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美
当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程度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讲解员可以顺利完成讲解工作,另一方面要求讲解员能够及时回答参观者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讲解向参观者传递更加准确的历史信息,使参观者能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并最终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现对讲解员的讲解技巧进行研究,探究讲解技巧的提升路径。
博物馆讲解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现如今,我国有近5000座博物馆、纪念馆,其中已经有2000余座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不用买票就能进入,这其中包含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纪念馆,有历史类的、军事类的、遗址类的、人物类的、自然类的,等等,因此很难统一讲解形式[ 1 ]。
事实证明,讲解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是复杂的,讲解也不是照本宣科。讲解工作是重要的,需要讲解员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王宏钧先生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书中介绍陈列、保管理论的篇幅较大,而有关宣传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仅有一页半(一千多字)。我国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工作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关于讲解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解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需要借鉴朗诵、播音的技巧[ 2 ]。
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紧追实践。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的发展,要求宣教工作研究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给讲解工作以理论化阐述。中国博物馆学这门学科还很年轻,该行业工作者通过辛勤耕耘,不断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在我国文博界,涌现出了齐吉祥、于延俊、张希玲等一批优秀讲解员,他们对讲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他们的博学,他们讲解时生动的语言以及对观众的热情,实实在在地为我国博物馆、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讲解理论的形成更要依靠一线讲解员的长期工作实践,通过总结、积累、提炼,形成一套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科学理论。
博物馆讲解的标准性要求
博物馆讲解是一种语言表达工作。讲解员的语言表达方式必须要符合语法和语境,以便参观者能够快速获取语言所传递的历史信息,确保参观者能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从而引发参观者的思考。具体来说,博物馆讲解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能够准确系统地讲解内容
博物馆的讲解员需要将讲解词作为讲解依据,向参观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博物馆不同展区的历史知识。在此过程中,讲解员需要在把握展览宗旨的前提下,有效應用讲解技巧,传递博物馆的文物情况、研究价值、史学意义等展览信息,确保参观者在听取讲解后能够基本了解博物馆的概况。为此,讲解员需要完善自身讲解内容,提升讲解词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组织合理的表述语句,尽可能满足参观者的语言沟通需要,这也是基本的讲解标准[ 3 ]。
针对不同的讲解对象使用不同的讲解技巧
在有效且正确地传递讲解信息之后,讲解员还需要关注参观者本身,针对不同的参观者开展具有差异性的讲解工作,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解技巧。例如,当参观者以团体形式出现时,讲解员就应当使用提要式讲解技巧,从而尽可能节约参观时间。而对于单个参观者,讲解员应当使用引领式讲解技巧,增加与参观者的沟通与互动。此外,讲解员还可以综合运用注解式讲解技巧,帮助参观者解决疑问,确保参观者能够自主思考[ 4 ]。
博物馆讲解技巧
运用讲解技巧的目的在于提升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将参观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历史文化知识上,引导参观者的参观视角,并最终达到传播历史知识的目的。其中,讲解技巧主要表现为语言技巧,并辅助肢体、情感表达技巧,能够使参观者产生共鸣。
语言讲解技巧
从讲解员的工作方式来看,其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表达。不同的讲解员通常具备不同的特点,他们会用自身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影响参观者。讲解员一般会关注参观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文化水平,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语言讲解技巧。同时,讲解员还会根据参观者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来设置情境,通过设问、停顿等方式促进参观者思考。因此,对于讲解员来说,语言是其讲解的利器,讲解员可以在讲解中融入各种修辞手法,从而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
肢体表情技巧
讲解员在进行博物馆历史知识讲解时,可以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递文物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讲解员采用合适的肢体语言能够给参观者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提升参观者参观的趣味性。例如,在介绍特定的历史人物时,讲解员将肢体语言融入讲解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提升讲解的生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参观者进入预先设定的情境,进而对历史人物产生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在讲解博物馆的历史知识时,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参观者跟随讲解员的引导,沿着既定的路线进行参观,弥补单纯使用语言讲解的不足。
应变能力
对于讲解员来说,其面对的参观者通常具备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观念。在讲解过程中,参观者会大量吸收讲解员所传输的历史信息,并对此类信息进行反馈。如果参观者需要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可能还会向讲解员提出各种问题。此时,讲解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巧妙地应对参观者的提问[ 5 ]。
博物馆讲解方法
讲解员的知识储备及素质是讲解的基础。讲解员只有多加练习,才能提升讲解技巧。其具体提升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方式
由于博物馆文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因此对于不同的文物,讲解员需要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使参观者能够通过讲解词厘清历史脉络。讲解员不仅可以运用陈述语句,还可以运用比喻、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提升讲解的趣味性,引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确保讲解工作顺利进行。
合理处理各种关系
从讲解员的视角来看,其讲解博物馆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参观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讲解员需要将参观者置于主体地位。只有关注参观者的需求,才能满足参观者的参观要求。此外,讲解员还需要把握主次关系,对重点文物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其他类型的文物则可以简述。与此同时,讲解员还需要把握参观者的参观节奏,在特定的参观环节与其进行互动,提升参观体验。
