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评先选优管理制度评价与研究

2023-05-10 13:49:12应文乾陆静刘巍鹏潘星江铭
中国市场 2023年10期

应文乾 陆静 刘巍鹏 潘星 江铭

摘 要:评选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直接影响着广大员工的利益,以及公司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公司的发展活力,是当前各大公司面临的一大问题。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充分意识到选拔赛的重大意义,要从全局出发,聚焦关键矛盾,找准问题,并通过切实的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评选;奖惩规则;公司发展

中圖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0-0120-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0.120

1 开展评优工作的实践

1.1 要想取得稳定发展,必须进行选拔任用

以先进模范为引领,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先进模范的创建与推广,可以激励“先进”、振奋精神、团结人民,又激励“后进”、树立榜样和努力。在学习有榜样、追赶有斗志的情况下,更能激发员工的敬业热情,营造出见贤思齐、敬业奉献的工作氛围,使公司稳步发展,实现个人和集体共赢。

1.2 推进职工素质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社会观念的变迁对职工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石油公司年轻的人员大量离开。从文章调研结果看,虽然当前的石油产业薪酬水平偏高,而更多的年轻人是因为缺乏自豪感而离职;从人力资源的视角看,则是缺乏内在的激励,缺乏对员工的尊重和重视,用人制度有待改进。集团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为了加速青年技术人员的选聘、制订培训方案、实施“双序列”制度,扩大了技术人员的发展通道,让技术好的高技能人员得到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职位,这样,其光荣和成就感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心态也会变得更稳,工作变得更有动力。

1.3 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行评选活动

近年来,由于一些领导人的违规违纪事件,严重损害了中石化公司的形象,万名职工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如何重新树立起企业的脊梁和形象,成为其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油田党委通过调研,将弘扬油气精神和树立公司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用典型的力量指导和激发员工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大庆新铁人李新民、青年追梦少年麦麦提·巴克等英雄人物的广泛传播和学习,中石油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的呼声明显增加,“我当个石油工作者多光荣”的自豪感再度迸发,中石油形象日益向好。

2 企业评先选优的现实状况

2.1 当前公司评选机制的概况和特征

当前,二炼油厂对“优秀员工”的表彰方式以荣誉证书、奖品、奖金等形式为主,其结果是:“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夸奖和更多的好处。”对公司和厂界的各种评选活动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了五大类:党群类、生产类、科技类、管理类和经营类(见表1)。

在工厂一级,包括党群、生产、科技类、安全环保类、管理类和经营类6大类(具体内容见表2)。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到,评价制度的比重是不均衡的。在企业和工厂两个层次上,党群、行政类的比重都比较大,其中安全环保类、科技类相对稀少,尤其是个体的信用类。以工厂为代表,企业的党群关系单位可以获得350件以上的荣誉,其中科学和技术部门仅有5件,安全和环境保护部门0件,这就表明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

2.2 目前评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采油二厂专项奖管理办法》是在2016年制订并执行的,对各种先进、荣誉的奖励指标进行了规范化和统一,使各种评先选优机制得到了较好的整合。然而,从整体上看,目前的评价工作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考评项目过多,易反复。为方便工作,改善“手下员工”的福利,各个职能单位都会在自己辖区内建立奖励机制,一年一度的评奖,导致评先人数过多。以现有考核办法为例,有些奖并没有明确规定奖金的具体金额,但根据最低奖金的多少,奖金可达180000元。条例中还提到:综合考评最高的,将会有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三个奖项,显然是一个循环的。

(2)绩效考评的目标与奖惩限额的设定不科学、不合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一般的党群关系工作中的考评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和习惯进行,过于宽泛、灵活性强、缺少目标。生产类和科技类的评定则较为完备、规范化,其评估系统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定量的资料为参照,划分出了优劣的硬指标。同时,评价对象也有偏高、偏少的情况,不仅要加大指标的难度,还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纵观近年来的得奖,个人的殊荣是“轻而易举”的,有些则是多年的失败者。由于近年来的生产成本降低了,能得到奖金的人寥寥无几,再加上奖金的多少和功劳的多少,每个人都有“一笔账”,为了一次的考核,他们会节省大量的资金,节省一两万块钱但奖金却只有一两千块,所以,大部分公司都会选择放弃,不愿意接受。

