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视野下音乐产业的创新研究

2023-05-10 22:33:30陈霞
中国市场 2023年12期

陈霞

摘 要: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给我国的文化事业烙印了商业化、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印记,促使各个文化产业积极转型,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增强生存能力。文章立足现代市场经济背景,对音乐产业的重要价值、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以及创新路径展开分析,以此来促进我国音乐产业攻克发展难关,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现代市场经济;音乐产业;文化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2-0000-00

音乐艺术不仅仅只有审美价值,其产业开发潜力巨大,我国音乐产业持续发展,在为各种类型的音乐艺术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时,也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入后疫情时代,音乐产业需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迎接全新产业发展挑战。现以市场经济视野,分析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途径。

1音乐产业概述

1.1概念

音乐产业主要是通过售卖与音乐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来创造经济收益的现代产业,具体借助举办演唱会、音乐节或者售卖唱片、数字音乐资源等途径获得利润,这一产业的主体包括唱片公司、音乐制作公司与销售公司等[1]。音乐产业隶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其发展基础为音乐文化,能够体现出国家的精神面貌。

1.2特点

其一,知识性。音乐产业对于劳动者有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音乐资源的创作者需要具备音乐专业的理论基础,以此才能够借助灵感、经济、知识与技能创作出创意型音乐作品;作品推广与宣传环节,同样需要依托营销理论、传播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从而成功地挖掘音乐作品的经济价值。其二,融合性。音乐产业中融合了技术、思想、文化、艺术与经济等要素,产业链中的音乐作品并非只是创作者情感抒发或者艺术创作的产物,其价值还体现在经济发展、技术开发等方面,尤其是数字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其三,创新性。音乐产业中的音乐产品需要通过创新表演方式或者创新旋律、内容来凸显音乐创意,音乐产品产出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行为,创作者需要对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摒弃与继承,原创是音乐产业健康发展的源泉,比如一些流行歌曲中加入了民族元素、传统文化元素,这既体现了音乐产业的创新性,同时也体现出音乐产业具有的融合性。其四,附加值高。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音乐产业这类信息、文化、技术类产业形成的附加值远超其他类别的产品与服务,因此音乐产业始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音乐产业的重要价值

2.1经济价值

流媒体是我国当前音乐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音乐产品的付费订阅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亿,其支撑起音乐产业,扩大了我国的音乐市场,多种流媒体式音乐平台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给数字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环境[2]。音乐产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了重构,其促进文化消费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在音乐平台、唱片公司与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音乐的发展维度持续增加,音乐产业能够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我国音乐产业的规范化程度日益提升,音乐作品的价值也得到更好地释放,同时唱片等音乐相关公司也依托音乐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当前的音乐产业步入数字化发展道路,不仅仅创造了极高的产业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版权保护事业,保护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盗版问题,用户通过付费订阅的方式,可获得需要的音乐作品,现代音乐产业已然构建了以周邊、订阅与版权为核心的稳定收入模型。

2.2文化价值

音乐产业作为文化类产业其本身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音乐创作属于艺术创作,而音乐欣赏则属于审美行为,优秀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创作者与接受者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有利于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突出的文化导向作用,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音乐产业在传播音乐文化的同时,对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也不容忽视,创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所处地域、所属民族的影响,这也使得音乐作品形成了针对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因此音乐产业在发展中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重担。音乐产业隶属于文化产业体系,其在产业发展活动中,可将我国的音乐文化输入到国际社会中,彰显了我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3现代市场经济下的音乐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3.1发展现状

音乐产业活动的关键环节包括生产、制作、发行以及消费。互联网、融媒体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人采用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变化,音乐产业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产业也在持续发生改变。传统音乐载体包括DVD、磁带与CD,唱片公司为音乐产业的发展主体。而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后,数字音频等成为了音乐作品新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也更多地依赖数字化录音技术,音乐商品的形式得以创新。用户可通过操作智能设备,在腾讯、网易云等音乐平台中选择与获取音乐作品,消费者对于音乐产业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这是音乐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作为音乐产品的消费者已经摆脱了被动接受的状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主动选择音乐作品。网络平台为音乐产品提供销售平台,音乐产业中的各个发展主体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感,唱片公司在音乐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有不少唱片公司面临退出市场的危机。

3.2现存问题

3.2.1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健全

音乐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对于市场经济的支撑作用与促进作用日益突出,然而音乐领域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体系滞后性问题却阻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尽管当前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相比过去有所增强,但是现有的音乐版权保护机制仍旧存在不足[4]。音乐创作与传播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国家也在规范音乐等文化市场,然而互联网与各种新媒体平台给用户提供了免费音乐、盗版音乐,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的同时,也阻碍了音乐产业发展。现有音乐版权方面的法规在可操作性上还有增强空间,执行力度也需进一步增强,侵权成本过低也是当前音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创作者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难以保持创作积极性,盗版、拼接的音乐作品也污染了产业环境,不利于音乐产业的长期发展。

