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响应公交的市场发展研究

2023-05-10 15:03:38王宇
中国市场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

摘 要:城市公共交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大运量、低能耗的特点成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人口基数大、行人出行多样化,城市扩张使得城市周围出行密度低且分散,这就应运而生了一种新兴产业,一种公交全新的服务模式--需求响应公交。本文阐述了新时代常规公交发展所遇到的困境进而为需求响应公交发展创造契机,为运营方提出了建议以促进需求响应公交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响应公交;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503;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1-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1.000

近几年,人们对需求响应型公交(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DRT)的研究愈演愈烈,且随着车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开发的需求响应型公交系统能满足低密度出行区域的出行需求。目前的常规公交系统在部分城市仍然承担着主要的运输任务,在人流密集且出行目的大致相同的区域仍然有着很强的适应性。但是随着城市蔓延扩张,居民的出行显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常规公交已有的线路就出现覆盖空缺区域,如若开设线路覆盖则可能出现乘坐率不高的状况。在城市蔓延扩张的背景下,需求响应公交应运而生。

1 需求响应公交概述

1.1 需求响应公交分类

根据美国公共交通合作研究计划(transi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TCRP),可将DRT服务模式分为6类,下面对每类DRT服务模式进行简单介绍。

线路可变公交服务。运营公交会根据有无固定线路和站点外的乘客发出预约乘坐需求来调整运行线路,无乘客预约情况下会沿固定线路和站点行驶,有乘客预约需求时会在系统规定的松弛时间内偏移原线路接送乘客,响应站点乘客需求服务满足后回到原有线路继续行驶。

车站可变公交服务。在公交响应服务范围内,没有固定线路,只需要经过提前设定的特定站点,根据乘客发出的乘坐预约需求,灵活的规划车辆行驶路径为乘客提供服务。

需求响应接驳式服务。该服务模式去除了固定线路和固定站点,在一定的响应服务范围内,根据乘客乘坐需求来即时生成行驶线路,服务更为灵活,自由度较高。

响应式车站服务。该服务模式提前根据数据分析和乘客乘坐意愿设立了需求响应车站,满足了步行时间和距离较久以及已有交通尚未覆盖区域的乘客的出行需求。在服务完响应站点后会回到原有线路继续行驶。

区段需求响应公交服务。该服务模式下,公交会在特定的响应服务区域以响应公交的服务模式对乘客进行服务,响应区域外则按照常规公交模式运行。

区域需求响应公交服务。在特定响应服务区域内完全按照响应公交模式来服务,会在特定时间点发出或者到达固定点,其余时间则根据乘客出行需求即时生成路线。

1.2 需求响应公交的特点

1.2.1   高效

需求响应公交能够根据乘客的需求,及时快速的调整公交的运营线路,自动提供避让交通拥堵道路路线,在高峰时期为乘客节约时间。尽最大努力为乘客提供近似“门到门”服务,降低了乘客的时间成本,也减少了乘客的步行距离,提高了乘客满意度。

1.2.2   便捷

需求响应公交运营服务的过程中,在没有乘客需求的站点不经停,保证了乘客的点对点服务的特点。经过允许可在公交专用道路行驶,减轻了道路行驶压力,降低了拥堵概率。

1.2.3   舒适

需求响应公交能够确保“一人一位”的基本乘车服务,根据乘客的需求来进行发车,做到人人有位坐,提高了乘客乘坐时的舒适性。相对于拥挤的普通公交而言,需求响应公交更符合一部分人的出行需求。

1.2.4  经济

从出行角度考虑:其一,需求响应公交有着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那些出行舒适度需求高,更注重的时间的人群有更大的吸引力;其二,从环境角度考虑:相对于其他的交通工具,它能以更少的资源服务更多的人,普通公交时常会出现车在线路上行驶但却无人乘坐的情况,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需求响应公交则不会出现车辆空跑的现象;其三,从经济角度考虑:需求响应公交是一种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的新兴产业,可以更加高效的让乘客在交通方式间转换,不需要大规模的购置,只需要能够满足乘客的需求响应即可,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资源购入而不能高效使用的情况出现;其四,从乘客角度考虑:相对于私家车和出租车而言,需求响应公交有更亲民的价格,且服务水平也能和出租车相当;其五,从运营商角度考虑:根据乘客的预约需求,准确高效的规划出了需求响应公交的运行线路,降低工作成本,且能有更高的运行效率。