创新讲解内容,实施“因人施讲”
博物馆文物宣传工作是面对广大群众的,每个参观者所拥有的知识体系不同,文化修养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讲解员创新讲解内容,“因人施讲”。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参观者对历史文化的掌握情况,针对其制订详细的讲解计划,灵活地进行“因人施讲”,保证工作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面向青少年学生群体:青少年接收的历史文化知识有限,学生参观主要以教育为目的,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参观博物馆提高认识。在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讲解工作的过程中,讲解员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地区文化发展以及相关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讲解材料;讲解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从而让青少年主动参与到参观过程中,促使他们主动探索[ 6 ]。
面向中老年群体:中老年群体具备一定的阅历,同时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他们的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分析与理解能力相对较强,观察文物比较细致。在参观过程中,很多中老年观众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心理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会外露的。在此情况下,博物馆讲解员应该以热情的态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介绍文物相关内容。同时,对很多老年人会因某个文物产生共鸣或回忆,这种强烈的共鸣会让他们更加关注文物,此时讲解员可以通过陪同的方式,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宣泄。如此,很多老年人在参观结束后,往往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新的认识,博物馆可以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观后感,让他们的情感和想法得以表达,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面向专家学者和领导群体:领导与专家往往是有目的地参观博物馆,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研究范围或方向。在讲解前,讲解员可以全面了解相关人员的业务范围,做到针对性讲解。面对他们的提问,讲解员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回答,讲解要抓重点,要保持思路清晰,同时也要合理控制讲解时间[ 7 ]。
总之,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讲解工作十分必要。讲解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加强锻炼,创新讲解方式,积极与参观者进行互动,提高服务能力,从而为博物馆的稳定发展以及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提升讲解员的素质,创新语言艺术
第一,讲解语言的创新。讲解员开展讲解工作时,主要是向参观者介绍展厅陈列情况;介绍展品的过程是传递产品信息和文化知识的过程,而讲解语言的创新能够使讲解员提高情感交流能力。首先,针对不同的参观者要使用不同的开场白,开场白应以服务为主,要有针对性,不仅要简明扼要,還要幽默风趣,这样不仅能增强文物的观赏性,也能打破常规,激发参观者的参与兴趣。其次,在语言表达上要重视“再创造”,创新讲解内容,并结合语言表述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话题,合理开展讲解工作,提高博物馆讲解工作效率。最后,语言表达要抑扬顿挫,应契合展品的历史特征,要重视话题引导,创新宣传方式,促使参观者能够全面提高对文物内容的理解,拉近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保证文物宣传讲解工作的质量[ 8 ]。
第二,肢体语言的创新使用。对于博物馆讲解员而言,全面提高肢体动作水平十分必要,肢体动作要规范,并且要实现创新使用。肢体语言是博物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贯穿肢体语言,这样会提高讲解员的工作质量。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讲解员要学会借助眼神与参观者进行交流,提高参观者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此过程需要讲解员学会观察,并能够明确参观者对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其次是手势,手势的运用是必要的,讲解员需要根据具体讲解内容合理设计手势动作,以起到提示性作用。最后是站姿,站姿对于讲解员来说十分关键,讲解员是博物馆的形象,其言谈举止与博物馆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的站姿要自然挺拔,让参观者感受到讲解员的沉稳和自信。
向个性化讲解转变
博物馆受众多样,不同受众所喜欢的讲解风格也不同。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年龄将参观者分为四个群体: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少年的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并且其好奇心较强,讲解员在讲解时要着重寻找他们的兴趣点,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讲解内容要增加一些故事、传说,并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平等的态度为其进行讲解。青年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其中不乏一些文化水平高、文学素养强的群体,这些群体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更深刻的知识,因此讲解员要找准内容的核心,加强与青年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中年和老年群体大多是观光游览型观众,对这类群体的讲解无须太过深入,知识的传播速度要尽量放缓,以便他们可以完全理解。另外,还有一些科研视察类人群,这类群体的目的性较强,无须对其进行太多平淡的讲解,讲解员主要负责陪同,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即可。讲解员往往可以从这类人群身上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总之,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传播地,博物馆讲解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既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又要能够结合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与讲解水平,从而让参观人员了解历史文化内涵,激发其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
[1]王艳冰.基于激发文物活力的博物馆讲解艺术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0):77-80.
[2]巩桂兰.博物馆讲解的语言艺术与讲解技能分析[J].艺术品鉴,2021(08):122-123.
[3]郭瑾.博物馆讲解艺术探究[J].明日风尚,2020(13):193-194.
[4]殷小亮.基于激发文物活力的博物馆讲解艺术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5):176-177.
[5]尹丹丹.论博物馆讲解艺术中的人性化讲解[J].知识文库,2018(09):23.
[6]贾丽.博物馆讲解员的语言艺术与讲解技能[J].东方藏品,2018(04):7.
[7]徐媛.博物馆讲解员的语言艺术与讲解技能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120-121.
[8]侯越.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语言艺术与讲解技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8):110-111.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新泰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新泰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