社区、地方和国家等社会要素,联系包括情感归属、经济联系、权力流动和信息共享等关系”[9]13。社会网络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利于描述这些关系流动的人际互动和权力格局。

戏桥是戏剧演出的说明书,一般包括戏班(剧团、社团)、演出时间、地点、剧目及简介、主要演员等;现在还包括司仪、音乐、录影、舞美、主办机构和赞助机构等多项内容。通过美西八和会馆保存的戏桥、年度职员表以及活动照片等图文资料,可以探寻美西八和会馆的主要社会关系。美西八和会馆社会网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节点:1.粤剧艺人:在“十三号半”时期,就有众多粤剧艺人参与聚会;20 世纪80 年代,随着中美关系好转,陆续有内地粤剧艺人移居旧金山并参加社团活动。2.粤剧爱好者:参与美西八和会馆的还有众多粤剧业余爱好者,并以一些热爱粤剧的家庭妇女为主,又称“闺秀”。3.同乡会:美西八和会馆正式成立得到了众多同乡会的支持,包括开平同乡会、中华总会馆、宁阳总会馆、肇庆总会馆、合和总会馆、冈州总会馆、阳和总会馆和三邑总会馆等。4.当地其他乐社:例如南中国音乐社等。5.商号电台:美西八和会馆“粤剧红伶大会串”戏桥显示,活动得到多家商号支持,例如太平馆、金山时报、海城酒楼、金龙酒家、金龙面家、唐宫酒楼、富贵花店等;此外,何应衡跌打医馆长期作为美西八和会馆演出的售票地点,何应衡本人也曾担任摄影。其他戏桥显示还有吴兴记、彩的影视、Shadow Collection、长城书店、彩式印楼曾作为售票处;新珠城酒楼、星岛中文电台曾赞助美西八和会馆的汇演活动。6.慈善基金会:敬老慈幼基金会、三藩市中国艺术基金会等赞助支持会馆汇演。7.华人学校:南侨学校内设有青少年粤剧基本班。8.国内粤剧团:如广东粤剧院、香港春晖剧团、佛山剧团等。(3)

正如前文所述,除了契约华工,大部分粤籍移民是通过构建于血缘、亲缘和地缘基础上的移民网络而迁移至美国的,并在各种社会网络的基础上组织了多个社团。美西八和会馆的成立,是以联合美国三藩市各个同乡会、粤剧社团等为基础,而各个同乡会社团、粤剧社团是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为基础。因此可以说,美西八和会馆的基础仍是华侨华人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是三藩市粤剧艺人和粤剧爱好者共同合作、“亲情”和“乡情”相互交织的结果,展现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四)特殊外部制度环境与组织的关系

崇尚个体和社会权力的价值观念是美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其民间组织发达的文化条件。大批中国移民自抵达美国后,就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华侨组织,如会馆、公社等。20 世纪20 年代至60 年代,受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对结社采取部分限制的手段。[10]249随着美国社会排华日趋严重,为保障华人权益,华人精英和华商等积极组织领导,使结社组团之风在华人群体中迅速发展。本文将从法律法规以及与政府关系来分析美西八和会馆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

1.相关法律法规。美国宪法虽没有明确涉及结社权,但其第1 条修正案和第14 条修正案中隐含的结社自由权已被美国法学界和司法界广泛接受。1940 年《外侨登记法》(又称史密斯法)到1954 年《共产党管制法》等一系列法律,不仅以言论罪为由间接限制公民结社权,而且发展到径直从组织上限制和压制结社权。1958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为了信仰和思想的提高而从事于结社自由,是宪法第14 条修正案所保障的‘自由’的一种不可分割的方面。”[11]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以后,这些限制结社权的法律逐渐丧失效力。

20 世纪20 年代至60 年代,美国政府出台的法规虽然多是针对左派政党和进步团体以国家安全或其他理由对结社权进行限制,但对于处于被排斥甚至处于“失语”状态华侨华人而言,这些法规对其组织运营产生深刻影响。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废除双重国籍制,鼓励华侨取得所在国国籍,华侨华人社团逐渐本土化。美西八和会馆等海外粤剧社团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体现了美国关于组建和运作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的较为宽松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这些社团章程中强调的“不涉政治”等内容,是华侨华人社团为适应美国特殊社会环境、谋求生存的要求。