2 需求响应公交研究现状

2.1 常规公交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数字化时代, 传统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和理念仍然适用。但数字化时代在内生层面既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和信息接触方式,也改变了营销者的生产组织方式。由于网约车和共享自行车的出现,出行方式的增加,常规公交的选择越来越少。其一,随着城市的蔓延,公共交通出行使得许多乘客不能到达目的地,工作地和居住地间隔较远,常规公交无法服务到位,若延长公交线路则会使得出行时间延长;其二,公交线路的延长,但线路的乘客较少,空车率较高,不得不使发车间隔增加,这使得需要出行的乘客等待时间增加,进而選择其他的方式出行;其三,公交的固有特性使得它能在服务一部分人的时候也会使得另外的乘客舒适度降低,公交车需要每一站都停,这就使得不需要下车的乘客也被动的增加了出行时间,乘客被迫在车里等侯,如深圳市采用常规公交出行消耗的时间是私家车的2~3倍;其四,公交线路若经过无优先路权和红路灯优先的路段,还会增加拥堵时间;其五,居民公交出行若有换乘,还有换乘时间,若非同台换乘,还增加步行时间;其六,支线公交或偏远地区公交线路,相较于干线公交发车间隔时间较长,出行时间可靠性进一步被降低。

2.2 需求响应公交存在的问题

第一,服务范围的选取过小,可能存在的潜在用户就会减少。若选取的服务范围不合适,很容易出现了乘客需要前往的区域在响应服务的范围之外,这就使得乘客不能到达需求目的地,进而使得乘客只能放弃需求响应公交。

第二,服务范围选择过大,使得车辆绕行的距离增加。响应服务的范围过大,需求响应公交的运营方式是不断有人上車下车,直到最后一位乘客到达目的地且无人上车之后,司机可以停止接单并返回车场,但若服务范围过大,乘客目的地较远,就会使得司机返回的过程中路程过长使得成本增加。

第三,如果响应时间越短,需要更多的空闲车辆来保证。如果相应区域过大,车辆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响应时间增加,而如果需要更短的响应时间就需要有多余的空闲车辆时刻保持待命状态,才能够保证应对突发的预约需求,而公交司机的要求较高,相比于网约车运营更为复杂,所以这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受道路形式限制,可能出现多种特殊情况。在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上,增加了中央隔离带和隔离栏,如果相应车辆需要接送的乘客在路另侧,则需要掉头前往接送,如无掉头车道则需要绕路前往目的地进行接送,在无人行横道乘客无法穿越马路或无调头车道车辆无法调头的情况下,无疑增加车内乘客的时间成本,这就使得乘客的体验感下降。

第五,若想服务更多乘客,则出行时间无法确定。若单车想要服务更多的乘客,则会使得线路更加复杂,行驶的时间也就不确定,如果乘客因服务不到位与司机发生争执。也会使得出行时间正常,降低乘客体验感。

2.3 需求响应公交实施案例

我国需求响应公交发展较晚,许多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定制公交的雏形,而我国的需求响应公交近几年来才逐渐起步,还未完全稳定,并未达到全国推广的地步。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大部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规模不大,居住也较为分散,给需求响应的公交的发展带来了一大难题,总体实施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我国人口密集,人口基数大,出行方式多样化,这也就给了需求响应公交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019年1月,青岛黄岛区动态巴士正式开通。乘客只需在滴滴出行App选择出发的地点和到达的目的地,平台会根据需求自动安排就近的公交车。该需求响应公交的服务区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乘客可以在黄岛区的服务范围内乘坐动态巴士实现任意站到站的公交直达,不仅少步行、无换乘,而且缩短了服务范围内公交出行的时间、扩展了单位时间的可达范围。以服务区域内的青岛理工大学为例,在动态公交服务开展前,青岛理工大学新校区内只有805 路公交车,学生要通过公交从教学楼出发到校外的话,只能乘坐805 路公交车到达有限区域,若去往非805 路公交线路站点覆盖的区域,需再换乘其他公交线路。动态公交服务开通后,青岛理工大学新校区内教学楼至周边约30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公交站点,都可以通过乘坐动态公交直达,扩展了青岛理工大学生的半小时生活圈。