3.2.2市场体系亟需完善

从市场经济视角对音乐产业的发展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后发现,当前音乐产业采用的营销模式存在问题。当音乐产业形成了成熟化、完备化的市场系统时,其往往能够自主地完成资源配置任务。而我国音乐产业化的起步时间较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音乐市场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音乐产品的流通效率低,现有商业模式还有优化空间,音乐产品的产生、传播与销售、版权保护等工作并未构成一体化的结构体系,收费标准不一,销售平台存在不稳定因素,音乐产品很难以极高的效率向生产力进行转化。

音乐产业身处于互联网时代下,产业发展主体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来完成音乐产品的销售,与传统式销售方式不同,互联网销售属于反馈式销售,具有即时性、直接性与互动性的特点,音乐产品的提供者与消费者可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围绕音乐产品,进行交流与销售。这就给音乐生产相关企业带来了新挑战,其需要依托市场化途径,并且结合音乐产品的特点,完善营销模式,增强音乐产业的营利优势。

3.2.3人才培养机制较为落后

音乐创作者是音乐产业的核心要素,也是产业发展的源泉。音樂创作者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其不仅仅要掌握音乐创作、表演技能,同时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营销能力,能够对音乐产业以及音乐市场的变化进行精准把控,以此来创作出既符合自身价值追求,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的优质音乐作品。从现有的音乐市场来看,不少音乐创作者为市场提供的作品缺乏内涵与创意,甚至无法保障完全原创,音乐产品的质量是阻碍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必须要优先解决音乐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高校在培养音乐专业的人才时,采用的培养机制与培养方式较为陈旧,最终培养出的音乐人才综合质量水平低,数量少,不足以填补音乐产业的市场空缺,当前综合型音乐人才较为紧缺。

音乐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各音乐平台通过“版权争夺战”来强化优势,抢占音乐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但是竞争激励机制尚未对竞争主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部分音乐企业只重视作品产出,不关注音乐市场的实际动向,最终只能为消费者提供脱离群众、内容缺乏营养、形式固定陈旧的劣质音乐产品,降低了音乐产业的发展水平。

4现代市场经济视野下音乐产业的创新途径

4.1重视法规法律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有力约束。所以必须要通过完善的法规法律来音乐产业发展提供发展依据与制度保障,改善产业所处的政策与法规环境,从而为我国音乐产业提供公平的外部发展条件[5]。在音乐产品相关法规建设中,应优先考虑音乐产品流通层面的问题,确保这类特殊的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侵害,而消费者也能够通过音乐作品来满足自身文化、精神需求与艺术追求。

版权保护是法规健全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国家版权局可围绕音乐产品版权保护需求,出台相应的政策,净化市场的版权环境,提高数字版权给创作者以及相关公司带来的收益,关注录音类音乐产品现存的“二次获酬权”等权益问题。KTV中使用歌曲存在的版权问题也得到了音集协等单位的关注,通过公告来规范市场,暂停涉诉类音乐的使用。音乐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之间长期保持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音乐产业发展对版权保护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促使版权法规在修订过程中逐步完善,版权保护工作也促进了音乐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推进了音乐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的建设工作。持续提高文化产品版权保护水平,严厉打击音乐侵权类违规违法案件,压缩盗版产业生存空间,加大对非法类盗版网站的清查与处理力度。为版权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还可利用卫星授时、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保存侵权违规证据,确定版权归属方,高效、公正地处理版权纠纷。

政府应积极履行对音乐经济活动以及音乐市场环境监管职责,减少市场中的恶性竞争活动,以科学的方式来配置资源,激发音乐企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使音乐产业的各个经营主体能够搭建互惠互利的良性产业格局。通过政策等方式引导音乐创作者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拉近音乐创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提供贴近群众生活,深受群众喜欢的健康音乐作品,运用优质音乐作品来调节音乐市场氛围,展现积极的精神面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4.2实施规范化产业运作机制

通过创新当前的商业模式,来为音乐产业积蓄持续发展的动力。数字音乐在当前的音乐产业体系中已经逐步接近主导地位,因此应当以数字音乐为核心来开发合适的商业模式,如付费下载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挖掘音乐产品的经济价值,在付费模式的催动下,将有更多的音乐人为音乐消费者提供内容优质、形式多样的音乐产品,付费模式也切实推动了音乐市场的飞速转型。