2.与美国政府疏于互动。海外粤剧社团是华侨华人构建的精神家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它们与美国政府往往保持较为疏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独立的经济来源。美西八和会馆等海外粤剧组织没有获得美国地方政府给予的任何资助,其往往依靠内部筹资、会费和捐赠获取运营资金,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第二,较高度的自治权。美西八和会馆自主制定章程、自主选举产生社团领袖、自主收纳会员等,内部运营不受地方政府干涉。第三,传统的祭祀文化。祭拜华光祖师是成立美西八和会馆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传统的、具有行业特征的祭祀习俗,往往针对内部人员开放。同时,美西八和会馆注重的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联络,政治上趋于保守,无意踏足政治。

3.与中国政府从失联到联系。20 世纪50、60 年代,国际上东西两大阵营对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首的美国长期针锋相对,华人移民数额有限,海外华侨也难以申请与国内亲友团聚。70 年代后,中美关系正常化,但国内戏曲在“文革”中处于停滞状态。由此,海外粤剧社团与中国政府以及国内粤剧团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失联。这也使得海外粤剧社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曲目剧目,成为粤剧研究的重要资料库之一。同时,随着在当地出生的华人逐渐增多,海外华人多已从政治上认同所在国,与中国的联系则以文化交流为主。

自下而上的生成方式、独立自主的内部机构和为特定群体所共享的功能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共生共存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三藩市粤剧社团现实的合法性。也正是源于上述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美西八和会馆于1990 年正式成立而方兴未艾,其活动丰富、会员活跃,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

四、中与西的融合:美西八和会馆的社会功能

在社会合法性、内部自治结构、社会网络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美西八和会馆的社会功能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社团特色,既有联谊、文化教育和慈善救济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又有代表会员利益、社会整合等方面的偏西方特色的功能。

(一)自治:自我管理和规范

社团自治是海外粤剧社团的重要表征,包括了社团自主和社团自律两个方面。美西八和会馆具有较明显的自治能力,具体体现在规章制定权、内部管理权和惩罚权等。1990 年美西八和会馆制定的章程,不仅体现了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还体现了在美粤籍华人的共同利益,具有较强独立性。从内部管理来看,美西八和会馆作为独立的法人团体,能够通过收取会员会费、接受会员捐助以及演出门票等所带来的经济收入等渠道来筹措资金,从物质上保障了社团的正常运作。同时,它可以通过具有一定民主色彩的选举方式自主决定内部领导机构及常务委员。自律则体现在美西八和会馆会员共同制定规则来约束自身行为,以保证内部的自我监督、保护社团及会员的正当权益,表现形式有惩罚权、内部争端解决权、财务稽查权和委员会的监督权等。

(二)服务:粤剧传承和传播

美西八和会馆作为粤剧社团,还具有服务功能,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开设粤剧班”“粤剧表演”和“接待到访剧团”。

1.开设粤剧班。在当地华文学校开设粤剧班,有助于促使华裔了解本民族文化,缓解移民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南侨学校是美国三藩市一所华文学校,由南海九江、西樵和狮山旅居三藩市的华侨创立的三藩市南海福荫堂创办。其校长刘洁銮曾任美西八和会馆副主席。美西八和会馆在校长和校董会的支持下,在南侨学校开办了青少年粤剧基本功班,向华裔新一代灌输中华传统文化,让其了解民族之根,培育民族文化情感,减轻因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导致的“代沟”,从而起到协调本族群的关系的作用。

2.粤剧表演。美西八和会馆的演出剧目有《三夕恩情廿载丑》《同是天涯沦落人》《潞安洲》《十奏严嵩》《狄青闯三关》《梦会骊宫》《光绪帝情暖珍妃》《抢笛》《文姬归汉》《绝唱胡笳十八拍》《拜月记之抢伞》《霸王别姬》《群英会之小宴》《西楼恨》《幻觉离恨天》《六国大封相》等。它保留了较多的粤剧传统剧目,并以其独特的运营和表演模式为海外粤剧文化历史留下鲜活的一页;培育了粤剧华人观众,继续在海外播撒着粤剧的种子,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它所宣传和弘扬的粤剧文化也被他族吸收,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3.接待各地到访剧团。美西八和会馆积极接待各地到访的粤剧团体,例如香港春晖剧团、佛山粤剧团、广东粤剧院一团、广东粤剧院二团、广州粤剧团、湛江剧团和五邑剧团等。它为中外粤剧交流搭建了良好的桥梁,成为联结祖国、家乡情感的重要纽带。