根据乘客的乘坐意愿调查,乘客愿意选择乘坐需求响应公交的原因有可以实现点对点服务、空间舒适不拥挤、路途中较为节约时间、价格相较于出租车便宜等。由这个意愿调查可以看出,需求响应公交的发展会有很好地用户基础。但由于目前需求响应公交刚起步、发展较晚,政府对于需求响应公交的补贴政策不明确,还不能享受到政府给予的补贴,目前还是主要有运营商来承担公交的运营费用。需求响应公交若想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还需规模化运营才能实现。运营商方面认为,从目前需求响应公交的乘客接受程度以及运营较为稳定的情况来看,需求响应公交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市场。

3 需求响应公交发展建议

3.1 需求响应公交运营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 若是在客流稀少的区域开通需求响应公交,应该统筹兼顾进行成本的综合效益计算,综合考虑乘客和运营方,单独考虑一方会使得成本过高,不利于需求响应公交在乘客稀少区域的运营,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统计原先线路常规公交空车行驶造成的成本损失,比较需求响应公交加入线路行驶后两种模式的服务水平,根据统计降低发车频率,较少常规公交空车行驶率,将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需求响应公交的补贴,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同样的盈亏状态下使得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更高,乘客有更多的出行自由度,促进新型公交的发展。

第二, 给予需求响应公交运营方一定程度的定价权,这种公交的票价应该高于常规行使的公交,因为需求响应公交更多的考虑到了乘客的需求,相较于常规的公交,其有着更高的服务水平,能满足现如今乘客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但定价也不能过高,相较于出租车和网约车等的价格应该大幅降低,尤其还有政府给予的补贴,更不能随意的提高价格。在定价的过程中,若在客流较多的地方,某次发车时乘客较多,那么价格就可以相应的降低;若在乘客稀少区域,接送的乘客较少,发车成本高,那么就可以适当的提高票价。所以,可以通过动态的票价调整,使得票价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可在发车前告知乘客,双方认可后方可发车。

第三, 需求响应公交如果想要打开市场,就要有保证能够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当乘客提出了需求出行的时候,需求响应公交就要有一个明确性的保证能在多久的时间内接送到乘客。这个时间的设定需要比乘客等待常规公交或者步行前往目的地的时间短,这样才能吸引乘客来乘坐需求响应公交。不能出现一边享受着政府的补贴,一边又不为乘客提供应有的服务,这样只会降低需求响应公交对乘客的吸引力,从而使得需求响应公交的市场打不开。

第四, 在已有很多常规公交线路且线路已经很成熟的区域,或者乘客密集的区域开行需求响应公交,应当开放市场,让常规公交和需求响应公交竞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响应公交将不再享受政府的补贴,其可以进行自主定价,主要为想要享受高端出行且有能力支付费用的乘客服务。乘客可以在同一个站点自主选择需要乘坐何种车辆。

3.2 需求响应公交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求响应公交未来发展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有很多,首先需要考虑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是准点问题。与传统的常规公交相比,需求响应公交的准点率更高,出行的时间较短,这也是需求响应公交吸引乘客的最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也会出现需求响应公交不准点的问题。如需求响应公交无法使用公交专用通道或者是在道路行驶时无法取得優先行驶的权利,需求响应公交的准点率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现有技术的不成熟,或者司机不能凭借经验及时判断路况,在城市区域时常会遇到堵车的情况,如若不能提前规划更优路线进行拥堵区域规避,及时绕开拥堵区域,这也会使得准点到达受到影响。

二是特色问题。一些需求响应公交线路规划之后发现与已有的常规公交线路重合度过高,而且由于两者有着价格的悬殊,虽然需求响应公交更能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但在权衡了利弊之后,人们会更加青睐于价格较为便宜的常规公交。需求响应公交虽然有“定位准、路线活、服务好、效率高” 的优势,但如果不能有效发挥这些优势,开拓市场就会变得很困难。