(3)考评机制的激励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数据,在工厂和公司的奖项中,有很多单独的奖项和私人的奖项,但往往是由各个部门的领导和主管来决定的,而不是直接授予那些没有资格参加的员工。很多时候,评选优秀的工作都是家常便饭,“跛子中挑将军”也是常有的事情,很多人对这个奖项并不满意,渐渐对这个奖项嗤之以鼻,因为成绩问题而落了“遗珠”的遗憾,很多先进的头衔和荣誉都没有那么重要,参与的人很多,以至于有了“内部平衡”“轮流坐庄”“人人有份”等潜移默化的规矩,谁急需用就第一个评出来,评先评优被视为一种大家都能享受到的利益,丧失了评选优秀奖的“初心”。

(4)在评选中,有“失真”的个人和团体。由于制度和非常态等原因,使得受表彰的优秀存在普遍化、平庸化,模范带头的效果不明显。缺乏“知廉则勇,见贤而思之”的精神,还远没有达到“点亮一盏,点亮一大块”的作用,在群众眼里,“先进”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评鉴趋于形式化、物质化、简单化,不但没有正面效果,反而会产生消极的效果。近年来,由于考核结果不理想,导致职工集体上访,破坏了评先评优的初衷,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评估氛围。

3 提高评先选优工作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几年的摸索和研究,该系统已经趋于成熟,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示范性,但要充分发挥其机制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3.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采油二厂评先选优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价考核体系,规范标准。要在评价周期、评价指标、评价主体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要与各级政府建立紧密的关系,强化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运行,提高评价的可信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3.2 重视调研,突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通过对各种荣誉的调查和论证,合理分析各类奖项的可能,采取问卷、座谈、走访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反馈,以积极的激励机制,准确、科学地设定评比的类型和比重,防止“无效”的评定;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速评价制度的更新和修订,注重定量评价,增加难度和刚性的部分,降低人为的主观影响,使得系统更优化,更具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3 与雇员的紧密联系

及时跟踪工作进度,确保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能充分倾听员工的意见。通过重组,使保障服务尽早得到恢复。要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其工作热情。全面地剖析了公司在大、小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控制和降低影响。对公司的优秀人员进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企业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补助。培训和管理人才的流动和防止人力资源的短缺是公司的职责。根据雇员招募模型,对公司人员的变动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防止出现劳动争议。

3.4 坚持“以人为本”

要做到公平透明,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的准则和要求,结合政治表现、工作实际、为工作做出的突出成绩,使应聘者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做到客观公正,并向社会公布遴选过程,让社会大众监督。要坚持公开公示,切实做到让模范典型在工作中起到先锋的作用,用时代和人民的眼光去看,用人民的眼光去监督。

3.5 坚持以舆论为导向,突出评选优秀典型

要重视对典型的宣传和教育,注意总结、发掘先进的事迹,提炼出优秀的典型,形成有特色的优秀事迹,坚决杜绝“虚多空漏”的情况。利用网站主页、“两微”、社交网络等媒介定期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组织座谈会、报告会等,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社会效应和带头作用,在各个部門组织各种会议、活动,逐步形成人人尊重先进、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3.6 注重奖励与惩罚方法,凸显优秀人才的作用

为企业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模范人物,应当得到表彰,并得到某种形式的奖励。不过,奖赏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重点在于过程,而不在于成果,在于精神,在于传统的荣誉证书、奖金等方面,要有创新,要丰富和完善,例如有薪金的公费考察、每年都能享受高于正常水准的体检,这样就能让优秀的代表们真正地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进而激发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信念和意志。建立科学的选拔制度,关键在于发掘人才潜力,激发其积极性,提升其工作业绩与其核心能力。油田二公司是我国油气资源大企业,肩负着国企的重大职责,为了全面完成公司的发展战略任务,发扬油田的文化,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就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要不断地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为尽快建设一个现代化采油厂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高卓瑞.莫让先进付水流——对评先选优活动的一点思考[J].共产党员(河北),1996(9).

[2]信晓鹏.创新“评先选优”工作促进企业发展——以沈阳某公司开展评先选优活动为例[J].辽宁经济,2013(9).

[3]张进.当前评先选优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4]杨震宁,赵红.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制度环境、“竞合”关系与创新绩效[J].管理世界,2020,36(2):139-160,224.

[5]徐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运行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6]李社伟.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作者简介]应文乾(2000—),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陆静(1998—),女,宁夏固原人,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应用数学;刘巍鹏(2001—),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潘星(2001—),男,湖南常德人,宜春学院物理工程与科学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江铭(2002—),女,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