(三)公益:现实救助和精神家园

自1990 年正式成立以来,美西八和会馆致力于各种慈善事务,其受惠对象包括两类:一是对当地华人的救助,例如参与为安老自助处活动、前往老人中心为长者唱曲、到老人院探访慰问,还有每年清明为已故的艺人和前会员扫墓等。从精神和物质上帮助贫病无助的老华人,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以及扫墓等传统习俗的延续,都体现了海外粤剧社团的互助精神,展现了以温情人情网联结而成的民间社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对中国各地同胞的救助,例如协助香港东华医院筹款、四川地震赈灾等。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8 级特大地震,伤亡惨重。美西八和会馆联合各大乐社,为四川地震灾民赈灾筹款义演,筹得三万余美金赈灾。美西八和会馆不仅注重维护当地华侨华人良好关系和秩序,还为中国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粤剧作为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历史和民俗文化以及审美形式,超越了其所直接面对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空间。以粤剧为核心的美西八和会馆不仅为粤剧演出提供了活动场所,更是构建起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了与主流社会的缓冲带。

五、结语:美西八和会馆的生存智慧

美西八和会馆经历了60 余年起起伏伏,至今依然活跃,展现了其生存智慧。首先,保持认知一致性。认知一致性构成了美西八和会馆合法性基础,粤剧及华光神信仰是其可理解、能认可的文化,八和子弟则是其正统的角色身份。定期举行华光诞汇演,始终强调“饮水思源”,保持着共同的信念和行动逻辑,有助于美西八和会馆的稳定运行。其次,强调行政上的合法性。美西八和会馆的章程中强调“不涉政治”“不得在外惹是生非,如触犯刑警干涉诉讼,乃咎由自取,与本会无干,本会概不受理”等。注重内部成员行为规范,遵守当地行政法律规范,获取所在地体制上的认可,美西八和会馆才能更好地组织活动和获取资源。再次,积极发挥社会功能。美西八和会馆既是“精神共同体”,又是“生活共同体”,通过内部机制的设置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展现自治性、公益性和服务性,履行了道德责任和义务,凝聚了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协调了华侨华人与主流社会的关系,搭建了中外联系网络,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总之,美西八和会馆是海外粤剧传承群体团结一致的成果,也是他们的抚慰乡情的精神家园。由于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作为移民社团的美西八和会馆等海外粤剧社团,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融合了多重的社会功能,体现了他们在制度和资源双重制约下作出的适应性生存和发展策略。

注释:

(1)被访谈人:苏洁梅,女,美西八和会馆主席,目前居住在美国;访谈人:倪诗云;线上访谈时间: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

(2)被访谈人:白超鸿,男,1925 年出生,美西八和会馆常务委员,2022 年9 月13 日因病逝世;林小群,1932 年出生,美西八和会馆常务委员;访谈人:倪诗云、谢文艳;访谈时间:2021 年9 月9 日;访谈地点:广东省中山市香山粤剧院。

(3)文章资料如章程、戏桥等由美西八和会馆前任主席苏洁梅和常务委员白超鸿、林小群提供。被访谈人:白超鸿,男,1925 年出生,美西八和会常务委员,2022 年9 月13 日因病逝世;林小群,1932 年出生,美西八和会常务委员;访谈人:倪诗云、谢文艳;访谈时间:2021 年9 月9 日;访谈地点:广东省中山市香山粤剧院。

猜你喜欢
美西粤剧会馆
一岩九饮会馆
SINGING THE CHANGES
一片赤子心 满腔爱国情——记美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有义
美西螈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一寸一寸的消弭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China’s E-commerce:Luxury Brands’Spring or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