三是价格问题。在乘客的出行选择中,价格问题还是乘客首先会考虑到的问题,价格过高,会导致需求响应公交对乘客的吸引力降低;价格过低,又会使得运营方的压力变大。如果在需求响应公交其他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这就会使得需求响应公交很难吸引更多的乘客。

4 需求响应公交发展展望

需求响应公交未来发展中需要考虑解决以上问题,从不同角度、多方合作共同面对。在未来发展需求响应公交过程中,应该关键把握以下两个度。

4.1   把握好政府的管理和市场运营的度

相较而言,需求响应公交对市场的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一些需求响应公交运作机制相对僵化,运营效果并不理想。传统公交公司虽然拥有强大的线下运营能力,但互联网运营能力较弱,交通需求分析和线上运营的部分还有所欠缺。公共交通运营商在车队管控方面有优势,同时可以利用其线路运营方面的经验及车辆、场站配套设施资源;而互联网企业拥有平台和技术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关注用户、创造价值的优势。两者的合作互补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一些问题上,公交主管部门应该强化自身监督和管理的职责,首先要对已有的车辆和线路进行整合,避免出现车在路上跑但无人乘坐的情况,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的同时增加了交通压力;其次也需要对需求响应公交进行一定的约束限制,规范化公交的运营,为整个公共交通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求响应公交要达到人们接受的程度还有很长的减,许多人对其不了解所以并没有选择它,政府应加强宣传来增加人们对其的接纳程度。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居民对需求响应公交的认知度。应当充分挖掘现有的公共资源,传统公交的实体宣传和网络宣传模式相结合:一种是可以在干线常规公交上适当的进行广告推介,让更多的乘客能够了解到需求响应公交这种新型公交模式;二是可以在已有的广告位上进行广告播放,能让更多市民知道需求响应公交;三是将需求响应公交通过公众号等进行宣传,建立服务号,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四是在需求响应公交服务平台上推出一系列的新人注册即送福利和老用户专享福利,为使用用户提供可观福利以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

4.2   把握好公益性和经济性的度

相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相较于其他的交通方式而言,公共交通不仅可以减少车辆行驶带来的空气污染,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城市拥挤程度,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但是作为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不能够光考虑运营的经济性,公益性是公共服务行业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对需求响应公交的票价进行调整是实现经济型的主要方法,需求响应公交的出现将整个城市不同区域连接了起来,为整个城市带来了活力和商机,可以考虑吸引线路周围商家的投资为需求响应公交的运营提供帮助实现公益性就体现在了需求响应公交的票价不能定的过高,还应该为一些特殊需求的人群设置特定的辅助公交(如残疾人、老龄人以及低收入人群等)。有别于传统公交的普适性和固定性,需求响应公交将会更加的灵活,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出行需求。在推广运营方面,对比传统公交,需求响应公交的推广、运营依赖用户之间的口口相传,注重用户的体验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在与传统公交的比较中以较为优质的服务取胜。

5 结论

需求响应公交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交通服务模式,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有着很强的适用性,在现如今人们出行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需要享受高品质出行的人群这,种新的公交服务模式更符合这类定位人群的需要,还能解决常规公交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我国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需求响应公交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运营成果,相信在未来时间内需求响应公交将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 冯帅,刘小明.需求响应公交及其路径优化研究综述[J].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21,3(2):161-171. 
  • 于维佳,郭明凤,王清华,等.关于需求-响应型定制公交的探析[J].中国市场,2019(25):87-88. 
  • 张启明,毛建民,吴翱翔.快速成熟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实践:以重庆市金州商圈片区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23):273-274。
  • 张璐璐,朱欣媛,李亚男,等.需求响应式公交乘客乘坐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24):246-248。 
  • 周敏.数字化时代下的营销策略选择探究[J].中国市场,2022(11):136-138. 
  • 唐正锋,贾晓欢.需求响应式公交系统在城乡线路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6):1414-1414,1427。

[作者简介] 王宇(1997-),男,汉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测度
统计与决策(2017年2期)2017-03-20 15:25:26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力争达5850亿元 《福建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即将出台
基于需求拉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网络分析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实证研究
新兴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0