音乐娱乐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主要通过购买更多的版权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而随着产业升级,不少企业已经过渡到生产内容的环节,具体措施为借助平台来培育音乐创作者,争夺更多原创资源,以音乐产品的内容取胜[6]。在此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将发展目标转到作为消费者的平台用户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画像,集中资源开发消费者接受度较高的产品服务,包括在线直播、数字化专辑、会员升级付费服务以及广告等;也有企业在数字化发行、音乐类社交、音乐节活动、线上音乐会、音乐短视频以及音乐电商等领域作出尝试,拓展多元化商业盈利渠道。

智能科技实现了对音乐产业的有效赋能,为当前处于劣势的传统型音乐产业提供了生存机会与发展机遇。比如可将音乐创作者与智能AI技术进行整合,而后将其应用到短视频、电影与游戏中,用于配乐、配音,实现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KTV是当前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娱乐方式,而将智慧系统运用到KTV中,可实现对线下与线上的有效管控,大数据技术可以采集KTV消费者的数据信息,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同时顾客可更为自由地选择KTV之外的场景进行演唱与表演,这种商业模式增强了音乐传播效果,也符合当下音乐市场消费者的娱乐性消费需求。

音乐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传统化的唱片的受众越来越少,而现场音乐活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如演唱会与音乐节,其中音乐节集中体现了当前音乐产业的创新与融合,同时也形成了极高的品牌价值,其沿袭了现场音乐形式独有的集聚作用,为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的创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场所,还促进了品牌音乐企业的发展,并与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其他领域的文化体系进行融合。音乐节在音乐产业链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以直接化的方式将音乐服务水平提升,为热爱音乐的创作者与受众群体建立了具有浓郁氛围的产业环境,音乐节开展期间,音乐节目、演唱会、音乐会、音乐制作与其他的衍生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得以积极互动。

4.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人才始终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音乐产业同样也要对人才引入与培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国家在扶持音乐产业时,应提高该产业的战略定位,以此来增加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音乐产业搭设专业化的培训基地,实现对音乐人才的高效聚集,以音乐文化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引导音乐产业朝向规模化与标准化的正确方向前进。资金扶持环节中,可为音乐产业等文化类产业建立专门的成长基金,助力产业系统中的各个企业快速发展。全面引入并培育产业运营、剧场运营、音乐演艺、音乐创作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型、领军型人才。

音乐企业本身要树立创新发展意识,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具体实现途径为激发音乐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与原创意识,从而建立特色音乐品牌,并强化品牌效应,在向市场推出優质音乐产品的同时,也将品牌文化输送给市场以及其中的消费者。音乐企业应成为原创音乐激励活动的主力军,鼓励音乐创作者针对重大主体以及关键时间节点创作创新型的音乐作品,将地域特色与国际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从而满足当下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娱乐需求。

企业、政府、社会文艺团体与高等院校应共同推进我国新型音乐人才培育事业。音乐艺术类院校需要结合音乐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音乐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育工作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基本教学导向,为专业内的学生提供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基础上,还需开设市场营销类、管理类、经济类以及新媒体相关课程,从而培育能够适应音乐市场环境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音乐企业要做好员工入职后的培训工作,可通过培训活动来帮助音乐创作者补充版权法规、新媒体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使音乐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法规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同时企业还要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更稳定的创作条件,使其能够创作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提高音乐产品的竞争力。

从市场环境建设的角度看,对消费者进行引导也是发展音乐产业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可针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落实音乐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音乐培训机会,从而提高消费者群体的音乐文化艺术素养。面对音乐版权保护的严峻局势,应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进行引导,尊重他人创新创作成果,使其形成付费消费的意识与习惯,能够主动地维护音乐版权。

5结论

音乐产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完成法律法规建设,优化市场运作机制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方面工作。随着音乐文化市场日益复杂化,音乐产业中的经营主体必须始终树立创新化与发展化理念,重视音乐产品的原创性,强化版权保护意识,以此为源泉,推动音乐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稳定进步,发展出深受大众喜爱且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化音乐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帆.现代市场经济视野下音乐产业的创新探究——以音乐节为例[J].艺术评鉴,2021(21):22-24.

[2]赵亚璇,闫玏玏.张家口民间音乐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1(12):76-77.

[3]孟猛.“挖基因·炼内涵·融时代·践产业”——论中国民族音乐产业创新发展之新途径[J].黄河之声,2021(5):127-129.

[4]陈光曦.我国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J].人民周刊,2018(9):64-65.

[5]张伟.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9):17-18.

[6]黄健君,王曼霖.集聚融合、科技创新、构建泛娱乐音乐产业生态体系——“2018第五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综述[J].人民音乐,2019(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